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域醫學2019年報:收入52.7億增16%,凈利潤4億增72%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金域醫學)發布2019年年報,2019 年,公司營業收入達 52.69 億元,同比增長 16.44%;毛利率39.48%,歸母凈利潤達4.02 億元,凈利潤率7.88%,同比增長 72.44%。有賴于全體投資者的認同與支持,2019 年末公司市值為234.53 億元,年度漲幅達 129.89%,第三方醫檢行業領導者地位更加鞏固。2019年凈資產收益率為19.23%,研發投入3.24億元,研發占比6.15%。
主營業務分行業、分產品情況
投資狀況分析?
1、 對外股權投資總體分析 ?
報告期末,公司合并財務報表長期股權投資余額 11,199.27 萬元,較上年末8,220.45 萬元增加2,979.81 萬元,主要系投資 DRA COMPANY LIMITED 公司所致;報告期末,公司合并財務報表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余額6,751.13 萬元,較上年末4,014.98 萬元增加2,736.15 萬元,主要系新增投資北京華蓋信誠遠航醫療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所致。?
?
(1) 重大的股權投資?
經公司董事會審批,公司于 2018 年 1 月 22 日與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趙慧君教授、陳君賜教授(以下簡稱盧煜明團隊)簽署協議,計劃在高端無創產前檢測(NIPT)領域進行深度合作。盧煜明團隊成立的DRA COMPANY LIMITED(以下簡稱DRA 公司)目前發行總股數為100,000 股,股東為盧煜明、趙慧君及陳君賜,合計持有 DRA 公司股份的100%。公司與DRA公司簽署股權認購協議,DRA 公司將新發行股份 100,000 股,公司分三期累計投入 15,000 萬元人民幣等額港幣認購相應股權,三次認購完成后,DRA 公司總發行股數為 200,000 股,公司持有DRA 公司100,000 股,占比 50%,盧煜明團隊持有 DRA 公司 50%股份。截至本報告期末,公司實際投資11,500 萬人民幣等額港幣,占比 43.4%。?
2019年業績增長主要原因
第一是金域醫學堅守醫學檢驗業務主航道,變革深入推進,“以客戶為中心,以臨床和疾病為導向”的發展戰略更加堅定。
公告顯示,目前金域醫學已在全國(包括香港地區)建立了37家中心實驗室,并廣泛建立區域中心實驗室、快速反應實驗室,可檢測的項目達2700多項,服務的醫療機構數超過22000家。
分產品來看,過去一年,金域醫學的醫學診斷服務營收49.65億元,同比增長17.23%;銷售診斷產品營收1.12億元,同比增長39.43%;健康體檢業務3584.87萬元,同比下降52.60%;冷鏈物流服務2004.04萬元,同比增長14.25%。
第二是政策利好及消費需求增加助力行業快速發展,金域醫學抓住發展機遇,不斷擴大銷售規模,收入實現穩步增長。
隨著居民經濟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中高收入群體已不滿足于常規醫學檢驗檢查,高端檢驗如基因組學、蛋白組學以及微生物組學領域檢測需求持續增加。同時,伴隨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政府對人群健康管理檢測項目的投入將不斷加大,并傾向于選擇更為具有規模經濟效益的第三方檢驗服務機構。
此外,國內的醫療資源供給仍處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狀態,尤其是在基層。據國家衛生統計年鑒,2019年1-10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人次達到了36.6億人次。
目前,金域醫學擁有深達縣鄉基層的專業醫療冷鏈物流網絡,物流網點2300余個。報告期內,攬收標本超7000萬份,95%以上的標本實現省內12小時、跨省36小時送達的快速物流時效,并實現80%的報告24小時送達。
第三是規模效應顯現,毛利率穩步提升。由于省級實驗室前期已基本布局完畢,固定資產投入和人員增長放緩,固定資產使用效率和人員效率提升,同時金域醫學注重高質量發展,高端項目和優質客戶收入占比不斷提升,項目結構、客戶結構得到優化,綜合毛利率由上年的38.83%提升至39.48%,提升0.65個百分點,其中主營業務毛利率由38.19%提升至39.11%,提升0.92個百分點。
目前,金域醫學擁有碩士及以上員工超過500人、研發與技術人員超4000人,有37位臨床、檢驗、病理以及醫療大數據等領域的海內外重量級專家組成的學術委員會,鐘南山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席。
第四是費用控制見成效,費用率平穩下降。銷售費用率由15.50%下降至15.27%、管理費用率由9.76%下降至9.16%,兩項費用率合計下降0.83個百分點。
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追求卓越的質量管理優勢。
公司始終秉承卓越的品質理念和追根究底的質量文化,實施“橫向到端、縱向到底”的全流程、全要素標準化管理,保障檢驗結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公司的質量管理體系涵蓋了 ISO/IEC17025、ISO9001、ISO15189、CMA、CAP-LAP等,自主研發了醫學檢測過程質量管理的室內質量控制系統、室間質量評價系統、智能結果質量預警系統、病例智能解析系統等。通過融合ISO14001、OHSAS18001等管理體系,建成覆蓋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倫理的“一體化”整合管理體系。?
