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中國科協發布高水平科技創新智庫建設十三五規劃

    2016.4.26

       為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中國科協《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國科協關于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智庫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加強科協系統高水平科技創新智庫建設工作,中國科協在認真研究國家經濟社會與科技事業發展需要,突出群團組織特色,緊密結合科協系統工作實際,立足已有決策咨詢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中國科協高水平科技創新智庫建設“十三五”規劃》。

      一、創新提升,全面推進高水平科技創新智庫建設

      動員組織廣大科技工作者緊緊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是科協事業發展的優勢領域。“十二五”時期,中國科協以國家級科技思想庫建設為引領,積極推進科技思想庫試點發展,實施學會決策咨詢資助計劃,提升科協系統決策咨詢能力,動員組織廣大科技工作者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開展調查研究,形成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第三方評估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在科技界和全社會產生廣泛影響。中國創新50人論壇、中國科協年會黨政領導與院士專家座談會、中國科技政策論壇、全國學會高端學術沙龍等活動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對決策咨詢成果向政策工具轉化發揮了重要平臺作用。國家級科技思想庫建設的不斷深化,為高水平科技創新智庫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完成“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目標,關鍵在于發揮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用,發揮人才第一資源的支撐作用,推進科技創新、理論創新和體制機制等全面創新。黨中央作出建設中國特色高端智庫的重大部署,明確要求把中國科協建設成為創新引領、國家倚重、社會信任、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科技創新智庫,這為中國科協發揮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作用,努力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確立了新的戰略奮斗目標。面向“十三五”,中國科協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把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智庫作為事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點,把服務黨委政府科學決策作為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重要體現,努力在走中國特色群團發展道路上不斷創造新經驗。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央《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堅持按照推動創新、強化服務、拓展提升、開放協同、普惠共享的工作理念,強化學會主體和試點示范,廣泛促進上下聯動,在釋放改革動力中不斷強化科協智庫發展的系統優勢。

      (二)基本原則

      1.強化政治擔當。堅持中國特色群團發展方向,始終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謀劃智庫建設主攻方向,把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作為使命擔當,立足國情、立足當代,堅守正確導向,嚴守法律法規,把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貫穿智庫建設全過程,彰顯作為國家智庫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

      2.突出高端引領。堅持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圍繞科技創新前沿、圍繞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開展決策咨詢,有效匯聚廣大科技工作者智慧,服務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展現中國科技界的國際視野和戰略眼光。堅持以高端人才引領高端智庫建設,以先進的理念、一流的團隊、嶄新的方法提升科協智庫建設水平。

      3.注重開放協同。堅持開門辦智庫,主動加強與黨政部門溝通聯系,爭取決策咨詢選題,暢通成果報送渠道;積極加強與其他智庫的交流合作,大力推進咨詢理論、方法、數據、成果的開放共享,以開放促升級,以共享求共進。堅持協同辦智庫,積極發揮好全國學會的學科人才優勢和地方科協的組織網絡優勢,集聚跨學科、跨部門、多元化的豐富決策咨詢資源,構建覆蓋各類創新主體的網絡型科技智庫結構,為科協高端智庫建設匯聚強大合力。

      4.堅持人才驅動。強化人才在智庫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堅持培養和使用相結合,著力培養一批思想敏銳、專業精深、熟悉政策的高端決策咨詢人才,積極聚集一批思維活躍、問題感強、富有創新精神的外圍專家,打造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專業化智庫人才團隊。創新人才聚集使用機制,堅持以我為主、專兼結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充分調動激發各類決策咨詢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科協智庫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按照“小中心、大外圍”的模式,系統優化資源配置,建成創新引領、國家倚重、社會信任、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科技創新智庫,為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和體制改革提供決策支撐,成為集中科技界智慧、反映科技界情況的重要渠道和第三方評估的重要力量。

      ——國家科技創新智庫網絡初步形成。以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為核心,以10個地方科協智庫、10—15個學會智庫、5個左右高校科協智庫為支撐,一個科技特點突出、科協特色鮮明、資源共建共享的跨學科、跨單位、跨區域、網絡化的國家科技創新智庫格局初步形成。

      ——政策和社會影響力大幅提升。每年推出一批有重大政策影響的咨詢成果,相關政策建議能直接轉化為政策舉措。定期推出一批有重大學科影響的咨詢成果,相關建議成為科技界信得過、用得上的決策依據。集中打造一批具有廣泛政策和社會影響力的智庫活動品牌,有效服務科學決策、引領社會思潮。

      ——基礎條件支撐更加堅實。提升調查站點工作質量,增加調查站點覆蓋密度,到2018年底,全國調查站點增加到700個左右,到2020年底,增加到1000個左右。推進專家庫、選題庫、成果庫信息化建設,科協系統共建共享的智庫工作平臺順利運行。科技數據中心建成,實現相關數據的及時更新和有效維護。

