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學術女神顏寧:我的學術志趣與科研追求

    2017.4.21

      被譽為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的顏寧,在2017年3月31日摘取了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的桂冠。她帶領著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用6個月時間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領域50年未能解決、最受人矚目、國際競爭也最激烈的科學難題。

      清華走出來的學術女神

      2017年3月31日,世界的目光捕捉到了一個年輕而美麗的身影,摘取了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的桂冠。

      她被譽為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帶領著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用6個月時間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領域50年未能解決、最受人矚目、國際競爭也最激烈的科學難題。

      她在大學時,當過學生會主席,跳過國標舞,學過游泳,但是最終發現,自己最喜歡的還是科研。

      她每天都要有超過十四個小時“宅”在實驗室,進行著她最鐘愛的科研。

      她是第一位站在《開講啦》講臺上的女科學家,以陽光的語言、敏捷的思維和幽默的風格征服了全場,她大聲發問,

      女科學家都去了哪里?

      她,就是顏寧。

    顏寧教授參加“影響世界華人大獎”頒獎典禮

      顏寧,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2000年獲清華大學學士學位,2004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之后繼續在該校分子生物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受聘為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獲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國際青年科學家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等獎項。2017年3月31日,獲 2016-2017 年度 “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

      科學研究的魅力:不向前走,你根本不能輕易定義成功或者失敗。總有那么多的不確定、那么多的意外驚喜在等著你!這種經歷、這種感覺,真的會讓人“上癮”!

      ——中國科學家顏寧教授

      1、“如果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我就不花其他精力申請別的學校了”

      “如果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我就不花其他精力申請別的學校了”這句話源自顏寧寫給時任普林斯頓助理教授的施一公的一封很“拽”的信,她說,“出國申請太浪費精力了,我想把我的精力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初生牛犢不怕虎”,她的信成功“震懾”住了施一公老師,施老師遠程電話面試了她。這封信和她優秀的個人實力使她成功拿到了普林斯頓的offer,也打開了科研工作的一扇大門。

      自信,樂觀,

      2、從“什么都做不出來”到“什么都能做出來”

      顏寧老師回憶最強烈的挫敗感源于初到普林斯頓讀博士的時候。初窺門徑的她在整整一年半的時間里面,“做什么,什么做不出來”,生性要強的她看見隔壁的同學順利的做出實驗結果,發表論文,一股倔勁就上來了,咬緊牙關支持著。直到有一天,導師告訴她,你終于會做實驗了。她豁然開朗,原來做實驗是這么回事。從此開始登堂入室。

      2007年她回到清華組建自己的實驗室,白手起家,帶領著自己的年輕的團隊攻堅克難,在膜蛋白、鈉離子通道等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享譽世界。

    顏寧課題組解析葡萄糖轉運蛋白三維結構(右側為藝術效果圖)

      倔強,堅韌

      3、“女神”還是“宅女”?

      顏寧老師科研教學兩手抓,平時和學生相處沒有一點架子,身上散發著青春活力,被清華學子奉為“學術女神”,頗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氣勢。

      同時,顏寧老師將自己戲稱為“宅”實驗室,每天都要在實驗室“宅”上十四個小時以上,關鍵時候還可能會連軸轉。她說,搞科研最重要的是專注,一定要把握好細節。

      但是,她嘿嘿一笑,“我很喜歡這種宅實驗室的生活”。

      勤奮,專注

    做實驗中的顏寧老師

    推薦
    熱點排行
    一周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