“黃河中上游特種優質土著魚類資源開發利用”通過驗收
針對黃河中上游優質土著魚類資源開發利用不足的問題,在寧陜科技合作專項支持下,寧夏水產研究所與陜西省水產研究所合作開展的黃河中上游優質土著魚類資源人工馴養、繁育及選育研究取得顯著成效。1月15日,該項目通過了寧夏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
項目通過對赤眼鱒、大鼻吻鮈人工馴養,黃河鯰、黃河鯉親本培育及苗種繁育、F2代群體選育等關鍵技術進行研究,成功探索出了赤眼鱒、大鼻吻鮈人工馴養技術和黃河鯰苗種培育技術、黃河鯰微衛星標記輔助選育技術,克隆了黃河鯰線粒體Cytb基因全序列,探明了黃河鯰群體進化顯著單元及母系起源,建立了赤眼鱒和大鼻吻鮈兩種土著魚類人工馴養群體。選育出黃河鯰、黃河鯉F2代新品系,人工養殖條件下生長速度均提高10%以上。共繁育黃河鯰F2代大規格苗種826萬尾,黃河鯉F2代大規格苗種7550萬尾,實現產值6395萬元。
項目的成功實施,填補了寧夏土著魚類挖掘、馴養、品種選育工作的空白,對黃河土著魚類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發揮產業特色優勢,促進漁業增效、漁農增收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撐,經濟社會效益顯著,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推薦
-
項目成果
-
科技前沿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