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臨床運用郁三針治療雙向抑郁癥之經驗分享

    2021.7.21

    隨著現代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以及工作壓力的增大,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的人越來越多,其中就以雙向抑郁癥的患者居多。以往的治療辦法都是服用一些精神類藥物,近兩年筆者通過針灸某些穴位,治療雙相抑郁癥收到明顯效果,甚至可以幫助經常使用精神類藥物的患者減少服藥量,甚至停止服用藥物。

    雙向抑郁癥是以情感高漲或者是低落,并伴有相應的認知行為改變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程中狂躁和抑郁交替出現或混合發作,在間歇期間,精神狀態基本正常的一種心理狀態。其病程中的抑郁發作,既為雙向抑郁。目前針對雙向抑郁癥除了服用精神類藥物,尚無明顯有效的治療方法。中醫認為雙相抑郁癥歸屬于“郁癥”范疇,病位涉及肝,心,脾,腎等臟。

    臨床運用郁三針治療雙向抑郁癥之經驗分享圖片來源:123RF

    筆者通過運用四神針,內關,三陰交等穴位,以下簡稱為“郁三針”。通過辨證配穴可調整肝心脾腎等臟腑功能,起到穩定患者心境,治療雙相抑郁的作用。

    “郁三針”基本選穴:

    1.四神針

    定位:頭部,百會前后左右各旁開1.5寸。

    主治:巔頂頭痛,眩暈狂躁癥,失眠健忘,智力低下。

    **法:向百會平刺0.5到0.8寸。

    四神聰位于百會穴前后左右各一寸,而四神針位于百會前后左右各1.5寸,正當督脈的前頂.后頂和足太陽膀胱經的左右絡卻之處,具有寧心安神,調神益智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頭面五官疾患,神志病。

    臨床運用郁三針治療雙向抑郁癥之經驗分享圖片來源:123RF

    2.內關

    定位: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

    主治:上肢麻痹,心悸,胸悶,心律失常,失眠,郁癥,狂躁等神志病。

    **法:直刺0.5到0.8寸。

    內關穴位居前壁內側,屬手厥陰心包經。心主神明,心包為心之外圍,代心受邪。本穴位不僅可以治療上肢萎痹,還可以治療心神不寧,以及狂躁癇等神志疾患。由于內關治療心臟疾患的要穴,對心臟具有保護性的調節效應,故內關還是預防中老年心腦血管疾患的特定保健穴位。

    3.三陰交

    定位: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主治:下肢痿痹,腹脹腹瀉,遺精,陽痿,月經不調,以及失眠眩暈。

    **法:直刺1到1.2寸。

    本穴位屬足太陰脾經,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陰經之交會穴,故名三陰交。本穴位能健脾益氣,疏肝活血,滋陰補腎,善治療下肢痿痹,婦科病以及陰虛引起的失眠等癥。


    “郁三針”由以上四神針,內關,三陰交組成。四神針四穴均位于腦氣所發之處,又通過督脈和膀胱經與腦直接相連,故為安神醒腦,開竅解郁,寧心調神之要穴。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具有寬胸解郁之功。三陰交和內關相配還具有鎮靜安神,對抑郁發作的主癥失眠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正如針灸甲乙經所言:“經不得眠,水氣上下,五臟游氣,三陰交主之。”

    臨證配伍可在主穴的基礎上,根據其臨床癥狀,進行選取相應的配穴:

    如;肝郁脾虛者,可配太沖,陰陵泉。

    痰氣郁結者,可配太沖,膻中,豐隆。

    心脾兩虛者,可配神門,心腧,脾腧。

    氣陰兩虛者,可配太溪,足三里。

    通過筆者近兩年的觀察,無論何種抑郁癥,均可以選用基本穴位“郁三針”。一般連續**兩周以上,對臨床上的抑郁癥會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同時在辨證的基礎上配合一些辯證穴位,往往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針灸治療無不良反應和副作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