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制備、刺激頻率對肌肉
關鍵詞: 蛙 坐骨神經來源: 互聯網
【目的要求】 1.學習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的制備方法。 2.分析探討刺激頻率對肌肉收縮的影響。 【原理】 ???? 刺激坐骨神經能引起腓腸肌產生收縮。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不斷增大刺激頻率可引起肌肉收縮形式發生改變。若刺激頻率較小,兩次刺激間隔時間大于一次肌肉收縮和舒張所持續的時間(即單收縮)時,肌肉收縮表現為一連串的單收縮;若增大刺激頻率,使兩次刺激間隔時間大于一次肌肉收縮的收縮期時間,而小于單收縮時,肌肉呈現不完全強直收縮;若繼續增加刺激頻率,使兩次刺激間隔時間小于一次肌肉收縮的收縮期時間,肌肉則表現出完全強直收縮。 【器材】生物秀模式生物與實驗動物論壇 ???? 蟾蜍或蛙;任氏液;二道生理記錄儀、雙脈沖刺激器、肌槽、常規手術器械、玻璃分針、毀髓針、鋅銅弓、解剖盤、燒杯、滴灌、任氏液等。 【步驟】 1、雙毀髓:左手握蟾蜍,背部向上。用食指按壓其頭部前端,拇指壓住軀干的背部,使頭向前俯;右手持毀髓針,由兩眼之間中線向后方劃觸,觸及兩耳后腺之間的凹陷處即是枕骨大孔的位置。將毀髓針由凹陷處垂直刺入枕骨大孔,然后針尖向前刺入顱腔,在顱腔內攪動,以毀腦組織。再將毀髓針退至枕骨大孔,針尖轉向后方,與脊柱平行刺入椎管,以搗毀脊髓。脊髓徹底搗毀時,可看到蟾蜍后肢突然蹬直,然后癱軟,此時的動物為雙毀髓動物。 2、剝制后肢標本:左手持手術鑷提起兩前肢之間背部的皮膚,右手持手術剪橫向剪斷皮膚,然后往后肢方向撕剝皮膚。剪開腹壁肌肉,用手術鑷提起內臟,翻向頭部,在看清支配后肢的脊神經發出部位后,于其前方剪斷脊柱。 3、分離兩后肢:將去皮的后肢腹面向上置于解剖盤上,右手持金冠剪縱向剪開脊柱,再剪開恥骨聯合,使兩后肢完全分離。 4、分離坐骨神經:將一側后肢的脊柱端腹面向上,用玻璃分針沿脊神經向后分離坐骨神經,股部沿腓腸肌正前方的股二頭肌和半膜肌之間的裂縫,找出坐骨神經,剪斷蓋在上方的梨狀肌,完全暴露坐骨神經,剪去支配腓腸肌之外的分支,再剪去脊柱及肌肉,只保留坐骨神經發出部位的一小塊脊柱骨。 5、分離股骨頭:沿膝關節剪去股骨周圍的肌肉,保留股骨的后2/3,剪斷股骨。 6、游離腓腸肌:在腓腸肌跟腱下穿線并結扎,提起結扎線,剪斷肌腱與脛腓骨的聯系,游離腓腸肌,剪去膝關節下部的后肢,保留腓腸肌與股骨的聯系,制備出完整的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標本應包括:坐骨神經、腓腸肌、股骨頭和一段脊柱骨四部分。 7、檢驗標本:用任氏液沾濕的鋅銅弓的兩極接觸神經,如腓腸肌發生收縮,則標本機能正常,把標本固定在肌槽上。 8、連接好裝置,調節適宜的靈敏度及刺激強度,開動記錄儀,走紙速度為10mm/s,用手控觸發開關,以單脈沖刺激神經,記錄肌肉的單收縮曲線。 9、分別用1 Hz、2 Hz、3 Hz、4 Hz、6 Hz、12 Hz、24 Hz、30Hz等頻率去刺激坐骨神經,記錄肌肉的收縮曲線。 【注意事項】生物秀模式生物與實驗動物論壇 (1)雙毀髓時應注意使蟾蜍頭部前俯,防止耳后腺分泌物射入實驗者眼內,如被射入,應立即用生理鹽水沖洗眼睛。 (2)標本制備過程中應經常滴加任氏液,防止標本干燥,以保持正常生理活性。 (3)避免污染、過度牽拉或用器械夾傷坐骨神經和腓腸肌。 (4)在骨骼肌收縮后,應讓其休息一定時間后再作下一次刺激,特別是在觀察刺激頻率的影響時。 (責任編輯:admin) |
推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