(二)對接國際、領先同行的技術平臺及檢驗項目優勢。
公司擁有完善而全面的檢驗與診斷技術體系,已建設臨床基因組檢測中心、臨床質譜檢測中心、病理診斷中心等多個高新技術檢測與診斷中心。以此為基礎建立健全了業內齊備的實驗室檢驗技術平臺,包括高通量測序技術平臺、基因芯片技術平臺、流式細胞分析技術平臺、色譜質譜分析技術平臺等,范圍覆蓋了從常規到高端的主流技術領域,可提供超 2700項檢驗項目。與華為、廣州呼研院、哈醫大等企業或機構合作,不斷在核心疾病領域實現診斷技術突破與診斷項目創新開發。公司在 AI 輔助宮頸癌篩查技術、LAM 疾病檢測、乳腺癌ctDNA 檢測技術和項目上取得突破式創新,引領行業技術發展。公司研究成果《罕見病實驗診斷關鍵技術創新與規模應用》榮獲 2019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豐富的檢驗項目使得公司能夠充分發揮規模優勢及技術優勢,快速響應客戶多種檢驗需求,形成短期內難以復制的競爭優勢。?
(三)以臨床和疾病為導向的多技術平臺資源整合優勢。
結合臨床疾病檢測診斷的需要,目前公司已確立血液腫瘤、實體腫瘤等核心疾病領域,并整合運用多種技術平臺及檢測方法為臨床診療提供咨詢、檢測和結果分析等一條龍服務。對原有以技術平臺為中心的檢測服務項目進行了結構調整、優化和完善,以疾病為核心重構服務項目,為臨床醫生在預防保健、疾病診斷、病情監測、指導用藥等方面提供診斷支持與依據,促使公司的臨床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公司加入多個國家級疾病聯盟,進一步整合內外部專家和技術平臺資源,為以疾病為導向提供臨床診斷解決方
案。同時,公司圍繞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控研究進一步挖掘適合公共衛生機構和多中心科研項目的檢測服務方案。?
