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顱內孤立性纖維性腫瘤病例報告

    2022.1.06

    顱內孤立性纖維性腫瘤(solitary?fibrous?tumor,SFT)是一種起源于肌纖維母細胞的間質性腫瘤,約占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0.25%。本文回顧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2月術后病理證實的8例顱內SFT的臨床資料,并結合文獻進行復習。

    ?

    1.資料與方法

    ?

    1.1一般資料

    ?

    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齡38~72歲,平均(53.3±10.7)歲。頭痛、頭暈5例,行走不穩1例,頭暈伴行走不穩1例,門診復查發現1例。原發性7例,病程4d至4月;術后3年復發1例。

    ?

    1.2影像學檢查

    ?

    術前均行頭顱MRI平掃和增強檢查。腫瘤位于額葉1例、顱中窩底1例、小腦2例、橋小腦角區1例、天幕區3例。6例表現為孤立性腫塊,2例表現為天幕上、下溝通性腫塊。MRI多呈等T1信號影(圖1a),高、低或者混雜T2信號影(圖1b),部分腫瘤見周邊水腫征象。增強掃描顯著或不均勻強化灶(圖1c、1d)。2例發現腫瘤與顱內靜脈竇關系密切,進一步行頭顱MRV檢查示顱內靜脈竇不同程度侵蝕或閉塞(圖1e)。1例小腦蚓部腫瘤呈結節狀與硬腦膜無顯著關聯,術前懷疑膠質瘤;其余7例腫瘤以腦膜為基底,腦膜尾征相對明顯,術前考慮腦膜瘤。

    ?

    1.3治療方法

    ?

    8例均行手術治療,根據腫瘤部位設計個體化手術入路。術中見腫瘤多呈灰白色或灰紅色結節,質地較韌,血供豐富。絕大多數腫瘤完整包膜,邊界清晰;僅1例腫瘤未見完整包膜。

    ?

    2.結果

    ?

    2.1手術結果

    ?

    7例術中見腫瘤基底附著于硬腦膜,其中6例行腫瘤切除并電凝燒灼或切除部分侵蝕的腦膜,1例為避免大出血和保護功能行次全切除;另1例腫瘤位于小腦蚓部,完全切除腫瘤及其包膜。2.2術后病理結果根據2007年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標準,5例為良性,3例為非典型或惡性。HE染色:良性腫瘤細胞呈短或長梭形,密度不一,由細胞豐富區和稀疏區構成(圖1f);惡性腫瘤細胞密度高,核異型性明顯,核分裂像易見。

    ?

    免疫組化結果:CD34陽性7例,Bcl-2陽性6例,Vimentin陽性4例,SMA弱陽性1例;EMA和S-100均為陰性。5例良性Ki-67<5%,其余3例均>15%。2.3隨訪結果8例隨訪4~63個月:1例次全切除術后32個月腫瘤復發,再次手術;其余下7例均未見腫瘤復發。

    ?放討論前.png

    3.討論

    ?

    SFT是少見的局部間質性梭形細胞腫瘤,與染色體12q13的周期性重組產生的NAB2-STAT6基因融合相關。Wushou等報道近四十年以來共報道SFT約804例,其中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約200例。顱內SFT的發病高峰年齡在51~60歲,無顯著性別差異,好發于幕上,多見于小腦幕區域;其次是大腦凸面,橋小腦角區。本文8例平均年齡為(53.3±10.7)歲;幕上5例,小腦幕區域3例,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

    ?

    顱內SFT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和病理學檢查。顱內SFT的MRI多表現為界限清楚的單發腫塊影像;T1像多為等信號,T2像以低信號為主,也可有高信號或者混雜信號影,增強掃描呈現不均勻強化。但是這種影像學表現缺乏臨床特異性,確診仍依靠病理學檢查。顱內SFT由三種主要成分構成,包括梭形細胞、膠原基質和豐富的血管。顯微鏡下特點主要表現為腫瘤細胞豐富區和稀疏區交替排列的征象。

    ?

    既往報道,顱內SFT的診斷通常基于如CD34、Bcl2、Vimentin和CD99等免疫組化標記物的陽性表達,而EMA、CK和S-100常為陰性;其中CD34是最重要和最敏感的診斷標記物,幾乎所有顱內SFT都呈陽性表達。本文8例中,1例CD34陰性,其余7例均陽性。但是,最近研究表明,這些標記物的特異性差,CD34在5%~10%的良性SFT和部分惡性SFT中檢測不到。因此,沒有CD34表達不能排除顱內SFT的診斷。Bcl2和CD99的表達可用于支持SFT的診斷,但是不如CD34敏感,同樣缺乏特異性。

    ?

    最近研究發現,SFT中NAB2-STAT6融合基因促進STAT6抗體的發展,是具有高水平的靈敏度和特異性的免疫組織化學標記物。因此,STAT6抗體的表達是目前區分SFT與其他同源腫瘤最有用的標記物之一。另外,ALDH1作為一種在干細胞中高度表達的細胞質酶,約76%的SFT表達陽性。因此,聯合STAT6和ALDH1抗體染色將顯著增加顱內SFT診斷的特異性。

    ?

    目前,顱內SFT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早期手術。根據腫瘤大小和位置設計個體化的手術治療方案。腫瘤全切除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次全切除,術后復發率顯著降低。本文7例手術全切除的病例隨訪未見復發,1例次全切除術后復發。一般來說,良性顱內SFT手術全切除后,不需要輔助放療或化療。有研究指出,輔助治療可用于不全切除、復發或者惡性病例,但是效果不明顯,不能延長病人生存期。顱內SFT的預后與以下因素相關:腫瘤大小和切除范圍,例如直徑>10cm和次全切除是不利因素;非典型或惡性腫瘤復發可能性高;CD34陰性病人預后差。因此,對于顱內SFT,尤其是具有上述影響預后指標的病人,必須堅持長期隨訪。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