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擴增DNA(PCR Amplify DNA)實驗原理、材料和操作步驟
【實驗原理】
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是一種體外
DNA擴增技術,1985年由Mullis等人創立。該技術能在幾小時的實驗操作中,將人為選定的一段DNA擴增幾百萬倍,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操作簡便和應用廣泛等優點,目前已成為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工程中極為有用的研究手段,另外在醫學研究和醫療診斷中亦體現出極大的應用價值。
PCR的工作原理類似于DNA的體內復制過程,是將待擴增的DNA片斷和與其兩側互補的寡核苷酸鏈引物經變性、退火及延伸三步反應的多次循環,使特定的DNA片斷在數量上呈指數增加。PCR擴增首先需要一對引物,根據待擴增區域兩側的已知序列合成兩個與模板DNA互補的寡核苷酸作為引物,引物序列將決定擴增片段的特異性和片段長度。反應體系由模板DNA、一對引物、dNTP、耐高溫的DNA聚合酶、酶反應緩沖體系及必須的離子等所組成。PCR反應循環的第一步為加熱變性,使雙鏈模板DNA變性為單鏈;第二步為復性,每個引物將與互補的DNA序列雜交;第三步為延伸,在耐高溫的DNA聚合酶作用下,以變性的單鏈DNA
為模板,從引物3ˊ端開始按5ˊ→3ˊ方向合成DNA鏈。這樣經過一個周期的變性——復性——延伸等三步反應就可以產生倍增的DNA,假設PCR的效率為
100%,反復n周期后,理論上就能擴增2n倍。PCR反應一般30-40次循環,DNA片段可放大數百萬倍。
常規PCR反應用于已知DNA序列的擴增,變性溫度為95℃,復性溫度為37℃~55℃,延伸合成溫度為72℃,DNA聚合酶為Taq酶(可耐受95℃左右的高溫而不失活),反應循環數為30。
【實驗材料】
1.實驗器材
PCR擴增儀,臺式高速離心機,移液器,經高壓滅菌后的Eppendorf 管,電泳儀。
2.實驗試劑
(1)模板DNA(0.1μg/μl):用牙簽挑取單菌落懸浮到50μl的裂解液中(裂解液
1%TritonX-100,20mmol/lTris-HClPH8.2,2mmol/lEDTA),95℃溫浴10分鐘,10000rpm離心5分鐘,取2μl上清液用于總體積50μl的PCR反應。
(2)TaqDNA聚合酶(5U/μl),10×擴增緩沖液,dNTP(1mmol/L):購買
(3)引物(100pmol/L):設計并合成與目的DNA兩側互補的引物內。
【實驗操作】
1.準備PCR反應溶液
(1)按以下次序,將下列成分在0.5ml滅菌Eppendorf管內混合:
10×擴增緩沖液10μl
4×dNTPs(包括四種dNTP)8μl
引物 11μl
引物21μl
模板DNA1μl(10ng)
TaqDNA聚合酶1μl(2.5U)
加水至終體積100μl
(2)用手指輕彈Eppendorf管底部,使溶液混勻。在臺式離心機中離心2秒以集中溶液于管底。
(3)加石蠟油50μl封住溶液表面。
2.PCR擴增反應
將加好樣品的Eppendorf管置于PCR擴增儀內,95℃5分鐘,使模板DNA 完全變性。然后按95℃變性1分鐘,55℃退火45秒,72℃延伸1分鐘,重復循環30次,循環結束后72℃延伸8分鐘。反應完畢,將樣品取出置-4℃待用。
【實驗結果】
取出樣品,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或聚丙烯酰胺電泳,溴化乙錠(EB)染色,觀察DNA條帶。
【討論】
1.PCR結果若出現非特異性的擴增條帶,有必要進一步優化反應條件,包括改變退火溫度和時間,調整Mg2+濃度等。
2.PCR反應特異性強,引物濃度、TaqDNA聚合酶和dNTP的量不宜過多。
3.引物設計要合理。一般引物長度為18
個~30個核苷酸;引物間的G+C含量應為40%~60%,而且避免引物內部產生二級結構;引物3ˊ端不應該互補,避免在PCR反應過程中產生引物二聚體;避免引物3ˊ端出現3個連續的G或C;理想的情況下,成對引物的G、C含量應相似以便以相近的退火溫度與互補的模板鏈相結合,此外,引物5ˊ端序列對于后續操作也是十分有用的,例如,對PCR產物進行克隆時,可以考慮在引物5ˊ端引入限制性酶切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