      ——智庫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基本成熟定型。科協系統智庫建設統一領導體制確立,智庫建設專門管理部門健全,智庫人才培養、聚集、激勵機制更加完善,智庫成果報送、發布、宣傳渠道更加多樣,智庫建設經費穩定增長,投入機制更加合理多元。

      三、重點任務

      1.開展國家科技創新智庫體系建設

      ——發揮好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的示范帶動作用。按照現代院所制度要求做實做強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發揮好在重大選題、組織策劃、咨詢形式、專家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核心引領作用,提升在決策咨詢理論、方法、數據和平臺建設中的關鍵支撐作用。堅持全球視野、時代高度、歷史縱深、科技前沿的科研導向,以創新戰略、創新人才、創新文化、創新評估為主攻方向,持續扎實做好第三方評估、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科技人才政策和科技人力資源研究等重點項目。堅持以任務和重大項目為紐帶,發揮好創新戰略研究院的示范帶動作用,發揮好高端決策咨詢的輻射孵化功能,通過開放、合作、共享的機制,協同全國學會、地方科協、專業機構和專家學者參與科協智庫建設。

      ——依托學會聯合體建設一批專業研究所。在信息技術、材料技術、能源技術、智能制造、生命科學、節能環保、現代農業、健康、軍民融合、資源環境等10個領域,依托學會聯合體成立一批專業研究所。研究所將圍繞發揮自身學科、人才和專業優勢,科學預判科技發展趨勢,提出科技前沿取得突破的可能領域及方向,為培育國家未來核心競爭力提供基礎性科技知識儲備方向性建議。瞄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熱點,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提出技術突破與產業發展路線圖,引導相關產業向精、深、特、新方向發展。針對本領域國家科技發展戰略、規劃、政策等的落實情況開展評估,聚焦重點問題,為科學調整國家科技資源的方向、力度、重點等提出政策建議。依托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開展生命科學專業研究所建設試點,積累經驗,推廣擴大。

      ——依托地方科協建設一批區域研究基地。圍繞“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依托10個左右區位優勢明顯、決策咨詢基礎較好的地方科協建設區域研究基地,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難點和前瞻性問題開展深入調研,引導產業優化布局和協作,服務區域協調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開展地方科協智庫建設試點,從“十二五”期間國家級科技思想庫建設試點單位中分期分批遴選一批成績突出的地方科協開展智庫建設試點,適當擴大試點單位范圍,盡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智庫建設經驗,帶動地方科協提升決策咨詢能力。依托重慶等省區市科協共建“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協同創新研究中心,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研究基地創立工作。

      ——推進智庫與媒體融合。推動科技創新發展與宣傳工作的融合,加強對科技界的政治思想引領,合作建設新型媒體智庫。聚焦科技領域,以全球視野和中國視角謀劃智庫建設,傳播推動廣泛分布在各類學會的專家學者對創新發展的新理念、新見解、新思想。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突出問題導向,回應社會關切,瞄準關鍵人群,提升科協智庫成果傳播水平。及時反映科技界聲音,研判科技界輿情。重點建設柔性智庫,充分運用現代傳播方式。中國科協和人民日報社及人民網共同開展智庫與媒體融合研究基地建設。

      2.推進智庫人才隊伍建設

      ——構建學會為主體的智庫專家網絡。聚焦智庫發展重點方向,跨領域集成學會專家資源,建立健全學術交流成果提煉轉化機制,發揮全國學會作為高端人才蓄水池的功能,以重大項目為紐帶,廣泛凝聚科技、產業和政府專家資源,穩定聯系一批專業功底扎實、學術水平精湛、具有戰略思維的高端決策咨詢專家。

      ——建立開放流動的智庫人才使用機制。積極引進高端人才。廣泛吸引多元學科背景的高層次人才參與智庫建設,設立客座研究員、訪問學者、特聘專家等多種類型研究崗位,爭取用5年時間建成一支總量適度、素質一流、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端智庫人才隊伍。

      ——建立人才激勵機制。設立“創新發展研究獎”,對在決策咨詢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優秀個人和團體予以獎勵,重點獎勵產生重大政策和社會影響的優秀決策咨詢成果,引導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科協國家科技創新智庫建設。

      ——充分發揮海外人才作用。建立海外人才離岸研究基地,鼓勵海外人才以多種形式參與智庫研究工作。拓展“海智計劃”功能,將引導組織海外高端人才為國發展建言獻策常態化機制化。

