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血液中ctDNA可指導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術后免疫治療
在一項新的臨床研究中,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Tom Powles教授及其團隊發現一種能夠檢測微量循環癌癥DNA的血液測試方法可能能夠識別癌癥復發的風險并指導膀胱癌術后的精確治療。這一發現可能會改變我們對手術后癌癥護理的理解。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tDNA guiding adjuvant immunotherapy in urothelial carcinoma”。
這項研究發現,尿路上皮癌患者在手術切除腫瘤后,如果血液中含有一種特殊的癌癥DNA標志物,那么癌癥復發的可能性更高。這些患者能夠從隨后的稱為阿特朱單抗(atezolizumab)的免疫療法中受益。
在全球范圍內,2020年約有573000例膀胱癌患者,212000人死于膀胱癌。對于已經生長到膀胱壁肌肉層的晚期膀胱癌(肌肉浸潤性),外科手術通常是首批治療方法之一。然而,手術后的復發率很高,因為當腫瘤被切除時,一些癌細胞可能被留下。這些殘留的癌細胞被稱為分子殘留病(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 MRD),增加了患者癌癥復發的機會,因為這些癌細胞可以擴散并在身體其他地方建立腫瘤。
這項研究評估了一個患者亞組(包括581人)的治療結果,這些患者參加了一項隨機III期試驗(IMvigor010)和一項II期試驗(ABACUS),研究藥物阿特朱單抗是否能減少高風險肌肉浸潤性尿路上皮癌的癌癥復發。
為了識別手術后MRD可能性增加的患者,使用了一種血液測試方法來檢測循環腫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的存在與否---源自腫瘤的遺傳物質片段可以逃逸到血液中,被認為是MRD的跡象。這些作者發現,手術后血液中ctDNA呈陽性的患者比ctDNA呈陰性的患者有更高的癌癥復發風險。
在整個IMvigor010研究人群中,使用阿特朱單抗治療并沒有明顯改善無病生存期(DFS;治療后沒有發現癌癥跡象的時間長度)和總生存期(OS);然而,在這項研究評估的ctDNA陽性患者亞組中,使用阿特朱單抗治療與單獨觀察相比明顯改善了無病生存期(5.9個月對4.4個月)和總生存期(25.8個月對15.8個月)。ctDNA陰性患者無論是否接受阿特朱單抗治療,其結果似乎都沒有差別。
IMvigor010 ctDNA生物標志物可評價的人群,圖片來自Nature, 2021, doi:10.1038/s41586-021-03642-9。
Powles教授說,“這些新發現表明ctDNA是殘留病和阿特朱單抗反應性的標志物。我們還發現ctDNA測量在識別疾病復發方面比傳統放射學更準確。這些發現可能會改變我們對手術后癌癥護理的理解,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以及在各種腫瘤類型中得到驗證,它們也可能改變臨床實踐。”
很難確定哪些患者攜帶MRD,哪些患者在手術后被治愈。因此,許多通過手術治愈的患者不必要地暴露在額外治療的毒性中,而且在疾病進展可以通過成像檢測出來之前,其他有殘留病的患者可能沒有得到潛在的有益治療。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在手術后不久檢測ctDNA可能會克服這些臨床限制,因為它能夠較早地識別攜帶MRD的患者。
根據對MRD的識別啟動個性化治療,而不是治療未經選擇的患者或等待癌癥復發,將是癌癥治療的一個重大變化。現在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驗證和拓展這種方法的臨床效用,并確定ctDNA測量是否能幫助指導哪些需要手術后治療的患者。
-
產品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