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實驗基本操作之八“麻醉方法”
麻醉(anesthesia)的基本任務是消除實驗過程中所至的疼痛和不適感覺,保障實驗動物的安全,使動物在實驗中服從操作,確保實驗順利進行。
一、常用的麻醉劑
(一)動物實驗中常用的麻醉劑
1、揮發性麻醉劑
包括乙醚、氯仿等,乙醚吸入麻醉適用于各種動物,其麻醉量和致死量差距大,所以安全度亦大,動物麻醉深度容易掌握,而且麻后蘇醒較快。其缺點是對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液體分泌增多,再通過神經反射可影響呼吸、血壓和心跳活動,并且容易引起窒息,故在乙醚吸入麻醉時必需有人照看,以防麻醉過深而出現以上情況。
2、非揮發性麻醉劑
這類麻醉劑種類較多,包括苯巴比妥鈉、戊巴比妥鈉、硫噴妥鈉等巴比妥類的衍生物,氨基甲酸乙脂和水合氯醛。這些麻醉劑使用方便,一次給藥可維持較長的麻醉時間,麻醉過程較平衡,動物無明顯掙扎現象。但缺點是蘇醒較慢。
3、中藥麻醉劑
動物實驗時有時也用到象洋金花和氫溴酸東莨菪堿等中藥麻醉劑,但由于其作用不夠穩定,而且常需加佐劑麻醉效果才能理想,故在使用過程中不能得到普及,因而,多數實驗室不選用這類麻醉劑進行麻醉。
(二)幾種常用的麻醉藥及其用法
1、氨基甲酸乙酯(烏拉坦)
常用于兔、狗、貓、蛙類等動物。本藥易溶于水,常配成20%或25%的注射液,注射時可先快后慢,一次給藥可維持4~5h,麻醉過程較平穩,動物無明顯掙扎現象,但動物蘇醒慢,麻醉深度和使用劑量較難掌握。
2、巴比妥類
用于動物實驗的主要有三種:戊巴比妥鈉,苯巴比妥鈉,硫噴妥鈉。其中最常用的是戊巴比妥鈉,常配成3%~5%的注射液。
此藥作用發生快,持續時間3~5h。配制方法:戊巴比妥鈉3~5g加入95%乙醇溶液l0ml,加溫助溶(不可煮沸)后,再加入0.9%氯化鈉溶液至l00ml。靜脈注射時,前1/3劑量可推注,后2/3劑量則應緩慢注射,并密切觀察動物的肌緊張狀態,呼吸變化及角膜反射。動物麻醉后常因麻醉藥的作用以及肌肉松弛和皮膚血管擴張而致使體溫緩慢下降,所以應設法保溫,不使肛溫降至37℃以下。
3、氯醛糖
此藥溶解度小,常配成1%水溶液,使用前需在50℃水浴鍋中加熱使其全部溶解,但不宜直接加熱,更不能煮沸,以免影響藥效。加溫后不宜久置,以免沉淀而失效。配制時若加入適量硼砂,可提高其溶解度和穩定性。一般取氯醛糖1g,硼砂2g,加水至100ml。
4、普魯卡因
局部注射麻醉藥。手術前,常用1%或2%水溶液注入手術部位皮下或肌肉,阻斷神經纖維的傳導,提高感受器官的感覺閾值,因而能夠耐受手術操作。
5、乙醚
吸入性麻醉藥,可用于各種動物,尤其是時間短的手術或實驗,吸入后20~30s開始發揮作用。其特點是,麻醉深度易掌握,較安全,麻醉后蘇醒快,但麻醉時有明顯的興奮現象,且對呼吸道黏膜有較強的刺激分泌作用,使黏液分泌增加,易阻塞呼吸道而發生窒息。乙醚為無色,易揮發,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易燃燒和爆炸,在光和空氣作用下,可生成乙醛或過氧化物而具有較大毒性,因此,開瓶后不能久置。
二、動物的麻醉方法
1、全身麻醉
(1)吸入法
用一塊圓玻璃板和一個鐘罩或一個密閉的玻璃箱作為揮發性麻醉劑的容器,多選用乙醚作麻藥。麻醉時用幾個棉球,將乙醚倒入其中,迅速轉入鐘罩或箱內,讓其揮發,然后把待麻醉動物投入,約隔4~6分鐘即可麻醉,麻醉后應立即取出,并準備一個蘸有乙醚的棉球小燒杯,在動物麻醚變淺時給套在鼻上使其補吸麻藥。本法最適于大、小鼠的短期操作性實驗的麻醉,也可用于較大的動物。
由于乙醚燃點很低,遇火極易燃燒,所以在使用時,一定要遠離火源。
(2)腹腔和靜脈給藥麻醉法
非揮發性和中藥麻醉劑均可用作腹腔和靜脈注射麻醉,操作簡便,是實驗室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腹腔給藥麻醉多用于大小鼠和豚鼠,較大的動物如兔、狗等則多用靜脈給藥進行麻醉。由于各麻醉劑的作用長短以及毒性的差別。所以在腹腔和靜脈麻醉時,一定要控制藥物的濃度和注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