(四)國內一流的病理診斷優勢。
公司通過外部引進與自主培養兩種方式并舉,建設成了一支老中青結合、實踐經驗豐富、亞專科特色突出、診斷標準與國際接軌的病理醫生團隊。組建了大型病理診斷中心,建立了全國最大的病理醫生團隊,擁有近 600名國內外病理醫生,與全國各級醫院緊密合作,成立了國內最大的病理遠程協作網。公司年病理標本總量超1000萬例。在傳統病理診斷的優勢基礎上,公司又逐步發展了分子病理、細胞病理、腎臟病理、肝臟病理、皮膚病理、法醫病理等組織解剖病理特色亞專科,進一步完善了病理診斷技術及服務體系。公司腎臟病理與侯凡凡院士及其團隊合作,設立了“廣東省腎臟病研究所—金域醫學院士工作站”,與國家慢性腎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合作,設立了“國家慢性腎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腎臟病理分中心”,目前腎活檢年標本量超4萬例,居全球前列。此外,公司與美國克利夫蘭醫療中心(CCF)、美國匹茲堡大學醫療中心(UPMC)以及國內外著名醫院病理科專家分別合作建立了“遠程數字化病理會診中心”,可為臨床醫生和患者提供國內一流、具有國際水平的病理診斷服務。公司充分發揮醫學檢驗大病理樣本、大數據和高質病理服務優勢,在人工智能輔助病理診斷方面不斷探索,全力推動精準病理診斷和檢測領域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五)覆蓋最廣、輻射最深的市場服務網絡和冷鏈物流體系。
公司是國內在連鎖實驗室數量、覆蓋區域、服務客戶數量等多維度領先的獨立醫學實驗室,公司擁有深達縣鄉基層的專業醫療冷鏈物流網絡,物流網點 2300 余個。報告期內,攬收標本超7000萬份,95%以上的標本實現省內12 小時、跨省36 小時送達的快速物流時效,并實現80%的報告 24小時送達。遍布全國的連鎖實驗室網絡與物流網絡使公司的業務半徑覆蓋至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為公司提供了最大的規模效應和更為高效的檢驗效率,形成了有效的核心競爭力,保證了公司在業內的領先優勢。?
(六)匹配高質量發展的高素質管理團隊和人才梯隊優勢。
公司構建凝聚人心的企業文化,形成了以高精尖為方向、老中青搭配、產學研結合的人才梯隊。公司成立了目前業內一流的學術委員會,由 37位臨床、檢驗、病理以及醫療大數據等領域的海內外重量級專家組成。鐘南山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席,曾溢滔、陳潤生、侯凡凡、謝曉亮、陳曄光五位院士擔任顧問。此外,公司海外引進學科帶頭人超 30人,國內外檢驗、病理和臨床知名專家超 200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專家 8名。公司擁有碩士及以上員工超過 500人、研發與技術人員超 4000人。?
(七)具有金域特色且對標國際的卓越運營管理優勢。
公司引進了國際知名咨詢公司,對公司運營管理架構進行了系統科學的梳理,完成了戰略變革并扎實推進各項管理變革。導入卓越績效模式至今,深入實踐大質量觀,對運營管理各個流程進行了再次診斷優化,不斷從優秀邁向卓越。
公司基于對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業務的理解不斷加深,在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質量控制、流程優化、信息化建設、成本控制管理、激勵機制設計、人才引進與培養、資源協調與整合、供應鏈管理、品牌建設與傳播等方面,具有金域特色、行業標桿的中國第三方醫學檢驗和病理診斷運營管理體系不斷健全。?
行業介紹?
第三方醫學實驗室(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 ICL),又稱獨立醫學實驗室或醫學獨立實驗室,是指在衛生行政部門的許可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從事臨床檢驗或病理診斷和服務,并能獨立承擔責任的醫療機構。第三方醫學實驗室與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建立業務合作,集中收集并檢測合作采集的標本;檢測后將檢測結果返回送檢醫療機構,應用于臨床服務。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醫學檢驗實驗室的定義為:以提供人類疾病診斷、管理、預防和治療或健康評估的相關信息為目的,對來自人體的標本進行臨床檢驗,包括臨床血液與體液檢驗、臨床化學檢驗、臨床免疫檢驗、臨床微生物檢驗、臨床細胞分析遺傳學檢驗和臨床病理檢查等,并出具檢驗結果,具有獨立法人資質的醫療機構。鼓勵醫學檢驗實驗室形成連鎖化、集團化,建立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與服務模式。對擬開辦集團化、連鎖化醫學檢驗實驗室的申請主體,可以優先設置審批。?
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市場規模?
根據2019年發布的《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的統計數據,2018年國內醫療衛生機構收入為 3.34萬億,其中醫學檢驗收入約占醫療衛生收入的8%左右。據此估算 2018年醫學檢驗市場規模接近 2700億。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統計,中國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占醫學檢驗市場比例目前約5%,2018年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市場規模約140億左右。?
