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醫用手套物理性能 防控醫護人員職業風險
醫用手套能有效隔離醫學污染,防止醫患之間的交叉感染,效果已經得到了多年的臨床驗證,獲得了行業內的共同認可。醫用手套已經成為了醫院的必需物品。然而,在臨床使用中,醫用手套撕裂、穿孔、破損的情況卻時有發生,使醫用手套失去了隔離血源病原體傳播的屏障作用,甚至在長時間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不得不因手套破裂而中途更換手套,增加了醫患臨床交叉感染風險,對醫護人員的職業安全構成了威脅。并且,手術是一項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專注持續性工作,如因手套問題干擾醫護人員的專注力,打攪手術進程,也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脅。
為了預防該風險,很多醫護人員選擇戴雙層手套以抵抗手套穿孔破裂,經Yinusa YH研究統計,使用該方法后,內層手套破損穿孔率僅為單層手套破損率的10%左右,在防控醫護人員職業風險方面的提升效果顯著。然而,雙層手套有利亦有弊,戴雙層手套后,手指的靈活性、感觸的靈敏性明顯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手術的精準性,人為地增加了手術的風險。因此,回歸到根本上來說,如單層手套的質量能夠得到保證,性能良好,則可降低醫護人員的擔憂,摒棄雙層手套,將注意力集中到手術本身,提高手術質量。
根據以上分析,在使用前對醫用手套進行必要的物理性能檢測,監控手套質量,對降低醫患交叉感染,防控職業風險具有積極意義。本文選擇四個不同廠家的醫用手套作為試驗對象介紹醫用手套主要物理性能的測試方法。試樣分別編號為1#、2#、3#和4#。其中,2#和3#手套外面有防滑紋路設計。
1、拉伸試驗
手套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破損,包括在穿戴過程中的應激撕裂、使用過程中的穿孔和破裂。其中應激撕裂和使用過程中的破裂分別與手套本身和使用后的拉伸性能有關系。拉伸性能包括抗拉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兩個指標。抗拉強度直接關系手套的堅韌程度,而斷裂伸長率則與手套的可應變程度相關。
一般情況下,為了不影響醫護人員的操作,醫用手套要具有貼服性,手套在穿戴后需要承受一定的拉扯應力,而且醫護人員在戴手套工作中,手指不斷彎曲伸直,使手套長時間持續處于應拉狀態,因此,手套勢必將變形變薄,手套強度下降,容易破損。為此,筆者設計了一組對照試驗,分別試驗手套使用前和使用后的拉伸試驗。
試驗儀器采用蘭光醫藥包裝性能測試儀i-MEDITEK 1300,分別從四個不同廠家的手套中抽取6個手套。其中3個手套做充水處理以模擬手套在使用后的伸展狀態,充水處理過程為:用清水洗掉隨機抽取的3個手套(7號)上的滑石粉,晾干后每個手套充入400ml蒸餾水,使手套的中指頂端產生25cm水柱的壓力,將裝有水的手套自然懸掛4小時,將水倒掉,晾干備用。其余3個手套從手掌部或手背部裁取啞鈴狀試樣,每種手套測試五個有效試樣,統計平均值。抗拉強度和斷裂伸長率測試結果如下:
表1:拉伸試驗結果
試樣編號
抗拉強度(MPa)
斷裂伸長率(%)
未充水
充水后
未充水
充水后
1#
28.16
20.82
654.37
560.09
2#
19.05
9.32
700.14
319.66
3#
18.78
15.50
615.38
493.12
4#
21.44
17.13
377.87
250.69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使用后手套的抗拉強度和斷裂伸長率均明顯下降,特別是2#手套的抗拉強度和斷裂伸長率的下降幅度均超過了50%,其拉伸性能已不能達到使用要求,破損風險陡增,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必須進行更換。而4#手套本身的斷裂伸長率較小,雖然強度能符合使用要求,但是由于其較小的伸長率,在醫護人員戴手套時會有明顯的緊脹感,舒適性差。
2、抗穿刺性能
臨床中,特別是有感染風險的手術中,醫護人員最擔心的就是手套破損或者穿孔,而恰恰手套破損是術中最常見的問題,尤其是涉及到骨科、整形的手術。導致手套破損或者穿孔的因素較多,比如器械損傷、骨性組織刺傷、手套強度下降導致的破裂等,較大面積的破損容易被發現,而如只有較小的穿孔則往往不易發現,交叉感染風險隱于無形。為此,有必要預先檢測手套的耐穿刺性能,測試可依下述方法進行:
測試儀器:濟南蘭光醫藥包裝性能測試儀i-MEDITEK 1300;采用6#注射針進行穿刺。選取手套指尖、手掌等易出現穿孔破損的部位,裁取1.5×1.5㎝的試樣,將試樣安裝在放置在儀器底座上的穿刺夾具中。將注射針安裝在儀器上部移動軸上。點擊“開始試驗”,儀器開始測試,記錄穿刺過程中出現的最大力值。四種手套的穿刺性能測試結果如下:
表2:穿刺性能測試結果
試樣編號
1#
2#
3#
4#
穿刺力(N)
1.68
2.15
0.39
1.30
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2#手套的耐穿刺性能較好,而3#手套的耐穿刺性能較差,在使用過程中碰到諸如克氏針、結扎鋼絲等尖銳物品時容易出現穿孔破損。
