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析法沉淀蛋白質的原理
鹽析法沉淀蛋白質的原理是:降低蛋白質的電常數,調節蛋白質溶液的等電點,與蛋白結合形成不溶性鹽,使蛋白質溶液呈電中性,破壞了水化膜,從而會使得蛋白質凝聚,最終從溶液中析出。
蛋白質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由蛋白質周圍親水基團與水形成水化膜的程度,以及蛋白質分子帶有電荷的情況決定的。當用中性鹽加入蛋白質溶液,中性鹽對水分子的親和力大于蛋白質,于是蛋白質分子周圍的水化膜層減弱乃至消失。
同時,中性鹽加入蛋白質溶液后,由于離子強度發生改變,蛋白質表面電荷大量被中和,更加導致蛋白溶解度降低,使蛋白質分子之間聚集而沉淀。蛋白沉淀法其實就是實驗室進行一種毒物分析的過程中而對生物的樣品進行預前處理的一種比較常見而且常用的方式。一般來說都是對于富含得有蛋白質的物質進行檢材。
在實驗進行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分離、以及提取步驟的時候,就需要將大量的一些干擾測定的蛋白質沉淀有效的除去,這樣才能使得待測的毒物完好的留存于溶液當中,所以才需要進行鹽析沉淀蛋白質。
蛋白質:
蛋白質(外文名:protein)是大型生物分子或高分子,它由一個或多個由α-氨基酸殘基組成的長鏈條組成,再由一條或一條以上的多肽鏈按照其特定方式結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質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機體所有重要的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質的參與。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以“脫水縮合”的方式組成的多肽鏈經過盤曲折疊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物質。蛋白質中一定含有碳、氫、氧、氮元素。一般說,蛋白質約占人體全部質量的18%,最重要的還是其與生命現象有關。
蛋白質就是構成人體組織器官的支架和主要物質,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活動的存在。每天的飲食中蛋白質主要存在于瘦肉、蛋類、豆類及魚類中。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