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
感染性疾病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 ? ???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過程是指感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發生、發展和轉歸的過程。流行過程的發生需要3個基本條件,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人群易感性。流行過程本身又受外界環境中的社會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響。 ??? 一、傳染源 ??? 傳染源是指病原體己在其體內生長繁殖并能將其排出體外的人和(或)動物。 ??? (一)患者 ??? 急性期患者及其癥狀(咳嗽、吐、瀉)而促進病原體的播散;慢性期患者可長期污染環境;輕型患者數量多而不容易被發現,在不同感染性疾病中其流行病學意義各異。 ??? (二)隱性感染者 ??? 在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脊髓灰質炎)中,隱性感染者是重要傳染源。 ??? (三)病原攜帶者 ??? 慢性病原攜帶者不顯出癥狀而長期排出病原體,在某些感染性疾病(如傷寒、細菌性痢疾)中有重要的流行病學意義。 ??? (四)受感染的動物 ??? 某些動物間的感染性疾病,如狂犬病、鼠疫等,也可傳給人類,引起嚴重疾病。這些疾病又稱為人獸共患病,恙蟲病、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等都屬于這一類。 ??? 二、傳播途徑 ??? 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后到達另一個易感者的途徑,稱為傳播途徑。傳播途徑由外界環境中的各種因素組成,從最簡單的一個傳播因素到包括許多因素的復雜傳播途徑都可出現傳播。 ??? (一)空氣、飛沫、塵埃 ??? 主要見于以呼吸道為進入門戶的感染性疾病,如麻疹、白喉等。 ??? (二)水、食物、蒼蠅 ??? 主要見于以消化道為進入門戶的感染性疾病,如傷寒、痢疾等。 ??? (三)手、用具、玩具 ??? 又稱日常生活接觸傳播,既可傳播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如痢疾,也可傳播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白喉)。 ??? (四)吸血節肢動物 ??? 又稱蟲媒傳播,見于以吸血節肢動物(蚊子、跳蚤、白蛉、恙蟲等)為中間宿主的感染性疾病,如瘧疾、斑疹傷寒等。 ?? ?(五)血液、體液、血制品 ??? 見于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 (六)土壤 ??? 當病原體的芽胞(如破傷風、炭疽)或幼蟲(如鉤蟲)、蟲卵(如蛔蟲)污染土壤時,則土壤成為這些感染性疾病的傳播途徑。 ??? 三、人群易感性 ??? 對某一感染性疾病缺乏特異性免疫力的人稱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決定該人群的易感性。當易感者在人群中達到一定比例,又有傳染源和合適的傳播途徑存在時,則容易發生感染性疾病的流行。大部分嬰幼兒對水痘病毒無免疫力,因而水痘在集體兒童機構中易于傳播,是個很難控制的感染。某些病后免疫力很鞏固的疾病(如麻疹),一次流行之后,要等數年時間當易感者比例上升至一定水平時,才發生下一次流行,這種現象稱為流行的周期性。普遍推行人工主動免疫可使易感者水平降至最低,從而推遲流行的發生。
- 幾種測定抗菌藥物最低抑菌濃度(MIC)方法
- 癌基因和突變型抑癌基因表達的腫瘤抗原
- 抗體產生的細胞學基礎
- 寡核苷酸微陣列法
- 裂合酶類(lyases)
- 臨床流式細胞分析的發展趨勢
- Quantitative Multiparameter Assays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Adjuvants on Human Antigen-Specific CD8 T-Cell Responses
- PAMPs and DAMPs in Allergy Exacerbation Models
- Nonisotop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ene Mapping and Cytogenetics
- CD40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