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2022年SCI期刊IF發布,NSC三刊漲勢不及這家中國期刊?

    2022.7.04

      6月28日,2022年SCI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正式發布,排名第一的仍然是神刊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最新影響因子為286.13。其中,備受矚目的Nature由去年的49.962變為69.504,Science由去年的47.728變為63.714,CELL由去年的41.582變為66.850,均出現明顯上漲。而國產期刊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達到46.297,較去年IF 25.617,大幅上漲。國內其他期刊較2021年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長。

    頂刊馬太效應顯著

    牛刊就是牛,IF 普遍大好,側面印證出學界發展的欣欣向榮。

    神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去年達成一項紀錄:人類歷史上首個 IF 超 500 的學術期刊。今年的 IF 卻大大下跌,幾乎是腰斬。不過仍然以 286.13 繼續穩坐第一。

    banquan27.jpeg

    圖片來源:Wiley 官網

    banquan27.jpeg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神刊」一直堅定地走開放獲取和免費獲取路線,所有文章免費提供給作者和讀者。這種開放獲取的姿態,有必要大大贊一下。

    四大醫學期刊的 IF 今年勢頭很猛,LANCET 以 202.731 分沖到第二,與神刊 CA 只有 80 多分的差距,足足上漲了 123 分。四大醫學期刊中三本破百,要知道去年影響因子破百的期刊只有 CA 一家。

    banquan27.jpeg

    三大刊 CNS 的 IF 是穩中有升,比起四大醫學期刊來說漲幅略小。繼去年進入四字頭后,今年都破六了。

    banquan27.jpeg

    從這些代表性牛刊 IF 近幾年的變化中可以看到,IF 高的期刊,馬太效應顯著,IF 提升得越多。

    Nature「期刊矩陣」今年表現

    在與 Springer 合并后,Nature 成為世界第一的學術出版集團,旗下子刊如雨后春筍,既有數量又有質量,建立起自家的學術「期刊矩陣」。

    banquan27.jpeg

    圖片來源:springernature 官網

    去年,有 12 個 Nature 子刊的 IF 超過 Nature,其中 7 個更是進入 IF 前十榜單,最好成績是緊隨 CA 之后的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而排名前九的期刊,除了 NEJM 和 Lancet,其余全是 Nature 旗下刊物。

    2020 年影響因子排名前十的期刊

    banquan27.jpeg

    這種榜單統治力,在今年被撼動,雖然 Nature 子刊的 IF 并未下跌,但其他的實在漲的太猛。前十榜單中只剩下 4 個,綜述類期刊表現依舊亮眼,也突破一百大關。

    2021 年影響因子排名前十的期刊

    banquan27.jpeg

    除了子刊之外,Nature 出版集團還為其他期刊提供「代運營」服務。不少國內期刊就由 Nature 發行,搞得有聲有色。

    Nature 本身的排名降低,但 Nature 旗下期刊表現還不錯,總體來說,論文發表在 Nature 旗下刊物,未來看漲。

    banquan27.jpeg

    圖片來源:Nature 官網

    中國力量高歌猛進

    國產期刊在牛刊和 Nature 系的擠壓中難得地保持著高水平。唯一進入前一百名的《Cell Research》以 46 的IF繼續領跑國內期刊。

    banquan27.jpeg

    圖片來源:Nature 官網

    另一本國產期刊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今年仍有上漲,但排名下降。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自 2016 年創刊以來,勢頭很猛,去年借助新算法的東風,18.187 的 IF 已是大幅提升,今年更是猛漲至 38.104。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僅 3 分的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因為發表幾篇新冠相關研究,今年猛漲至 34.915。

    2020 年國產期刊影響因子排名前十

    banquan27.jpeg

    2021 年國產期刊影響因子排名前十

    banquan27.jpeg

    國產期刊大多都是新刊物,能在短時間內取得高 IF,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前文所述,交給 Nature 這樣的國際大型學術出版機構發行,這說明學術期刊的運營還是有套路的。

    另外,榜上有名的國產期刊大多為 OA 出版,這證明 OA 模式完全能做出好期刊。

    國產期刊越來越好,反映的是咱們科研實力的提高。

    banquan27.jpeg

    推薦
    熱點排行
    一周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