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津杯】大咖“云”集 共襄藥物分析學術盛宴
2022年12月4-5日,由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藥學會編輯出版部承辦的“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2021-2022)暨《中國藥學雜志》島津杯第十五屆全國藥物分析優秀論文評選交流會”在線上召開。本次大會以“面向2035遠景目標,加快分析檢測技術自主創新”為主旨,涵蓋中藥藥物分析、化學藥藥物分析、生物生化藥藥物分析等相關內容以及“島津杯”優秀論文評選交流會,吸引了來自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5.3萬人次參與線上直播“云端打卡”,共襄藥物分析領域的學術盛宴。
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2021-2022)暨《中國藥學雜志》島津杯第十五屆全國藥物分析優秀論文評選交流會的大會開幕式由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藥民族藥檢定所所長馬雙成主持并致辭,中國藥學會理事長孫咸澤和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丸山秀三分別致開幕辭。
中國藥學會理事長孫咸澤致開幕辭
孫咸澤理事長首先慶賀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順利召開。孫咸澤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總結過去5年工作和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中指出,我國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突破,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并專門強調生物醫藥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國進入了創新型國家行列。但我國科技創新的質量和水平還有待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原創性藥物和引領性的醫療技術相對缺乏,特別是在該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重量級研發機構、領軍人才以及大型公司相對較少,原創性、顛覆性、引領性技術更是相對缺乏。黨的“二十大”報告就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出了專門部署,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積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核心戰略攻堅戰。黨的“二十大”重要部署為我國藥物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
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藥民族藥檢定所所長馬雙成致開幕辭
馬雙成所長熱烈歡迎參加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的各界代表和參會人員,并對大會協辦方和承辦方表示誠摯謝意。他說到,經過五年發展,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得到了長足發展,也遇到了諸多挑戰。藥物分析在創新效果研發、藥物質量控制、提升臨床用藥安全性、處理藥品突發事件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現在醫藥領域的快速發展,為藥物分析學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近年來,不斷涌現的高通量、多維度、自動化的藥物分析新方法和新技術使得藥物分析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一門技術蛻變成為一門科學,發展為藥學學科中的“眼睛學科”,實現了創新精準藥物分析,保障藥品質量安全。
馬雙成表示,通過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的平臺,希望各位參會人員都能積極參與交流和分享,共同為“藥物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做出不懈努力。
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丸山秀三致開幕辭
丸山秀三先生首先代表島津中國對此次會議的順利召開致以由衷的祝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提到,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明確建立健全中藥質量全鏈條安全監管機制。《“十四五”國家藥品安全及促進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支持產業升級發展,持續推進標準體系建設。在今年9月,第十二屆藥典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全體委員大會在京召開,2025年版《中國藥典》編制工作全面啟動。
