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嬰幼兒輔食營養素不足重金屬超標 嬰幼兒輔食“傷人心”

    2016.5.17

    banquan7.jpeg

    5月13日,北京市某商超嬰幼兒米粉專柜。

      新京報記者探訪發現嬰幼兒輔食三大亂象,國家食藥監總局擬出臺生產許可新規

      為規范嬰幼兒輔食生產,國家食藥監總局近期發布了《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6版)》(征求意見稿)。

      事實上,嬰幼兒輔食一直亂象頻現。新京報記者近期走訪市場發現,北京樂友母嬰店售賣的一款“英氏原味營養面”經核實僅為普通掛面,其生產廠家并無嬰幼兒輔食資質,但產品售價卻比部分普通掛面高出百倍以上。

      市場上,不少嬰幼兒輔食宣稱添加了“鈣鐵鋅、DHA、益生菌”等多種營養物質,但從食藥監部門的抽檢信息來看,營養素不足已成嬰幼兒輔食最嚴重的問題之一,近幾年亨氏、貝因美、嘉寶等知名品牌均被抽出存在重金屬超標或營養素不足等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細則》抬高了行業門檻,一些生產不達標的小企業將被逐漸淘汰。

      亂象1 “營養”輔食營養素不足

      市場上,不少嬰幼兒輔食均以添加各種營養素為賣點,自稱其產品為“營養米粉”、“營養掛面”等。北京一家樂友母嬰店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其門店銷量最好的輔食是益生元米粉,據稱“能夠幫助寶寶調理腸胃”。此外,一些產品還特別強調添加了紅棗、葛根、山藥等成分,并稱選用的是優質小麥、大米。

      然而,從食藥監部門近年來的抽檢信息來看,部分所謂的“營養輔食”存在營養素不足,及鎘、鉛、汞、菌落、黃曲霉毒素超標等問題。

      根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國家食藥監總局共公布了64批次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嬰幼兒輔食,其中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不足的產品共46批次;菌落、大腸菌群、黃曲霉毒素等污染物超標達15批次;水分含量超標約3批次。

      在曝光的不合格嬰幼兒輔食中,不乏一些大品牌。2013年,亨氏、貝因美等品牌的魚泥、魚酥灌裝輔食檢出汞超標。2014年,亨氏AD鈣高蛋白營養米粉被檢出嚴重鉛超標。2015年,幾款美國進口“嘉寶”混合蔬菜泥、蘋果藍莓泥因檢出超范圍使用維生素C被銷毀。

      一位嬰幼兒輔食生產企業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以米粉為例,其售價主要與產品中添加的營養強化劑有關,而決定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在于大米原料,“一些廠家為了降低成本會收購陳米,營養價值比新米肯定會損失。”

      對于輔食營養,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陳克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嬰幼兒可從母乳、奶粉、果蔬、肉蛋、主食等天然食品中獲取營養,不要攝入營養強化劑,對于嬰幼兒輔食的挑選應少選或不選添加白砂糖和氯化鈉的產品。

      亂象2 普通食品冒充嬰幼兒輔食

      新京報記者從食藥監部門了解到,企業生產標稱“嬰幼兒輔食”的產品必須依法取得相應生產許可。不過,新京報記者近日走訪市場發現,許多普通米粉、面條蒙混在嬰幼兒輔食貨架里銷售;一些方便食品甚至直接在產品包裝、官方宣傳頁面上“做文章”,誤導消費者將其當做嬰幼兒輔食購買。

      5月13日,新京報記者在北京一處“樂友”母嬰店發現,“百樂麥紅棗小米粉”等產品未標有任何“嬰幼兒”字樣,但外包裝卻是卡通圖案,貨架位置也位于英氏、方廣、嘉寶等嬰幼兒米粉品牌中間。

      新京報記者根據其包裝上的生產許可編號在食藥監總局官網查詢發現,其產品名稱為“方便食品(其他方便食品)”,并非“嬰幼兒谷粉”。工商信息則顯示,其產品加工方“山東信中食品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為掛面、方便食品等,并不具備嬰幼兒谷物類輔食生產資質。

