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促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取得新成效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工作。
2023年,全國標準化戰線始終把貫徹落實《綱要》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性任務,不斷優化標準供給,強化標準實施,助力高技術創新,促進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
標準供給規模高速擴張
2023年10月21日,第29屆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標準)博覽會期間,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在義烏發布36項涉及家具、紡織品等多個領域的國家標準。
不同于往年發布標準多以小商品領域為主,這次博覽會發布的標準中,涉及城市建設領域的國家標準——《城市和社區可持續發展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管理與實施指南》格外引人關注。該標準系統總結了義烏市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管理與實施的先進做法,為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推進治理現代化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縱觀2023年全年,這種標準由產業與貿易為主向經濟社會全域轉變的趨勢愈加明顯。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的國家標準覆蓋面越來越廣,涉及消費升級、工業制造、智慧城市建設、服務業、社會信用、政務公開、生產生活、公共安全等多個領域。
標準引領,是一個國家步入高質量發展、參與高質量競爭的重要標志。過去一年,我國標準建設工作加快了前進步伐,標準供給規模持續擴大。
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的數據顯示,2023年國家標準供給規模同比增長超過110%。其中前3季度,新批準發布國家標準1971項,同比增長110.6%。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公開同比增長20%和12%以上。市場驅動、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開放融合的標準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標準實施效能充分釋放
茶葉的過度包裝問題,在2023年中秋市場得到有效遏制。其背后,國家標準《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功不可沒。
該標準規定,糧食及其加工品、月餅及粽子包裝不應超過3層,其他商品包裝不應超過4層;茶葉一般不屬于充氣包裝產品,必要空間系數(k值)不能放大2倍……以標準為依據,市場監管總局會同相關部門開展為期一年的茶葉過度包裝專項治理行動。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檢查茶葉生產經營單位29萬家,責令改正3156家,立案查處333起,治理工作取得重要成效。
標準的生命在于執行。各地黨委政府積極推動標準化工作與地方發展有效銜接、同頻共振,發揮標準化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
廣西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6個子體系標準超過600項,全產業鏈年銷售收入超過600億元,創造30多萬個就業崗位,帶動20萬農村人口增收;浙江創新建設標準國際化示范試點單位和培育基地61個,深化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160余條意見被通報國采納,為出口企業避免直接損失逾百億美元……
在《綱要》的引領下,各地標準化治理效能不斷增強,標準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基礎作用更堅實、引領作用更強勁。
標準化發展基礎持續夯實
標準化發展,離不開標準法律規章體系的修訂完善。
2023年8月,《推薦性國家標準采信團體標準暫行規定》出臺,縮短了采信標準制定周期,簡化了立項評估,可以省略標準起草階段、縮短征求意見時間,從計劃下達到報批周期控制在12個月以內,大幅提升推薦性國家標準采信團體標準的時效性。
2023年9月,《企業標準化促進辦法》出臺,強調將政府標準化工作職能重心從標準化管理轉為服務企業標準化工作,同時對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進行細化,強化企業主體地位、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2023年11月,《標準化人才培養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印發,提出要統籌推進標準科研人才、標準化管理人才、標準應用人才、標準化教育人才、國際標準化人才等各類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標準化人才支撐。
隨著標準法律規章體系的健全和完善,社會團體參與標準制定更為活躍。來自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3季度,我國社會團體新公開團體標準13972項,同比增長22.0%;企業自我聲明公開標準391230項,同比增長12.6%,其中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共181778項,占比達46.5%。
我國標準化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目前已有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1300多個、國內注冊專家5萬多人、國際標準組織注冊專家1.2萬人,設立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7300多個,基礎支撐能力明顯提升,為標準化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
標準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
從全球范圍看,哪個國家的技術成為標準,哪個國家制定的標準為世界所認同,哪個國家就能把握國際貿易的主動權、占領市場競爭的制高點。
2023年9月4日,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傳來好消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管理咨詢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在北京成立,這是ISO成立76年來,首個管理領域的國際標委會秘書處落戶中國。
2023年11月6日,第6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標準分論壇上,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了398項中國國家標準外文版,作為科學、技術、商務國際交流與合作和國際貿易往來的重要技術文件,在促進貿易便利化,推動國際合作交流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目前,我國參與國際標準組織技術機構數量全球第一,國際標準化綜合貢獻率躍居世界前三;推動將標準合作納入我國與48個國家政府間合作文件,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廣泛開展標準化合作,持續擴大市場監管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出國際標準提案1658份,主要消費品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程度達到96%。
《綱要》提出加快中國標準國際化的方向與路徑,確立更加開放包容的標準化“高進”“高出”的工作格局。2023年以來,我國標準化國際合作深入拓展,標準開放水平顯著提升,互利共贏的國際標準化合作伙伴關系更加密切,標準化人員往來和技術合作日益加強,標準信息更大范圍實現互聯共享,標準在促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了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