這一系列的變化給藥物分析提出了更廣、更深、更精的課題,各位藥學分析的專家所承擔的社會使命也變得越來越重要。藥品質量控制及基礎研究使用分析技術歷經薄層色譜到光譜分析、色譜分析發展到現在的質譜分析。本次年會多位行業專家將以多維色譜及質譜聯用,成像質譜及原位質譜等技術展開工作交流。島津作為全球領先的分析儀器和解決方案供應商,緊跟中國制藥行業發展,不斷研發新產品、新技術,并提供應用整體方案。本次島津將有多個應用報告與大家分享,希望通過與各位老師開展更廣泛的交流,將新技術更好、更快地引入藥物分析的常規視野中,為實現健康中國共同努力。
大會主旨報告
隨后,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藥民族藥檢定所所長馬雙成和島津分析計測事業部創新中心部長李曉東博士分別帶來精彩的大會報告。
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藥民族藥檢定所所長 馬雙成
報告題目:中國藥物分析前沿技術十年發展回顧及在藥品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馬雙成所長的報告從化學藥分析技術及應用、中藥分析技術及應用、生物生化藥分析技術及應用、藥物分析新技術及展望這幾個方面展開闡述。
2012-2022年是中國高速發展的十年,中國創新藥物的研究發展迅速,藥物分析學科發展也趨于創新強、多樣化和復雜化,呈現多學科交叉融合特點。近年來,隨著醫學和生命科學的迅速發展,化學藥物、天然藥物(中藥)需要解決的“定性與定量”問題更趨復雜化與多樣性,而生物藥物的質量控制也被逐步納入藥物分析的研究范疇,這些因素正在促進藥物分析技術與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發展。馬雙成所長還介紹了功能代謝組學、分子成像、質譜成像/探針成像、微流控芯片等技術的特點和應用。
最后,馬雙成所長介紹了化學藥、中藥、生物生化藥、多技術融合方面的發展方向、研究熱點、關鍵技術及應用前景。
島津分析計測事業部創新中心部長 李曉東博士
報告題目:抗生素雜質數字化標準質譜庫開發及其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
化學藥雜質分析是藥品研發及質控環節重要因素。而對于抗生素類藥物,尤其是β-內酰胺類抗生素,其雜質控制相對復雜,包括生產引入的工藝雜質、降解雜質及聚合物雜質等。由于β-內酰胺類抗生素分子結構類似,其雜質種類繁多,結構相像,且聚合物雜質對照品不易購買,多數工藝雜質在制劑中也不易檢測,因此此類抗生素雜質控制的研發成本很高。
島津中國創新中心開發的抗生素雜質數字化標準品數據庫,共包含18個抗生素品種、182個雜質標準品、54種聚合物結構,并基于島津高分辨質譜儀進行ESI正/負雙模式、多碰撞能量的二級質譜圖采集,雜質結構信息和《中國藥典》流動相條件下的保留時間對應。數據庫還收錄了由島津SEC-RPLC-QTOF二維系統鑒定的聚合物雜質可能結構和二級質譜圖,同時提供三重四極桿液質MRM檢測方法,有效降低購置標準品的成本并縮短方法的開發周期。
李曉東博士強調了抗生素雜質數字化標準品數據庫的四大特點,一是收載雜質類型全面;二是無需改變藥典相關流動相條件;三能提供低分辨質譜MRM檢測參數;四是數據庫可自擴展,可應用于抗生素藥物研發、雜質譜研究、抗生素聚合物雜質結構鑒定、藥品質量控制及新藥申報。
三大分會場精彩紛呈
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2021-2022)共設立3個分會場,分別是中藥、化學藥和生化藥,邀請了近百位國內知名藥物分析領域的專家學者帶來精彩的學術分享。以下摘錄自部分受邀演講嘉賓的學術報告。
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 趙靜
報告題目:中成藥質量控制的技術系統構建
植物藥的研究模式主要是植物的代謝產物研究,雖然重要但不能解決中藥產業的先是普遍問題。中藥產業中的經典名方更需要合理的整體質量評價指標。中藥質量控制的多維策略需要通過質量控制技術現代化、質量控制指標科學化、質量控制對照品產業化,實現基于藥理活性的中藥質量控制觀,建立大小分子整體質量評價系統。
趙靜還分享了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基于糖譜法中的中藥多糖進行研究的實例,涉及本草考證研究、中藥材基源/產地/提取/炮制研究、中成藥復合多糖的追溯研究、中藥材多糖標準品制備研究等。
島津分析計測事業部市場部醫藥行業高級專員 豐偉剛
報告題目:質譜技術中藥馬兜鈴酸類毒性成分分析中的應用
馬兜鈴酸類物質屬中藥中內源性毒性成分,除藥典收載檢測標準外,近三年國家藥品標準提高已立項研究中成藥中馬兜鈴酸類毒性成分檢測方法及指導原則。質譜技術在中藥質控領域應用廣泛,豐偉剛分享了島津客戶、分析/創新中心使用質譜技術在含馬兜鈴酸類毒性成分的國家藥品標準檢驗及探索性研究所做的應用工作。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王琰研究員
報告題目:藥物“腸-腦”對話的信號分子與代謝調控
