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合肥農產品檢測中心6月前“上崗”

    2011.2.24

      “皮革奶”、“毒豇豆”,說起這些新詞匯,合肥市副市長江洪直搖頭。2月23日,合肥特地召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會議,江洪說,想讓大家吃得放心,就得抬高市場安全門檻、建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每次抽檢都有樣品超標

      “現在大家都不擔心能不能吃飽了,卻最擔心能不能吃好、能不能吃得放心。”江洪說,到目前為止,合肥暫未發生一起重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在去年的世博會、亞運會、四體會上,合肥的供會農產品安全情況也都很好。

      作為分管農業的副市長,每次農業部門對農產品做抽檢,江洪都會特別關注檢測結果。“我發現,每次檢測100個樣品,總有一兩個超標。”江洪說,其中80%的超標樣品都來自外地。

      “合肥可以學上海,設置市場準入門檻。”江洪表示,肥西老母雞在世博會期間辦理供滬農產品手續,就需要接受各種檢測、提供多項質量安全檢驗證明。

      物聯網技術能“盯梢”

      怎樣才能保證合肥市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不少人建議:加強市場監管、建起跟蹤追溯體系。

      “從技術層面上說,合肥完全能建起追溯體系。”江洪說,“高新區有家做‘物聯網’的企業,特別適用于農產品跟蹤和監管。”

      物聯網技術怎么跟蹤監管農產品?江洪解釋說,通過給一個農產品附上一塊芯片或一張條碼,配上相關的系統,就能如實地反映出這個農產品從哪里生產、在哪里加工、用哪輛車運輸、到哪個市場銷售。

      “這些詳細的信息都能記錄得清清楚楚,老百姓就能買得放心。”江洪建議,合肥市農委可以再研究研究物聯網技術,在合肥農產品市場逐步建起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追溯機制。

      檢測中心6月前“上崗”

      記者還從會上獲悉,能“識別”各種禁用藥品、禁用添加劑的合肥市農產品檢測中心已經建成,在今年上半年就能投入使用,為市民“把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現在做農殘檢測,用的都是試紙定性檢測法,比較粗。”合肥市農委主任何杰說,而在實驗室中就可以分析出農殘的具體成分、含量,通過分析來源,有效地進行預防。

      目前,合肥市還不具備對三聚氰胺、“皮革奶”等物質的檢測條件,“檢測中心投用后,檢測這些添加劑的技術條件就沒問題了,不過檢測的資質還需要進行申報。”何杰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肥東、長豐縣的農產品檢測中心也將投入使用,而肥西縣、包河區的檢測站也已在申建當中。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