      新京報記者隨后以消費者身份咨詢樂友門店人員,得到的答復是該產品“就是給嬰幼兒吃的”。青島百樂麥食品有限公司客服也表示:“我們家產品就是針對6個月以上寶寶的。”不過在記者進一步追問下,該客服改口稱:“咨詢過技術人員,產品確實是方便食品。”

      新京報記者在上述樂友母嬰店面條專區發現,英氏原味營養面片、英氏紫芯地瓜蝴蝶面等產品經“QS”查詢,僅為“普通掛面、花色掛面”,而委托生產方“長沙縣湘佳面業制品廠”僅是從事掛面生產銷售的個體戶,沒有嬰幼兒輔食類的生產資質信息。

      不過,身為“普通掛面”的英氏原味營養面片售價卻并不低,僅25克包裝售價就達24.8元,相當于市面上幾款普通掛面售價的70-108倍。盡管如此,英氏官方客服依然堅稱,“公司所有產品都是專門針對嬰幼兒身體需求設計的,沒有查詢到嬰幼兒輔食信息也沒關系。”

      在線上,淘寶商家“小宜農家食品”、“饞妮兒鋪子”、“民康100面館”等均在商品頁面上標稱其所售的散裝蝴蝶面、面片等為嬰幼兒輔食。記者隨后以合作為由向其提供的廠家詢問,卻均被告知不具備嬰幼兒輔食生產資質。其中一家生產企業表示,“以嬰幼兒輔食名義進正規商超恐怕不行”,但仍有部分母嬰店向其定制產品。

      亂象3 行業集中度低 篡改日期造假

      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介紹,我國嬰幼兒輔食行業規模在2013年接近100億,整個行業進入門檻低,比較分散,呈現“兩頭尖”狀態——主要是亨氏、雀巢這樣的大企業及鄉鎮小企業,但整個行業尚未進入競爭狀態。

      一家米粉生產企業向新京報記者提供的調研材料顯示,目前在品牌信賴度方面,亨氏、雀巢等外資品牌占據優勢,整個行業在國內還處于起步階段,“亨氏、雀巢在中國運作這么多年,成績也不過如此”。

      行業分散也滋生了諸多亂象。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江西是我國嬰幼兒輔食最大生產基地。 江西省食藥監局去年對境內嬰幼兒輔食生產企業進行了專項整治,共查扣問題嬰幼兒配方谷粉近3萬斤。江西79家獲證企業中,經整治共注銷了37家企業的生產許可證,減少近50%。

      江西省食藥監局調查結果顯示,這些企業主要存在違規銷售許可證已經過期的嬰幼兒配方谷粉、篡改生產日期等問題。此外,還有部分違法生產轉入地下,通過篡改其他品牌配方谷粉生產日期造假,目前案件還在調查中。

      趨勢 入行門檻抬高淘汰小品牌

      為規范嬰幼兒輔食生產,近期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嬰幼兒輔助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6版)》(征求意見稿)。細則中增加了“不應以分裝方式生產嬰幼兒輔食”,“對不生產最終包裝產品的企業將不予頒發生產許可”等內容。同時強調企業應對大米、肉蛋、果蔬等原料中的三聚氰胺、重金屬等物質進行嚴格監測;對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配備專人核對,確保投料準確。

      對于上述《細則》的出臺,雀巢公司5月16日回應新京報記者稱,雀巢每一類產品的每一項與質量有關的活動都有相應操作說明,并有嚴格的采購和審查標準,公司將“全力配合《細則》相關規定”。截至記者發稿,貝因美、亨氏并未就此進行回復。

      一位米粉生產企業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未來一線城市嬰幼兒米粉市場將保持20%-30%的增速,增長之快加之行業亂象頻現,促使此次《細則》落地,“相信行業會越來越規范,不過對于亨氏、雀巢等大品牌來說,新的規范細則對其影響不大。”

      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也認為,該審查細則對大企業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對小企業會有一定震懾力,“關鍵在于準入機制如何評估,這些細則往往就變成體制問題了。一些鄉鎮小企業對當地稅收有一定貢獻,且比較好‘公關’,所以關鍵在于執行。”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