天然藥物是我國原創藥物的主要來源,天然藥物成分(黃酮、生物堿、多糖、皂苷等)普遍存在難吸收等問題,如何解釋其臨床藥效?腸道菌可能是答案之一,這對中藥具有普遍意義。腸道菌群的深入研究認識到腸道、腸道菌群與大腦這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腸道菌群個體化差異與藥物的相互作用也是未來的研究重點。
王琰研究員還分享了“腸-腦”通路的相關研究實例。首先,證明了白芍中的苯甲酸(BA)能改善抑郁癥。其次,通過研究發現巴戟天寡糖給養腸道菌從而釋放活性小分子代謝物發揮療效的分子機制,標志以“腸-腦”對話信號分子為藥效物質而治療中樞系統疾病進入了新階段。
吉林大學藥物代謝研究中心 顧景凱教授
報告題目:PEG與PEG化藥物體內時空命運研究
顧景凱教授介紹,藥物遞送系統是腫瘤治療的重要突破口。化療藥靜脈注射后,只有不到1%劑量能夠到達腫瘤部位,導致化療副作用大、療效低;減毒增效是世界性難題。超分子藥物遞送系統(SDDS,過去稱NDDS,<200 nm)通過被動(EPR) 、主動、智能靶向以及長循環,可使1%左右的納米制劑蓄積于腫瘤組織中。超分子藥物遞送系統又因為投入大產出少而面臨研發窘況。目前,NDDS的體內命運研究備受關注,納米載體材料需要重新認識。NMPA與FDA開始關注NDDS與輔料的體內命運,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此外,NDDS體內命運研究面臨研究對象復雜、理論體系不完善、分析方法局限性等挑戰。
暨南大學 江正瑾教授
報告題目:抗體藥物分離分析方法研究
江正瑾教授介紹,抗體藥物具有靶向性強、療效好、副作用小等特點,能精準激發人體免疫系統的“小宇宙”,已成功用于治療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在抗體藥物全生命周期分析中,藥物分析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包括分離純化、質量控制、臨床TDM監測等。生物親和色譜法是經典也是應用最多的抗體藥物分離分析方法,他還介紹了該方法的優點極其局限性,并針對Protein A配體進行研究,其中表位模擬胎識別技術是團隊的一項重要研究項目。
島津應用工程師 頓俊玲
報告題目:藥物可視化分析技術-成像質譜顯微鏡解密藥物分布空間信息
成像質譜顯微鏡將光學顯微觀察與高分辨質譜成像精密結合在一起,可以實現藥物在組織體內的原位可視化分析。頓俊玲在報告中介紹了成像質譜顯微鏡技術的原理、分析流程及藥物可視化分析的相關案例。
島津液相液質應用工程師 李長坤
報告題目:核酸藥物關鍵質量屬性分析
李長坤在報告中主要介紹了島津分析儀器在核酸藥物關鍵質量屬性分析,例如分子量和序列確認,純度分析,原輔料質控,加帽率分析,遞送系統分析等。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賀玖明研究員
報告題目:質譜成像與中樞神經系統微區藥物效應研究
目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藥物的研究技術包括微透析結合HPLC-MS技術、組織勻漿結合HPLC-MS技術,但存在操作難度大、易丟失組織原位信息等問題。基于質譜成像技術的空間分辨代謝組學方法具有種類多、數量多、靈敏度高、特異性強、同位素標記示蹤等特點,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前景。通過質譜成像技術,賀玖明課題組自主研發質譜成像原理樣機集系統產業化,他還分享了基于質譜成像空間分辨代謝組學的組織微區藥代和藥效研究的研究與應用。
島津(上海)實驗器材有限公司應用工程師 張辰元
報告題目:液相色譜用于極性化合物分析的作用力和選擇性
化藥分析方法開發中極性化合物的保留和分離是長期困擾分析工作者的難點。張辰元從色譜柱鍵合相的角度出發,在報告中介紹了液相方法中極性化合物分析的作用力和選擇性。
島津杯|優秀論文評選
《中國藥學雜志》島津杯第十五屆全國藥物分析優秀論文評選交流會也同期舉行,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藥民族藥檢定所所長馬雙成和島津分析計測事業部事業部長吳彤彬分別為島津杯論文評選交流活動致辭。
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藥民族藥檢定所所長馬雙成致辭
馬雙成所長介紹,1991年,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中國藥學雜志》編輯部與島津共同策劃島津杯全國藥物分析優秀論文評選交流會,三方約定會議每兩年舉辦一屆。歷經三十載,成功舉辦了十四屆,其已經成為中國藥學會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學術活動品牌之一。
歷屆島津杯活動舉辦為國內藥物分析學科發展、新技術的應用、人才培養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島津杯”已成為藥物分析工作者的重要學術交流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大家能了解到更多最新理論、最新技術和最新方法,以在各自的工作中取得新進展。通過這一平臺,大家能夠彼此收獲真誠的友誼,并在未來的研究中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最后,馬雙成所長在致辭中表示,希望大家都能珍惜這次機會,積極參與交流和分享,一道為“藥物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做出不懈努力。
