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3億元成立半導體芯片公司,聯想能否挽回形象
楊元慶再次發聲
聯想事件從2021年10月8日開始發酵,一直持續到今年的年初,雖然最近一段時間有關于聯想的議論聲音小了很多,但是外界對于聯想的質疑卻沒有停止過,而其中最為核心的質疑點就是,聯想是如何從一個國內最頂級的高科技企業,變成一個“組裝廠”的,畢竟曾經坊間的說法是“北聯想,南華為”,可見曾經的聯想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之高,絲毫不比當下的華為差。
但是,之所以聯想如今在國內科技圈的影響力持續下降,甚至引來諸多不滿,外界將其歸結于,當年柳傳志放棄了對倪光南院士所承諾的“技工貿”路線,選擇了“貿工技”路線,雖然“貿工技”路線在過去近20年里,讓聯想一躍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生產制造廠商,但是卻也讓聯想的技術路線越走越窄,甚至在技術領域的發展聯想已經遠遠根本上阿里巴巴這家后起的互聯網巨頭了。
而似乎是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同時也為了能夠逆轉外界對于聯想的認知,聯想二代掌門人楊元慶在2021年的多次公開講話時都提到,在未來三年聯想將加強研發投入力度,讓聯想研發投入翻倍,而事實是,聯想也正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首先是在1月26日,根據相關媒體方面傳來的消息顯示,聯想正式宣布投資3億元成立半導體芯片公司,這似乎是意味著未來聯想將在半導體領域開辟新賽道,這算是聯想技術路線的一個開端。
而在2月24日,聯想楊元慶又再一次的發聲了,而這次發聲的方向同樣是技術研發。
柳傳志不愿看到的結果出現
楊元慶表示,聯想依舊會啟動大規模招聘,三年將達到12000人,而這番話在2021年11月份的時候楊元慶就已經說過了,當時楊元慶表示,這1.2萬人都將是硬核科技人員。
在當時楊元慶的這番話,外界更多的理解是,楊元慶為了擺脫聯想當時所處的輿論漩渦,讓外界平息對于聯想的負面印象,但是如今看來,聯想先是投資成立半導體芯片公司,如今又再次重申要開設要招聘1.2萬科技人員,這似乎意味著聯想這一次在技術領域的布局是玩真的,并非是說說而已。
而這番舉動的出爐,估計是柳傳志不愿看到的結果出現了,因為這無疑是代表著接下來聯想將回歸到“技工貿”的路線上去,如此這番無疑是在說,柳傳志當時選錯了方向,“貿工技”不是聯想發展的最優解。
但是,對于倪光南院士來說,聯想的這番操作應該是他最愿意看到的,畢竟一直以來倪光南院士都在提倡國產技術的自主化發展,而這也是為什么當初聯想堅持要走“貿工技”路線后,倪光南院士會毅然決然的離開聯想的根本原因。
總結
當然,3億元的投入對于半導體芯片技術的研發來說是杯水車薪,同樣的1.2萬技術人才的招聘能否最終助力聯想的蛻變,暫時來看都是不好說的,畢竟技術研發絕對不是3億元和1.2萬技術人員就可以短期內實現突破的,這需要長時間、大資金的投入。
要知道華為在半導體芯片領域沉浸了10多年,才最終有了麒麟、鯤鵬等一系列重量級芯片的誕生,所以說,如果聯想真的想要重塑上個世紀的輝煌,那么未來10年,聯想必須不斷加大對于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不說每年拿出上千億元進行投資,但是也絕對不是3個億就能了事的。
你看好未來聯想的發展嗎?你認為聯想有沒有機會重新回到和華為并肩的狀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