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袁亞湘委員:公眾應關注科技成果而非科學家

    2021.3.10

    ??近幾年,科技議題時常進入社會領域并引起廣泛關注,與此同時,科學家也成為公眾品頭論足的對象。在大科學時代,特別是在新媒體的加持下,象牙塔中的科學家走到了聚光燈下。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地走進公共輿論場,這一現象對科學的發展會有什么樣的影響?科學家該如何應對?媒體在其間又該如何扮演好角色?就這些問題,《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

    《中國科學報》:科技界的議題越來越容易“破圈”,被帶到公共輿論場,受到公眾的評論,你認為這是好事還是壞事?為什么?

    袁亞湘:我想應該是好事。首先,這表明公眾對科學技術很關注、也感興趣。這也說明公眾認為科技相當重要。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很高興看到科技方面的議題受到公眾關注,這既肯定了科技的重要性也反映了科技的巨大影響力。

    當然,處理這類事情必須要非常小心。針對科技方面熱點話題以及敏感話題,如何糾正一些錯誤的觀點、澄清事實、消除誤解以及如何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科學家非常希望看到通過科技方面的熱門話題激起公眾對科學的熱愛、對科學的重視,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利用公眾廣泛關注的科技界的熱點議題,科學家借機傳播議題背后的科學知識,讓公眾了解相關的科學技術問題以及重要意義。熱點議題為科學普及提供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中國科學報》:你認為科技議題被帶到公共輿論場這一現象是否為科學共同體必須要面對且適應的現實?

    袁亞湘:這個顯然是必須要面對的。我們沒法逃避,也不應該逃避,而是應該積極面對。時代在高速發展,信息技術、網絡、新媒體等發展日新月異,人和人之間交流,特別是年輕人互相之間的交流更加依賴新媒體等線上的傳播。科技議題被帶到公共輿論場的情況,將會越來越多。我們應通過媒體等各方面的渠道,進行解釋和引導。

    《中國科學報》:面對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不具備專業知識的公眾,科技界需要積極回應公眾關切嗎?用什么方式方法回應?

    袁亞湘:這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也注意到,近期網絡上有不少關注科學家工作的事例。有些一線科學家工作很忙,可能的確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回應。網上給出的一些信息又可能不是那么準確,導致信息失真,沒能把真正該讓公眾知道的知識、背景、事件告訴公眾。

    我認為,媒體應該采訪真正權威的專家。科學技術隔行如隔山,如果不是自己非常熟悉的領域,科學家大多不愿意對熱點問題輕易進行評述。

    不少媒體朋友對我抱怨說很難請到科學家發聲,我想主要問題是媒體沒找對人。遇到熱點問題,最重要的是要聽取真正權威而且熱心做科普的專家(這樣的專家還是有的)的意見,真正能夠把相關事情介紹得清清楚楚,給公眾一個準確的介紹,這是非常關鍵的。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希望媒體能夠重點介紹熱點事件背后的科學技術問題,包括與它相關的科學知識、事件涉及的科技成果的重要性和應用前景等。我呼吁媒體不要去炒作科技事件,更不要像炒作演藝界的明星那樣去炒作科學家。希望媒體的朋友記住:科技熱點是科學技術成果而不是科學家。

    《中國科學報》:新媒體時代,科學家一不留神就會成為“網紅”,擁有粉絲、被立“人設”或是遭遇誤解,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袁亞湘:在一些重大的、公眾廣泛關注的科學事件中,有些科學家可能會被公眾誤解,我覺得這很正常。我認識的一些科學家對自己遭遇誤解這一事實能接受。事實上,任何人都可能會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被誤解。

    遇到這種事情,做科普還是很重要的。公眾之所以會有誤解,就是因為對所關注的問題沒有搞清楚,或者由于信息不充分而產生一些猜疑。

    公眾也要理解科學家關注的和專長的是科學問題,而不是行政決策。我希望,出現這樣的情況,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出來為科學家說話。我也希望,媒體在宣傳這些重大事件的時候,也應該理直氣壯地保護科學家,盡量不讓他們受到誤解。

    《中國科學報》:在科學與社會溝通、互動的過程中,你對科學家、公眾、媒體分別有怎樣的期待?

    袁亞湘:對科研人員的期待,首先是要有使命感,要重視科普。科研人員不要認為科普不是自己的事情。對公眾的疑惑,應該盡自己的力量去解釋。科研人員要把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當作自己的責任。

    希望公眾在關注科技事件的時候,能夠通過這些事件了解事件相關的科學問題是什么,搞清楚事件背后科技成果的具體內容、這些成果的潛在應用和意義。把注意力放在了解成果本身上,不要去關注科學家。

    希望媒體在報道科學問題時也要關注科學問題本身而不是科學家,不要用報道娛樂新聞的方式去報道。記住:科學家不是演藝明星!

    還有,報道科技進展要實事求是,不要浮夸,不要拔高,不要吹牛。華羅庚先生曾說“快發表,晚評價”。不要科技成果剛一發表就大肆宣傳。學術成果的評價還是留給學術界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媒體不要做它不應該做的事情。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