島津分析計測事業部事業部長吳彤彬致辭
吳彤彬部長首先祝賀第15屆《中國藥學雜志》島津杯第十五屆全國藥物分析優秀論文評選交流會在各位領導、老師和專家的關懷下順利召開,向中國藥學會藥分專業委員會及《中國藥學會》《中國藥學雜志》社的同事們(編委)的努力表達感謝。
今年島津杯的主題是“回顧三十載藥分發展,展望新時代技術突破”,30年來島津伴隨全國藥物分析工作者砥礪前行,共同進步。回顧歷史,不忘初心,島津將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國的藥物分析優秀論文評選交流,不斷開發先進的分析技術和儀器服務于中國的藥物分析領域,積極和中國的藥物分析工作者合作開拓新應用、新解決方案。本次,島津也將有多個應用報告在各分會場和大家交流分享,希望通過新產品、新技術、新應用與各位老師開展更廣泛的交流,將創新更快地引入藥物分析的常規視野中,為健康中國努力而加油。
《中國藥學雜志》島津杯第十五屆全國藥物分析優秀論文評選交流會共有4個分會場,分別是在校學生論文交流會場和3個論文報告交流會場,島津公司的多位應用工程師也參與了藥物分析優秀論文評選,以下簡要介紹論文內容。
島津分析中心LC/LCMS應用工程師 陳麗枝
報告題目:中心切割2DLC-Q-TOF-MS法鑒定赤芍配方顆粒中的特征組分
目前,中藥配方顆粒特征/指紋圖譜中主要成分的指認主要采用對照品法和液質聯用法,單一的對照品保留時間定性往往容易出現指認偏差。陳麗枝的報告以赤芍配方顆粒為例,建立了中心切割2DLC-Q-TOF-MS法鑒定特征組分的方法,該方法為配方顆粒特征峰的指認提供了思路和分析手段,為赤芍配方顆粒的質量控制和標準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島津分析中心GC/GCMS應用工程師高潔的報告題目
GC-MS/MS法測定二甲雙胍中NDMA含量
N-亞硝基二甲胺(NDMA)是一種遺傳毒性雜質,最近兩年該物質屢屢在化學藥品中被發現,造成行業內重大影響。高潔在報告中介紹了使用島津GCMS-TQ8050 NX建立的一種檢測二甲雙胍藥品中NDMA的方法。
島津分析中心LC/LCMS應用工程師 孟海濤
報告題目:2DLC+LCMS測定二甲雙胍中基因毒性雜質NDMA
NDMA是藥物中遺傳毒性雜質,其中液質質是重要的檢測方法。但由于NDMA出峰較二甲雙胍晚,且二甲雙胍的處理藥品溶液中高達幾十毫克每毫升的含量,因此對于檢測分析來說,該方法對色譜的分離性能要求較高。因此,孟海濤的報告采用了二維液相方法,解決常見的分離問題和假陽性問題,對藥物中NDMA雜質進行含量檢測。
島津分析中心LC/LCMS應用工程師 李芷如
報告題目:利用Nexera LC-40方法轉換功能建立UHPLC法測定卡貝縮宮素注射液的有關物質
在國家進口藥品注冊標準(JX20120178)中,卡貝縮宮素注射液中的有關物質的檢查項目所需耗材成本高,分析條件要求高。李芷如分享了使用島津Nexera LC-40高效液相色譜儀方法轉移功能,建立UHPLC法測定卡貝縮宮素注射液的有關物質。
島津創新中心工程師 張琳
報告題目:MALDI-TOF質譜技術在吐溫成分分析及快速鑒別中的應用
張琳的報告是采用島津MALDI-TOF質譜儀,以α-氰基-4-羥基肉桂酸(CHCA)為基質,對市售吐溫20、40、60、80及中藥制劑等進行分析,可檢測出以“脫水山梨醇”、“異脫水山梨醇”及“聚乙二醇”為基本結構單元的多種單脂肪酸酯及多脂肪酸酯,其中脂肪酸的碳鏈長度從C6變化至C18。該方法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對吐溫成分的詳細分析,并對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島津分析中心應用工程師 包曉明
報告題目:聞“香”識藥材——基于GC-MS/MS氣味數據庫的甘松藥材特征嗅氣研究
中藥材嗅氣具有藥材基質復雜、種類繁多、含量低等特征鑒別。包曉明的報告介紹了HS-SPME-GCMS分析法進行制備和SCAN模式分析,最終確認形成氣味的物質,通過探索關鍵化合物進行關鍵化合物的靶向分析。基于三重四極桿氣質聯用儀( GC-MS/MS)及香味數據庫( Smart Aroma database ) ,采用頂空固相微萃取( HS-SPME)進樣方式,建立了中藥材中498種氣味化合物的半定量方法,用以識別和定量甘松藥材特征嗅氣中呈香化合物。
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2021-2022)暨《中國藥學雜志》島津杯第十五屆全國藥物分析優秀論文評選交流會雖幾經波折,但在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的全力支持下圓滿閉幕。本屆會議聚焦藥品標準、標準物質與質量控制,生物醫藥研發和質量分析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中藥全產業鏈質量控制現代化分析新手段和新技術,化學藥物、抗生素藥品等的質量分析研究等研究領域,其線上會議的召開形式吸引了超3000注冊人數,5.3萬直播觀看人次,令全國各地的參會人員足不出戶也能共同交流、學習和進步,獲得了參會人員的一致好評。
-
精英視角
-
產品技術
-
精英視角
-
財報
-
財報
-
精英視角
-
企業風采
-
企業風采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