對標美國、歐洲、日本等成熟市場 35%、50%、67%的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份額,中國第三方醫檢行業占醫學檢驗市場的比例仍較低,行業處于快速發展期。在社會辦醫、醫聯體建設、按病種付費(DRGs)、分級診療等政策利好的驅動下,未來市場空間將不斷被釋放,行業潛在市場規模巨大。?
行業發展的有利因素?
1.國家加大鼓勵社會辦醫力度,政府對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認可度不斷提高。2019年,國家衛健委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的意見》,推動“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破除體制機制藩籬,為行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政策保障。?
2.按病種付費(DRGs)的醫保支付制度改革,驅動醫療機構檢驗外包需求增加。按病種付費的醫保支付制度下,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診斷、治療、手術、藥品等總費用受到控制,檢驗科室將由原來的利潤中心變為成本中心。醫院對于檢驗科室的盈利性和成本控制更重視,檢驗科室更有動力將項目外包給成本更低、服務更專業的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從而進一步釋放醫療機構的外包服務需求。?
3.國家推進分級診療,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對行業服務的需求。“十三五”以來,國家不斷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和醫聯體建設,“強基層”是分級診療的重點工作。提升縣級及以下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是“強基層”的主要突破口,特別是縣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縣婦幼保健院等醫療機構。通過區域檢驗中心建設,使得基層醫療機構擁有專業的檢驗人員,先進的儀器設備,嚴格的質控標準,解決了基層檢驗能力不足問題,打通“最后一公里”,有助于推進“基層首診”,助推分級診療的落實。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在推進分級診療中將發揮重要作用,也將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機構對行業服務的需求。2020 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提出“將預防關口前移,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織密織牢第一道防線”,“要持續加強分級診療等制度建設”。疫情過后,分級診療的進程將加快,基層醫療機構對于檢驗能力提升的需求更為迫切。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在基層檢驗能力提升中將成為重要助力,未來將迎來更多的市場機會。?
4.技術創新推動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新一輪快速發展。當前,基因測序、質譜檢測等醫學檢測新技術和新方法不斷涌現,在生育健康、腫瘤、遺傳病與罕見病、感染性疾病、健康管理等領域開辟出巨大的應用市場;同時,生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分析技術的融合和應用,有助于破解疾病致病機理,進行診斷篩查的數據建模,以此優化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案,為疾病診療和健康管理提供科學依據。上述醫學檢測與數據分析技術的進步,推動現代醫學模式進入了精準醫學時代。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移動互聯網、5G、人工智能等數字科技的興起,在病毒溯源、藥物研發、疫情研判、診療救治等醫藥健康場景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未來國家將加快數字信息科技在醫藥健康領域中的應用。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未來可結合數字化技術,實現 AI輔助病理診斷和基因分析、檢測自動化和智能化、智慧醫療建設,推動行業創新發展。?
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由于各地對國家醫改過程中推出的針對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的利好政策理解角度、執行進度、釋放時間不一,導致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在部分地區遇到納入醫保難、社保資金不足帶來賬期過長甚至不能支付第三方等問題,這在短期內和局部區域對行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公司關于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 行業格局和趨勢?
2019年,行業各類機構已經超過 1500家。我國第三方醫檢市場已呈寡頭壟斷格局,排名前三的金域、迪安、艾迪康占據行業市場份額70%左右。行業競爭參與者更為多樣化,除了全國連鎖綜合型實驗室、特檢實驗室外,上游IVD企業、保險公司等跨界企業也紛紛進入第三方醫檢行業。不同企業依托自身資源,圍繞產品、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在不同的細分市場具有一定優勢,市場競爭更為激烈。?
行業發展趨勢?
1.連鎖化、規模化、平臺化、信息化仍然是主流發展方向。目前,發達國家及我國第三方醫檢行業規模較大的代表公司也以連鎖化、集團化的方式開展服務。隨著臨床醫學和檢驗醫學技術的進步,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設備不斷出現,自動化、平臺化、智能化也成為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發展的重要發展趨勢。?
