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美洲大蠊在臨床藥物研究中的神奇作用
美洲大蠊 ( Periplanetaamericana) 屬昆蟲綱,蜚蠊目,蜚蠊科,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 3.5 億年,是世界上生命力最強、最古老、至今繁衍最成功的昆蟲類群之一,其體內無疑具有最優秀的生物活性物質和特殊生理機制。
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味咸寒,主血瘀癥堅,寒熱,破積聚,喉咽痹,內寒無子”,將之列為中品,屬于既能治病,又能養身的中藥。臨床應用,歷史久遠,歷代本草著作中均有記載。《本草綱目》記載,“蜚蠊,行夜,蛗螽三種,西南夷皆食之。”,《唐本草》中稱美洲大蠊“食之下氣”,《名醫別錄》記載其“通利血脈”。藥用昆蟲是中國傳統醫藥寶庫中特有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應用昆蟲類中藥治療疑難病證,有其獨特而豐富的經驗,且資源豐富,潛力巨大。
早在 20 世紀 80 年代,藥物學家李樹楠教授就開始以美洲大蠊為原料藥做藥物研究,首創了從一種動物原料藥中提取分離出有不同治療作用的多種新藥的連環工藝技術,發現了康復新液對組織和細胞的修復再生作用,研制開發出康復新液。
藥理作用
康復新液是從美洲大蠊提取液中分離和精制而成的生物制劑。主要成分為多元醇類及肽類活性物質,含有 18 種氨基酸。康復新液創面修復作用從藥理學角度分析,康復新液富含多元醇類和多肽( 表面細胞生長因子 EGF) ,能促進表皮細胞生長和肉芽組織增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創面壞死組織脫落,加速創面修復。
康復新液還含有粘糖氨酸,能增強巨噬細胞和 NK 細胞 ( natural killer cell) 的吞噬能力,分泌類白細胞介素、干擾素、白三烯等物質,消除炎癥水腫
臨床觀察表明該藥有抗炎、消除炎性水腫的作用,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新生肉芽組織生長,迅速修復潰瘍面,縮短傷口愈合時間
現代研究證實,康復新液通過抑制蛋白質及 RNA 的合成,達到抑菌抗感染的目的,使局部炎性反應減輕,滲出減少,從而促進創面愈合,且有對皮膚的刺激性小,滲透力強的特點。
第三軍醫大學學者研究發現康復新液可明顯促進合并放射性損傷傷口的愈合,其促愈作用可能與促進巨噬細胞( Macrophage) 離子通道開放而促使細胞功能激活有關。康復新液能改善中性粒細胞 ( Neutrophils,Neu) 的自發運動和趨化運動功能,使傷口周圍 Neu 數量增加和趨化功能增強,吞噬功能明顯提高,利于創面清理和傷口的修復,這是康復新的促愈合作用機制之一。損傷的中性粒細胞( Neutrophils,Neu) 對其傷口愈合啟動和肉芽生長有關,康復具有調節 Neu 潛在促愈啟動的作用傷后傷口局部細胞數量減少和表皮細胞中表皮細胞bFGF含量下降是合并放射損傷后創面難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康復新對傷口的細胞游走、增殖及表皮細胞分泌bFGF的功能具有促進作用
肺結核病為結核桿菌引起的肺部特異炎癥,其治療主要通過抗結核藥物的殺菌作用,而康復新對非特異性炎癥有一定消炎作用。康復新對空洞型肺結核,能促進病灶吸收,加速空洞縮小及閉合,且無明顯毒副作用
康復新液還能消除炎性水腫及提高免疫力,其藥效穩定,故在服用抗癆藥物的基礎上輔用,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痰菌的陰轉率,減少服用抗癆化療藥品的毒副反應,增加患者免疫力,彌補了單純西藥化療的不足之處,并與化療藥物起到協同作用。
有學者提出惡性腫瘤的發展可能和身體防御機能的破壞、細胞免疫的缺陷、兔疫監視失敗以及機體抗腫瘤生長潛力的減少和不平衡有關。按此觀點,腫瘤患者術前細胞功能全部低于正常值以下,且腫瘤越大,免疫功能值越低。術后使用康復新,病人免疫功能都提高到正常值以上,且 2年內癌癥無復發現象。因此,康復新可能通過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可能達到一定程度的抗癌和預防復發的目的,不失為一種配合手術治療癌腫的有效良藥。
藥用品種
蜚蠊為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蜚蠊目昆蟲,在自然界分布極廣,種類繁多,據報導,全世界有5000余種,我國分布的有 250 余種。美洲大蠊是蜚蠊科唯一有標準的可以入藥的品種等的干燥成蟲。面對上千種殺滅劑以及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該昆蟲群體依然生存繁衍,顯示蜚蠊的生命力極強,其體內或具有某種特殊物質和特殊功能。
隨著對傳統中藥資源開發研究的需求與重視,從上世紀 70 年代以來,我國醫藥工作者對以美洲大蠊為原料研制的康復新液等新藥相繼問世,廣泛用于臨床防病治病,療效顯著。
好醫生集團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生產康復新液溶液劑,并建立了國內首個美洲大蠊GAP養殖基地,科學規范的養殖技術,規模化繁殖飼養,控制藥材來源的質量。為了保證其藥品品質和進一步研究,2016年12月10日,由中國中藥協會會上,主辦的“好醫生康復新液——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好醫生集團和四川大學共同發布了康復新液及美洲大蠊全基因組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揭示了全球首個藥用昆蟲美洲大蠊的基因組圖譜。該研究為美洲大蠊實現種源基因鑒定、優化種源及養殖技術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開展的后基因組學研究將使美洲大蠊科學研究產生革命性的飛躍,為美洲大蠊活性成分及相關分子機制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推動相關新藥研發,帶動美洲大蠊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今后動物類中成藥的科技加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現代研究
現代研究已知美洲大蠊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蛋白質含量高達 57%,含 17 種以上氨基酸,其中 7 種為人體必須氨基酸: 蛋氨酸、蘇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2種為半必須氨基酸: 組氨酸、精氨酸;肽類,已分離鑒定的神經肽有 50 余種,如抗菌肽、咽側體神經肽、肌抑制肽、肌刺激肽、焦激肽;脂類,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71. 9%,豐含油酸、亞油酸、亞麻酸、卵磷脂、蟑螂油;糖類,如粘多糖;酶類,如蛋白酶、酯酶、淀粉酶、消化酶;信息素: 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維生素 (B1、B2、C),細胞色素 (a、b、c),輔酶 A,甲殼素,鞏膜素,幾丁質及鈣、鎂、鐵、鋅等多種人體必須的物質。
好醫生康復新液原料藥材為美洲大蠊,其GAP養殖基地分別于2010年、2013年兩次獲得國家工信部中藥材扶持項目立項支持;2011年,好醫生美洲大蠊及康復新液科研項目獲“華夏科技一等獎”。2014年,康復新液被國家科技部等列入“國家重點新產品”,好醫生通脈養陰生肌法治療慢性難愈合創面的循證醫學及產業化研究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李時珍醫藥創新獎”,2016年,好醫生康復新液被國家發改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納入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中成藥大品種標準化建設項目,好醫生集團中藥大品種康復新液系統創新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7年,好醫生康復新液獲第十二屆百姓安全用藥“品質智勝獎——最受臨床信賴品牌”,好醫生集團美洲大蠊的人工養殖方法榮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第十九屆中國ZL獎優秀獎”2018年“中藥大品種科技競爭力”排行榜,好醫生康復新液上榜,位列消化領域第一名。
-
項目成果
-
會議會展
-
會議會展
-
項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