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危險!新型SARS樣冠狀病毒有潛力直接感染人類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證實在中華菊頭蝠(Chinese horseshoe bats)體內發現的一種新的SARS樣冠狀病毒無需適應,就可能已做好感染人類的準備,從而就有可能導致傳染性流行病爆發。相關研究結果于2016年3月14日在線發表在PNA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ARS-like WIV1-CoV poised for human emergence”。
這項研究緊跟近期兩次大規模的流行病爆發---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目前還沒有開發出針對這兩種病毒的疫苗,而且這兩次流行病總共已導致上千人死亡。
論文第一作者Vineet Menachery博士說,“一些SARS類冠狀病毒從蝙蝠跳到人類的能力遠超想象。盡管可能還需其他的適應來產生流行病,但是在蝙蝠群體中循環流通的幾種病毒毒株已經克服在人類細胞中復制的障礙,這提示著流行病很有可能再次出現。”
Vineet Menachery博士與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吉林斯全球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Ralph Baric博士一起研究了從中華菊頭蝠中分離出的SARS樣冠狀病毒序列,其中SARS冠狀病毒(SARS-CoV)就是起源于中華菊頭蝠。基于這些序列,他們重建這種病毒以便評估它們感染人細胞和小鼠的潛力。他們發現這種新鑒定出的被稱作WIV1-CoV的病毒能夠結合到SARS-CoV結合到的相同受體上。他們也證實這種病毒輕松地和高效地在體外培養的人氣道組織中復制,這提示著它能夠直接從蝙蝠跳到人類。
Vineet說,“更清楚一點地說,WIV1-CoV可能從不會跳到人類,但是如果它確實跳到的話,那么這種病毒有潛力導致新的流行病爆發,同時對公共健康和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研究人員也發現開發出的用于治療SARS的抗體在人和動物組織樣品中有效地抵抗WIV1-CoV,這就意味著如果發生WIV1-CoV流行病的話,人們就有一種強效的治療方法選擇。然而,利用抗體治療疾病面臨著用來治療埃博拉病毒的抗體ZMapp所面臨的相同限制:必需大量地生產它來治療很多人。而且就預防角度而言,現存的SARS疫苗也不會防止這種新的病毒,因為它的病毒序列與SARS存在差異。
2002年首次爆發的SARS流行病是由SRAS-CoV導致的。這次流行病導致8000例感染病例和將近800例死亡。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說法,SARS的死亡率從24歲以下的病人的小于1%,到60歲及以上的病人的50%以上。Baric和他的團隊認為一旦對人類進行適當的適應,WIV1-CoV也有潛力導致類似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