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2.690丨這本國際型開放獲取期刊值得期待
?
Electronic(ISSN2079-9292)創刊于2012年,是一個國際型開放獲取期刊。目前,期刊已被Scopus、SCIE(Web of Science)、CAPlus / SciFinder、Inspec 等數據庫收錄。Electronics期刊涵蓋的研究領域包括但不限于:電子材料、微電子學、光電子電、工業電子、電力電子、生物電子、微波和無線通信、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統與控制工程、電路和信號處理、半導體器件、人工智能、電動和自動駕駛汽車、量子電子等。期刊致力于快速發表與廣泛電子領域相關的最新技術突破以及前沿進展,每半月由MDPI在線發表。
2021 Impact Factor | 2.690 |
2021 CiteScore | 3.7 |
Time to First Decision | 16.6 Days |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 | 2.7 Days |
識別二維碼,訂閱Electronics 期刊最新資訊。
期刊編委團隊 (部分)
Flavio Canavero 教授
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
Electronics 期刊主編 (2021年至今),都靈理工大學電子與電信系教授。1986年在喬治亞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研究領域是電路和系統理論,尤其對信號完整性和電磁兼容設計問題感興趣。迄今為止,已撰寫或合作撰寫300余篇論文,發表于國際期刊和會議論文集上。曾獲得包括EMC協會最高技術獎——Richard R. Stoddard杰出表現獎和EMC協會榮譽會員獎在內的多個獎項。
Mostafa Bassiouni 教授
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
Electronics 創始主編,2012~2020年擔任期刊主編。1982年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目前是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教授。研究方向包括計算機網絡、分布式系統、實時協議和并發控制,共撰寫和合作撰寫了180余篇論文。曾擔任多個會議的項目委員會成員,擔任CSMA98和CSMA2000的項目委員會主席。
馬雄峰 副教授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在多倫多大學、加拿大量子計算中心、英國利茲大學等機構從事研究工作,2012年回國進入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工作。主要從事量子密碼學和量子信息領域研究。截至目前,已發表包括《自然》及其子刊RMP、PRX、PRL在內的期刊論文100余篇、會議論文16篇,論文總引用超過一萬次,H-index為49(Google學術統計),發明ZL25項。
李龍 教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現為超高速電路設計與電磁兼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長期從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致力于新型人工超材料的設計與多維電磁場功能器件的調控研究。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863、產學研合作等科研項目,發表SCI學術論文15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ZL40余項,美國ZL1項,ESI高被引論文5篇,入選2020和2021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作者榜。現擔任Electronics 及多個國際SCI期刊編委。
舒海波 教授
中國計量大學
中國計量大學光學與電子科技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獲得者,浙江省高校領軍人才培養計劃高層次拔尖人才,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近年來主要從事低維光電子納米材料與器件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國家級項目4項、浙江省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4項,在多個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文章60余篇,被引2600余次,H-index為28,入選2020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
尤新革 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
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2004年博士畢業于香港浸會大學。近年來主持完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國際合作專項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30余項;先后牽頭獲2019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6項;在IJCV、NeurIPS、CVPR 等國際期刊及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200余篇,Google他引5500余次,獲授權發明ZL50余項、國際ZL一項。先后擔任安全、模式分析與控制論等多個國際學術會議大會主席和程序委員會主席,多次主辦廣東、湖北等省市防偽行業協會防偽年度高峰論壇及國內會議。現擔任Electronics及多個國際SCI期刊編委。
編委寄語
對開放獲取 (Open Access, OA) 的看法:
現在OA期刊越來越多,個人而言,我非常認可OA出版模式,因為OA可以讓讀者更快速地獲取、下載和傳播知識。部分知名傳統期刊也開始發展OA模式,這可以給學者更充分的自主選擇機會,從而達到讀者與出版社的雙贏。
對Electronics期刊的印象和建議:
我認為Electronics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期刊,我自己投稿的體驗也很不錯。投稿系統的使用很順暢,各方面功能完善并及時更新,能夠做到及時提醒作者文章狀態及審稿進展,對于作者而言十分便利。同時,期刊編輯團隊工作效率高,文章從投稿至發表整個流程流暢迅速,這對于科研成果的廣泛及快速傳播同樣大有裨益。
Electronics期刊編輯團隊辦事高效且充滿活力,希望他們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保證期刊質量,穩步提升期刊的影響因子和知名度。此外,也希望期刊多組織一些線下會議,比如期刊年會、研討會等,為學者們提供一個更開放的交流溝通平臺。
文章推薦
1. Ultralow Voltage FinFET- Versus TFET-Based STT-MRAM Cells for IoT Applications
可用于物聯網自旋傳遞轉矩磁性隨機存取存儲器 (STT-MRAM) 電池:超低電壓FinFET vs TFET
Esteban Garzón et al.
設備構件圖。
識別二維碼
閱讀英文原文
2.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Emitted Radiated Interference Generated by a Selected Rail Traction Unit on the Operating Process of Trackside Video Monitoring Systems
選定軌道牽引裝置產生的發射輻射干擾對軌旁視頻監控系統運行過程的影響評估
Jacek Pa? et al.
鐵路區域內ESS和VMS運行中待解決的問題。
識別二維碼
閱讀英文原文
3. Novel Control Strategy for Enhancing Microgrid Operation Connected to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s
加強與光伏發電和儲能系統相連的微電網運行的新控制策略
Dina Emara et al.
微電網系統示意圖。
識別二維碼
閱讀英文原文
特刊征稿
1. Advanced Machine Learning Applications in Big Data Analytics
Edited by Taiyong Li, Wu Deng and Jiang Wu
Submission Deadline: 20 February 2023
識別二維碼,了解特刊信息。
2. Fault Diagnosis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Electric Vehicle
Edited by Qinghua Meng, Longchuan Guo, Zhenlong Xu and Ying Yang
Submission Deadline: 28 February 2023
識別二維碼,了解特刊信息。
3. Advances of Future IoE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
Edited by Gwo-Jiun Horng, S.T. Aripriharta, Yao-Tung Tsou and Chia-Wei Tsai
Submission Deadline: 31 March 2023
識別二維碼,了解特刊信息。
4.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Collection Series: Organic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dited by Marius Orlowski
Submission Deadline: 30 June 2023
識別二維碼,了解特刊信息。
-
會議會展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