2.服務網絡進一步下沉,促進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第三方醫學實驗室通過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全面和高質量的檢驗服務,使基層醫務人員盡量減少所受基層檢驗水平的限制,提升診療水平,有效降低患者就醫成本和時間。未來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將通過各種形式,在城市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以及縣醫院、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發揮更重要作用。?
3.“互聯網+醫療健康”促進服務模式不斷升級。在國家鼓勵“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趨勢下,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醫院和遠程醫療服務等醫療服務新業態快速發展。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可依托其規模化和專業化的檢測優勢、廣泛的服務網絡,以及龐大的檢驗數據,向更廣泛的領域服務領域發展,提供多元化的服務。隨著個性化醫療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將從目前商對商(B2B)向商對客(B2C)的服務模式擴展,更好的解決群眾個體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4.專業化的冷鏈物流向公共服務平臺發展。檢測標本運輸是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服務的一個重要環節,冷鏈物流的發展促進了整個行業的高速發展,國外第三方醫學實驗室70%的標本是通過第三方物流運輸,目前國內的實驗室樣本大多由各實驗室自行運輸。發展專業化的冷鏈物流公共服務平臺對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發展具有重要支撐意義。?
5.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將向上下游融合發展。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在提供醫學檢驗和病理診斷主營服務的同時,部分大型的連鎖實驗室也在探索發展體外診斷產業,醫學大樣本大數據的綜合利用、人工智能輔助病理診斷、B2C業務模式、互聯網業務等。在下游與醫療機構的合作中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將更緊密的與臨床結合,以疾病為導向,以滿足臨床需求為主要方向,為臨床治療和重大復雜疾病的診斷提供整合型信息服務。同時,醫療冷鏈物流、體檢、培訓、科研服務、司法鑒定、衛生檢驗、藥物臨床試驗(CRO)等業務也成為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積極探索的發展方向。
(二) 公司發展戰略?
未來,公司將繼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臨床和疾病為導向”的發展戰略,以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醫學診斷信息整合服務提供商為目標,依托現有的品質管控、技術能力絡、產業平臺以及運營管理體系等,通過創新驅動、深化變革,繼續推進第三方醫學檢驗及病理診斷業務的服務廣度和深度,并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探索并拓展延伸醫療服務產業鏈上下游力整合國內外醫檢優勢資源,加大醫檢技術創新和診斷信息賦能,不斷鞏固和發展在行業的龍頭地位,奮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努力打造成為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的國際知名企業公司將繼續堅持醫檢服務主航道,在實現全國市場版圖全覆蓋的同時,推進全國實驗室網絡的科學化布局,優化產能結構,提升服務效能;積極推進以臨床和疾病為導向的營銷模式落地完善檢驗技術平臺建設及相關產品體系,為臨床診療和重大復雜疾病的診斷提供綜合診斷信息服務;以技術和管理輸出與區域內的主要大型醫院開展深度合作,并努力打造具有金域特色的技術服務和管理能力的精準醫學中心共建模式;進一步整合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并加強產學研合作鞏固檢驗技術水平的領先性,提升個性化及高端檢驗服務能力;進一步激發醫療健康服務模式多元化探索,探索面向健康人群檢測服務的新型業務。?
與此同時,針對2020 年新春以來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公司還要進一步加大配合由各級政府主導推動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特別是基層醫療能力建設,助力疾病特別是慢性病、傳染病防控體系建設。?
此外,公司將依托優質的檢驗檢測能力、龐大的市場服務網絡和檢驗數據庫,積極探索業務模式及移動互聯網業務模式,拓展服務客戶的種類和協同業務,重點探索醫療大樣本據開發、生物樣本庫、醫療冷鏈物流等業務。?
為確保公司戰略的落地實施,公司將著力提升精細化運營能力、科技創新能力、IT支撐能力等,并通過優化管控及組織架構,推動公司內部管理升級,推動運營效率提升。?
-
企業風采
-
財報
-
財報
-
財報
-
財報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財報
-
會議會展
-
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