      3.加強智庫成果轉化平臺建設

      ——打造智庫品牌論壇。堅持以開放和前沿為導向,辦好“中國創新50人論壇”,廣泛匯聚科技、經濟領域的戰略與政策專家,圍繞科技創新中的重大戰略問題開展研討交流,提出新思想、新觀點,形成高質量的決策咨詢建議。辦好“中國科協年會黨政領導與院士專家座談會”“中國科技政策論壇”等活動。

      ——打造智庫品牌報告。辦好《科技界情況》《科技工作者建議》《調研動態》等智庫專刊,不斷提高報送成果的質量。努力打造《科學文化》《創新研究》《科協研究》等一批知名刊物,不斷擴大期刊公開發行量。定期推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評估報告》《中國學術環境建設評估報告》《國家創新力評估報告》《科技人力資源發展報告》《科學文化發展報告》《科技人才創新環境發展報告》等。形成科協智庫的標志性成果。

      ——挖掘轉化學術會議資源。加強對科協系統現有學術會議資源的集成和成果轉化,著力從完善國家科技政策角度提出意見和建議,健全學術會議成果整理、提煉、報送機制,促進學術會議資源向決策咨詢資源轉化。

      ——積極參與立法咨詢。發揮好科協系統的專業和人才優勢,主動為建立完善國家科技發展法律法規體系建言,為科技事業發展提供更加良好健全的法治環境。積極承接國家立法機關有關立法咨詢任務,堅持客觀公正立場,從專業角度提出立法咨詢建議,服務法治中國建設。積極推薦政治素質一流、學術造詣精深、學風作風過硬的優秀人才擔任檢察司法部門的咨詢專家,為公正司法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撐。

      ——大力加強協商民主建設。圍繞涉及科技工作者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推動建立健全民主協商機制,搭建與黨委政府的溝通交流平臺,有效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愿和利益訴求,更好地代表科技工作者參與公共事務,為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做貢獻。每年定期參與組織政協科協界委員協商、視察、調研等活動,主動密切與政協各專門委員會的聯系,推動相關智庫調研成果以委員提案等形式進入決策工作程序。

      ——著力提升“智庫發展”網絡宣傳實效。充分發揮現代網絡傳播覆蓋面廣、時效性強、影響力大的優勢,加強中國科協“智庫發展”網絡宣傳平臺建設,及時面向社會各界發布中國科協智庫最新重要研究成果,探索建立重大咨詢成果公開發布制度,放大科協智庫聲音,提升科協智庫的社會影響力和權威性,更好發揮服務科學決策、引領社會思潮的智庫功能。

      ——拓展成果報送渠道。根據重大問題研究專項成果的內容特點,有的可以中國科協黨組文件形式直報中央,有的可以院士專家聯名形式上報,有的可以《科技界情況》《科技工作者建議》渠道上報。在不違反保密原則前提下,適時公開發布重大問題研究專項成果,努力放大研究成果的社會影響,提升科協智庫的社會顯示度和影響力。

      4.做好科技工作者政策服務能力建設

      ——強化智庫政策服務功能。把為科技工作者提供政策服務作為各級科協的重要職能,利用現代信息系統,建立國家科技政策數據庫,及時收集、定期更新、系統整理中央和各地新近出臺的科技政策、科技人才政策,實現科協系統科技政策信息的共通共享。

      ——提高政策精準推送能力。構建科技政策宣傳咨詢體系,依托科協宣傳網絡,利用科協內外宣傳資源,面向科技工作者做好科技政策的宣傳解讀,依據特定政策的工作重點開展定向精準宣傳。研究設立專門機構,安排專職人員,接受科技工作者關于相關科技政策的查閱咨詢,準確放大科技政策效果,有效服務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

      5.實施重大問題研究專項

      ——突出重大問題導向。把握當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趨勢,緊緊圍繞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命科學等重大發展方向,加強前瞻性戰略性研究、研判。圍繞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優秀創新人才成長規律和科學技術普及等重大問題,每年凝練提出5—8個重大研究選題,組織精干優勢研究力量開展協同攻關,提出具有寬廣視野和戰略眼光的高質量政策建議,體現中國科協智庫主動服務中央重大決策的政治擔當。

      ——促進交叉創新和力量集成。建立學會、地方科協、專業機構等科協系統內外資源協同開展研究機制,鼓勵跨學科領域的智力集成和融合創新,提出高質量政策建議,以重大問題的研究帶動科協智庫整體能力提升。

      6.實施重大評估專項

      ——開展年度重大評估。堅持把組織開展第三方科技評估作為科協智庫建設的戰略重點,堅持委托與自選相結合,每年圍繞科技發展戰略、規劃、政策、人才、項目、基地、制度等的實施效果、社會影響,確定年度評估重點,發揮科協作為獨立第三方的獨特優勢開展戰略評估,更好服務國家科技發展的戰略決策。