3、摩擦系數測試
除了穿孔破損外,醫用手套的摩擦系數不合格也會給醫護人員帶來職業風險與危害。如手套的摩擦系數過小,就容易導致手術器械、醫療物品在傳遞與使用過程中出現打滑,造成工作失誤,影響操作的精確性或者導致誤傷,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而如摩擦系數過大,手套不易穿戴,浪費時間,且在穿戴的過程中因為拉扯過度易導致手套撕裂。因此,醫用手套的摩擦系數應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筆者對四種醫用手套樣品進行了摩擦系數測試:
試驗儀器采用濟南蘭光機電技術有限公司MXD-02摩擦系數儀,依據GB10006-1988測試。考慮手術器械大多數為金屬所制,且光滑金屬表面比其他材質表面的摩擦系數小,容易出現打滑現象,故本次試驗的試驗臺面采用光滑金屬鋼板,試驗條件為實驗室環境(23±5℃,50%±10%RH),結果見表3:
表3:摩擦系數檢測結果
試樣編號
測試面
靜摩擦系數Us
動摩擦系數Ud
1#
手套內面
0.087
0.062
手套外面
0.299
0.265
2#
手套內面
0.067
0.059
手套外面
1.208
1.171
3#
手套內面
0.099
0.085
手套外面
0.982
0.692
4#
手套內面
0.232
0.198
手套外面
0.456
0.345
表中可以看出,1#、4#手套外面的摩擦系數均明顯低于2#、3#手套外面的摩擦系數,而4#手套內面的摩擦系數要高于其余三種手套。將四種手套分發給五名試驗者試用,試用情況如下:
表4:手套試用結果
手套是否易穿脫
戴手套拿取金屬器械時是否打滑
1#
2#
3#
4#
1#
2#
3#
4#
A
4
5
5
2
2
4
5
3
B
5
5
5
3
3
5
5
3
C
4
4
5
2
1
4
4
2
D
4
4
4
3
2
4
4
3
E
4
5
5
3
3
3
4
2
合計
21
23
24
13
11
20
22
13
備注
采用5分制,0分表示不滿意,5分表示滿意。
結果表明,試用人員感覺4#手套不易穿脫,需要手上粉后才能穿上,而1#和3#手套的摩擦力較小,拿取金屬器械時容易打滑。該試用結果與摩擦系數試驗結果基本吻合。因此,利用摩擦系數預期判定手套的適用性具有可行性。
另,在手套實際使用中,有些醫護人員習慣反穿手套,即將手套內面穿到外面,而根據摩擦系數試驗結果,手套內面的摩擦系數均小于外面的摩擦系數,當手套反穿時,外面的摩擦系數變小,可能導致拿取物品打滑,造成不必要的職業傷害與工作失誤。因此,在反穿手套前應對手套內面的摩擦力進行評估,在確保摩擦力不影響實際操作后再行使用。
總結
醫用手套的作用是隔離,目的是防止交叉感染,在醫院臨床實踐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已經成為醫護人員必備的防護利器。然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某些醫用手套物理性能差,導致醫護人員的職業風險陡增。因此,醫院應盡量采購正規廠家生產的醫用手套,并監控其物理性能,包括拉伸性能、耐穿刺性能及摩擦系數。在對醫用手套的性能進行評估時,應進行綜合分析,如本次試驗所用的4號手套,雖然抗拉強度大,但是伸長率小,在使用時手部會有緊脹感,而其耐穿刺性能又不夠優異,因此,在使用中,特別是醫護人員指甲較長時,容易出現因自身質量差而導致的指尖部位穿孔。
在確保醫用手套質量良好的同時,醫護人員也要結合使用實際及時更換手套。在對醫護人員使用手套的破損情況進行統計研究后發現,手術時間大于3h時,手套破損率為15.3%,且多為術后檢查時才發現,手套破損具有隱匿性。根據分析研究,在連續使用手套4小時后,手套的破損率明顯上升,應及時更換手套。而有些手術類型諸如開腹手術,其滲出液、油脂、膽汁、胰液等會對手套產生腐蝕作用,導致手套老化加速,性能減退,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檢查更換醫用手套,最大程度地防控醫護人員的職業風險。
參考文獻
[1]王巖,周雷,趙菁.術中手套破損的現狀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7):72-794.
[2]Yinusa W,Li YH,Chow W,et al. Glove puncturesinorthopaedic surgery[J].International Orthopacdics,2004,28(1):36.
[3]侯俊玲,李仲興,薄水琴等,醫用乳膠手套充水實驗觀察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1994,,10(2):103.
[4]吳建文. 術中手套微穿孔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5):66-68.
文章鏈接:儀器設備網 https://www.instrumentsinfo.com/technology/show-173.html
-
招標采購
-
焦點事件
-
政策法規
-
項目成果
-
科技前沿
-
政策法規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