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相關抗原
腫瘤相關抗原 ? ??? 1.胚胎抗原? 胚胎抗原(fetal antigen)在正常情況下僅出現在胚胎組織中,胎兒出生后逐漸減少或消失。當細胞發生惡性轉化時相應編碼基因可被激活呈異常表達,出現在細胞質、膜表面或分泌在血流中,其含量與細胞的惡性程度往往呈正相關。此類抗原一般難以激發機體產生抗體,已發現某些抗原可經胞質溶膠途徑處理成抗原肽由MHCI類分子提呈于細胞膜表面,被T細胞識別。由于機體中某些組織炎癥時也可引起這類抗原在血清中含量輕度增高,造成針對胚胎抗原的異種抗體在識別腫瘤細胞的同時,也與某些正常細胞或其分泌性糖蛋白發生輕度的交叉反應,因而胚胎抗原屬于腫瘤相關抗原。目前在人類腫瘤中已發現多種胚胎性抗原,例如,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已作為腫瘤標志物之一,應用常規免疫學技術如ELISA等,可定量檢測患者血清中的胚胎抗原,其含量的上升可作為腫瘤診斷、復發和預后判斷的輔助性指標。 ??? 2.分化抗原? 分化抗原是細胞在分化成熟不同階段出現的抗原,不同來源、不同分化階段的細胞可表達不同的分化抗原。利用人黑色素瘤特異的CTL克隆已鑒定出多種黑色素細胞分化抗原,這些抗原在多種黑色素瘤細胞呈異常表達,但在正常黑色素細胞僅呈輕微表達。現已發現的Pmel17 gpl00、酪氨酸酶和Melan-AMART-1 等分化抗原在黑色素瘤細胞中呈高表達,而且不同患者的黑色素瘤的分化抗原的結構高度同源,即很少顯示個體差異,其機制可能涉及黑色素瘤細胞在生長發育的特定階段,發生基因的異常性激活或調節基因發生突變,引起編碼蛋白異常表達和細胞惡性轉化。這些異常表達的分化抗原可經胞內途徑處理成為抗原肽,通過MHCI類分子提呈于細胞表面,被CD8 T細胞所識別。某些分化抗原(如酪氨酸酶)也可通過MHCⅡ類分子提呈于細胞表面,被CD4 T細胞所識別,并激活B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 黑色素瘤特異性CTL識別的黑色素細胞分化抗原肽 ? ??? 3.癌基因高表達的抗原? 某些腫瘤細胞癌基因表達產物與原癌基因表達產物之間不一定存在質的變化而僅有量的差別。現已知,這些過度表達的腫瘤抗原中某些抗原肽經MHCI類分子提呈于細胞表面可被機體CD8 T細胞所識別,同時在患者體內可測出相應的抗體。例如,HER-2/neu為一種原癌基因編碼的受體樣跨膜蛋白,與上皮生長因子受體有高度的同源性,具有激活酪氨酸激酶的作用,分子質量為185kDa左右,故稱為P185。在人類乳腺癌和卵巢癌等腫瘤中HER-2/Deu編碼基因被異常激活造成其產物P185的過度表達,導致細胞的惡性生長。P185已作為腫瘤的惡性程度、復發和預后判斷指標。同時,依據MHCI類分子提呈的腫瘤抗原肽的序列,可設計并人工合成相應的肽段,發現能誘導受MHC約束的CTI。擴增,提示可應用于腫瘤的過繼性免疫治療。另外,在人乳腺癌、肺癌和卵巢癌等多種腫瘤中檢測出抑癌基因高表達產物P53蛋白和相應抗體,而在健康人中難以測出,這些過度表達的P53蛋白和抗體也已作為腫瘤診斷的手段之一。 ??? 4.過量或異常表達的糖脂和糖蛋白抗原? 在人類腫瘤和實驗性腫瘤中,某些腫瘤細胞膜結構改變,表達過量或結構異常的糖脂和糖蛋白,其中包括神經節苷脂、血型抗原和黏蛋白(mucin)等。結構改變主要表現為核心蛋白和脂類表面糖基成分的變化、(>糖苷鍵連接的碳水化合物分子側鏈異常增多,以及某些隱蔽性多肽和脂類的暴露,現認為這些結構的異常有助于腫瘤的侵襲和轉移。例如檢測到人類腦腫瘤和黑色素瘤中的神經節苷脂GM2和GD2、卵巢癌中的CA-125、CA-129等糖蛋白、以及乳腺癌中的MUC-1呈現異常表達,這類異常的糖脂和糖蛋白可誘發B細胞產生抗體和激發CTL反應。應用相應單抗檢測其含量,可為腫瘤診斷和預后判斷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