      ——加強評估組織體系建設。切實發揮好中國科協創新評估指導委員會、創新評估專家遴選與報告審查專家委員會、創新評估專家委員會、創新評估辦公室、創新戰略研究院等的各自作用,各負其責、密切協同、優勢互補,真正使創新評估工作體現公開透明、客觀中立、責權一致、科學高效原則,確保評估成果質量和公信力。

      ——夯實科學評估方法基礎。根據創新評估工作整體需要,建立創新評估項目通用的統計指標和調查指標體系,建立國家、領域、行業層面反映科技相關情況與發展趨勢及其經濟社會影響的專題指標和評估分析框架,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數據采集標準和規范,確保創新評估數據的通用性、可比性和可靠性,為創新評估工作提供基礎數據保障。

      ——建立開放協同的評估工作機制。面向科協系統,分類分學科建設創新評估專家庫,建立智能化的創新評估專家支持系統。推進創新評估方法、分析工具、技術手段等協同一致,為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開展創新評估提供方法和工具支撐。發揮新媒體、新技術等新興信息發布平臺的作用,分級分類向公眾開放、共享創新評估成果,方便社會各界及時獲取創新評估成果信息。

      7.實施智庫基礎設施建設專項

      ——建設科技數據中心。建立數據服務器系統,統籌數據庫建設和運維工作,科學匯集、整理和存儲各類數據資源,重點建設科技工作者調查數據庫、科學與工程指標數據庫、科技人才政策文本庫、國外科技創新動態信息庫、中國學會統計數據庫、科協事業發展統計數據庫等。著力提升項目設計、指標構建、抽樣設計、調查實施、數據分析、數學建模、大數據挖掘、數據庫建設和相關軟件開發等能力,為歷時性比較、區域比較、分類比較研究提供數據案例資料,為智庫建設提供多元化的數據產品和信息服務。

      ——推進調查站點體系建設。以重點高校、大型央企、知名民營高科技企業為重點,逐步擴大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數量,優化站點布局,力爭到2018年全國調查站點數量超過700個,到“十三五”期末達到1000個。以提高現有調查站點工作質量為導向,定期開展站點輪換,統籌安排站點工作任務,加強對站點的業務培訓和工作指導,定期對調查站點工作進行績效考核,選優汰劣、獎勤罰懶。運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現代技術建設在線調查系統,以建設全國科技工作者信息服務平臺為目標,通過調查站點拓展和及時更新信息平臺終端用戶群,及時向科技工作者宣傳推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科技政策信息,準確收集科技界的思想觀念、利益表達、工作訴求等動態信息,真正把調查站點建成黨的政策宣傳站和科技人員的工作服務站。

      ——建設科技工作者狀況樣本庫。到“十三五”末,形成科學分布、結構合理的50000人規模的樣本庫,滿足開展各職業、各地區、各領域、各學科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的需要。

      四、條件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發揮好中國科協決策咨詢專家委員會、創新評估指導委員會的專業指導作用。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要加強智庫建設的統一領導,組建或明確具體承擔部門。有條件的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要研究制定本單位高水平科技創新智庫建設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加強智庫單位的績效考核,制定完善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標準,建立嚴格規范的績效考核程序,將科技創新智庫建設工作納入年終考核范圍。

      2.加大投入力度。堅持大聯合、大協作的工作機制,強化與科技、財政、民政等政府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各級財政主管部門的支持,不斷增加財政收入。加強項目頂層設計,發揮財政資金的激勵、引導、帶動作用。樹立大開放、大協同觀念,堅持財政投入和市場爭取資源相結合的機制,搭建社會資金參與科協工作的平臺,積極探索PPP模式,鼓勵各方資源共同參與支持科協事業發展。加強財力資源的集成與統籌,以規劃確定的重大任務為引導,切實把資源集中到主體工作上來。優化智庫資源配置,統籌安排科協系統內外的優秀決策咨詢資源服務重大問題研究專項實施,每年根據重大研究選題提出預算安排方案,確保研究經費的支持力度和集中使用。

      3.加快推動智庫交流開放共享。堅持開放辦智庫,積極主動與國際著名科技創新智庫開展合作研究,聯合發布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庫成果。主動加強與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等的聯系,積極與在創新評估、創新文化、創新人才、科技數據等研究領域中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外高校院所開展溝通交流。探索建立與國外智庫雙向交流、互派研究人員的機制,促進新思想、新方法、新工具、新數據的交流共享。加強與國內高端智庫交流合作。做好對外宣傳,辦好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中英文網,拓展數據采集、觀點評論、即時訪談等功能,介紹科技創新智庫的主要工作領域、研究方法、突出成果和最新動態,展示國家科技創新智庫工作新形象。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