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舉辦2024公眾開放日
5月25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2024公眾開放日舉行,吸引了來自粵港澳大灣區上千位市民前往“打卡”體驗。活動現場還為該實驗室的科普示范團隊、優秀科普導師、優秀科普志愿者頒發了榮譽證書,以表彰他們在科普事業上做出的突出貢獻。
近兩年來,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獲批全國首個英才計劃協同培養基地、香港未來科技英才成長計劃內地首個協同培養基地、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兒童友好基地、東莞市科普教育基地等,已迅速成長為材料科學普及的前沿陣地。
為讓公眾立體感受到科學的魅力與樂趣,在2024公眾開放日上,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特別設置了“談”天說地、“市”不可擋、“器”與不凡、“館”中窺世四大科普環節,分別對應科普大講堂、實驗小市集、實驗室探秘、博物館漫游,讓科普看得見摸得著,還能玩轉不停歇。
在“談”天說地環節,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阿秒科學中心博士后高亦談帶來了“‘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阿秒激光——人類手中最快的劍”主題報告。而青年科普作家孫亞飛以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為發端,分享了“新材料助力可再生能源”,以太陽能電池為例,揭示了材料與能量轉化之間的關系,并邀請公眾一同暢想理想的太陽能電池。
在“市”不可擋實驗互動區,三棱鏡科普志愿者支起了攤位,公眾蜂擁而上觸摸科學的“脈搏”,人氣火爆,真可謂“勢不可擋”。公眾或是循著伯努利的智慧,撥動鼓膜,將空氣制成一枚枚渦環炮彈,向著兩三米開外的實驗臺“開炮”;或是目不轉睛地看著從液氮里取出來的超導材料,不敢相信竟懸浮在強磁軌道上,輕輕一推,就騰云駕霧般加速駛去……在這里,他們不僅僅是觀眾,更是參與者、創造者。
科學家們實際的工作場景和開展的工作也備受公眾關注,在“器”與不凡參觀環節,公眾走進非晶材料團隊實驗室、實用超導薄膜研究團隊實驗室、鋰離子電池材料團隊實驗室、光子制造團隊實驗室等區域,與科技工作者面對面交流,了解了科研團隊在前沿研究及成果轉化方面的進展,以及國產化自研儀器搭建背后的不易與不凡。
“館”中窺世環節,觀眾還通過參觀實驗室展廳、材料科學博物館,全面了解了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發展情況,通過展板、實物展品、交互多媒體,領略了材料科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從材料視角認識世界。
活動當天,由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團隊擔綱策劃的“熠熠的光”LED材料主題展正式開展亮相,讓不少人第一次看到“原來光還有一個照明史”。與此同時,“有材莞”文創中心也迎來了它的第一批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