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自然面上績效評價:面上項目批準經費較上年有所降低
2020年自然科學基金委委托國家科技評估中心作為獨立第三方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9年度批準資助的 “面上項目”進行了績效評價,通過選取新批準、在研、結題項目作為評價對象,擴大了項目評價的時間跨度,更符合基礎研究項目的實施特點。對所有項目申請人(包括獲得資助和未獲得資助的申請人)和評審專家進行問卷調查,全面覆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服務主體,保證了調查的客觀公正。相關績效評價內容摘錄如下:
2019 年度新批準資助 18995 個面上項目,按期完成年度資助計劃;完成 14952 個項目結題,按期結題率達到 99.68%;結題項目實施質量較高,抽樣評價中,項目結題優良率達到 80.1%。
新批準面上項目全面覆蓋了科學基金申請指南中的 94 個一級申請代碼,覆蓋了 699 個二級申請代碼(醫學科學部為一級申請代碼)中的 676 個,覆蓋率達到 96.7%。同時,面上項目對穩定我國的基礎研究隊伍發揮了重要作用,本年度參加面上項目研究人員保持在 15 萬人次以上。新批準項目負責人年齡繼續呈現年輕化趨勢,40 歲及以下項目負責人占比持續上升。在支撐引領發展方面,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基礎研究成果,51.1%的抽樣結題項目評價為優秀。項目申請人和評審專家對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管理與服務滿意度總體較高。
面上項目作為科學基金的主體項目類型,在優化調整資助布局和落實管理改革要求等方面需要不斷改進。
(一)面上項目批準經費較上年有所降低。2019 年面上項目占科學基金項目批準總經費占比不到 40%,資助率為 18.98%。由于面上項目等自由選題類量大面廣的項目在科學基金資助布局中一直是主體,需要確保這一類項目的資助強度。
(二)對面上項目管理改革措施應加大宣傳力度。2019 年,自然科學基金委選擇 17 個學科(一級學科代碼)面上項目(占所有一級學科代碼的 18.09%),試點基于四類科學問題屬性的分類申請與評審工作。屬性 I“鼓勵探索,突出原創”占比由 2018 年的 36.52%降低至 2019 年申請與資助的 12.63%、10.71%;屬性 II“聚焦前沿,獨辟蹊徑”和 III“需求牽引,突破瓶頸”占比分別提高至 44.19%、50.99%和 34.54%、30.70%;屬性 IV“共性導向,交叉融通”為 8.64%和 7.6%。面上項目是分類申請與評審改革試點的主體,當前申請人和評審專家對四類問題屬性的理解有待強化,需針對改革措施要求加強宣傳解讀。
根據對面上項目實施情況的分析評價,結合對科學基金管理改革和運行情況調研,在充分聽取科研人員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進一步研究新形勢下科學基金的項目布局。從創新驅動發展對基礎研究的需求和科學基金的戰略定位出發,對自由選題類項目和目標導向類項目進行合理布局,并探索加強對促進自由選題類項目進行需求引導的方式。
二是持續改進科學基金項目評審機制,提高評審質量和效率。通過開展自查與“負責任、講信譽、計貢獻”評審機制試點工作,加強對評審意見的質量控制。
三是分類實施項目績效管理。不同項目類型應采用與項目自身定位和目標相匹配的績效管理措施,通過設立績效目標、開展過程監測、組織績效自評和加強結果應用,形成項目績效管理的“閉環”。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政策法規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