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實驗方法> 實驗動物技術> 實驗動物基本操作>刺激強度、頻率對骨骼肌收縮的影響

    刺激強度、頻率對骨骼肌收縮的影響

    關鍵詞: 刺激強度 頻率 骨骼肌 收縮來源: 互聯網

    相關專題 ? 實驗1刺激強度、頻率對骨骼肌收縮的影響

    【目的】

    本實驗在保持刺激時間恒定的條件下,逐步增加或減小對蟾蜍坐骨神經的刺激強度(脈沖振幅)和改變電脈沖刺激頻率,觀察記錄腓腸肌收縮收縮張力,分析 探討刺激強度和刺激頻率與骨骼肌收縮張力的關系。學習微機生物信號采集處理系統的使用。  

    【原理】

    肌肉、神經和腺體組織稱為可興奮組織,它們有較大的興奮性。不同組織、細胞 的興奮表現各不相同,神經組織的興奮表現為動作電位,肌肉組織的興奮主要表現為收縮活動。因此,觀察肌肉是否收縮可以判斷它是否產生了興奮。一個刺激是否能使組織發生興奮,不僅與刺激形式有關,還與刺激時間、刺激強度、強度-時間變化率三要素有關,用方形電脈沖刺激組織,則組織興奮只與刺激強度、刺激時間有關。用方形電脈沖刺激組織,在一定的刺激時間(波寬)下,剛能引起組織發生興奮的刺激稱為閾刺激,所達到的刺激強度稱為閾強度,能引起組織發生最大興奮的最小刺激,稱為最大刺激,相應的刺激強度叫最大刺激強度;界于閾刺激和最大刺激間的刺激稱閾上刺激,相應的刺激強度稱閾上刺激強度。

    刺激神經使神經細胞 產生興奮,興奮沿神經纖維傳導,通過神經肌接頭的化學傳遞,使肌肉終板膜上產生終板電位,終板電位可引起肌肉產生興奮(即動作電位),傳遍整個肌纖維,再通過興奮-收縮耦聯使肌纖維中粗、細肌絲產生相對滑動,宏觀上表現為肌肉收縮。肌肉收縮的形式,不僅與刺激本身有關,而旦還與刺激頻率有關。當刺激頻率較小,使刺激間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縮舒張的持續時間,則肌肉收縮表現為一連串的單收縮;增大刺激頻率,使刺激間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縮的收縮時間、小于一次肌肉收縮舒張的持續時間,則肌肉產生不完全強直收縮;繼續增加刺激頻率,使刺激間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縮的收縮時間,則肌肉產生完全強直收縮。  

    【預習】

    1.儀器設備知識 參見 RM6240微機生物信號采集處理系統介紹。

    2.實驗理論 實驗動物知識參見第三章第一節 生理科學實驗常用實驗動物的種類;第四章第一節 動物實驗的基本操作;統計學知識參見第五章第四節常用統計指標和方法;生理學教材中興奮性、興奮的概念,神經肌接頭化學傳遞的機制,骨肌的收縮原理和肌肉收縮的外部表現和力學分析。檢索全文數據庫中的相關研究論文,檢索方法參見第五章第五節。

    3.預繪制實驗原始數據記錄表格和統計表格。

    4.預測結果 預測刺激強度和刺激頻率對骨骼肌收縮形式及收縮張力影響。

    【材料】

    蟾蜍或蛙,任氏液,張力換能器,微機生物信號采集處理系統。  

    【方法】

    1.實驗系統連接和參數設置

    換能器的輸出端與生物信號采集處理系統的輸入通道相連。啟動RM6240或PcLab(MedLab)系統軟件,進入系統軟件窗口,設置儀器參數:

    (1) RM6240系統:點擊“實驗”菜單,選擇生理科學實驗菜單中的“刺激強度對骨骼肌收縮的影響” 或“刺激頻率對骨骼肌收縮的影響”項目。系統進入信號記錄狀態。儀器參數:通道模式 張力,采樣頻率 400Hz~1KHz,掃描速度 1s/div,靈敏度 10~30g,時間常數 直流,濾波頻率 100Hz。

    2.蟾蜍坐骨神經腓腸肌在體標本制備

    (1)毀腦脊髓。

    (2)剝去一側下肢自大腿根部起的全部皮膚,然后將標本俯臥位固定于蛙板上。

    (3)在大腿背內側的股二頭肌與半膜肌之間,縱向分離坐骨神經至腘窩處,并在神經下穿線備用。然后分離腓腸肌的跟腱,穿線結扎,并連同扎線將跟腱剪下,一直將腓腸肌分離至膝關節。在膝關節旁釘一大頭針,折彎壓住膝關節,至此在體標本制備完成。

    (4)將腓腸肌跟腱的扎線固定在張力換能器懸臂梁上,不宜太緊,此連線應與桌面垂直,調節微距調節器,將前負荷調至2~5g。

    (5)把穿好線的坐骨神經輕輕提起,放在刺激電極上,應保證神經與刺激電極接觸良好。

    【觀察項目】

    1.逐漸增大刺激強度,找出剛能引起肌肉出現微小收縮的刺激強度(閾強度)。繼續增強刺激強度,觀察肌肉收縮反應是否相應增大。

    2.繼續增強刺激強度,直至肌肉收縮曲線不能繼續升高為止。找出剛能引起肌肉出現最大收縮的最小刺激強度,即最大刺激強度。

    3.用1.5V刺激強度,使刺激頻率逐漸增加,記錄不同頻率時的肌肉收縮曲線,觀察不同頻率時的肌肉收縮變化。 

    【實驗報告】

    1.題目。

    2.署名 作者和合作者姓名及單位。

    3.結構式摘要(目的,方法,結果,結論)。

    4.材料和方法 主要實驗材料,在體或離體蟾蜍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制備方法簡要,儀器裝置連接和儀器參數。

    5.觀察項目 實驗觀察項目及觀察指標,數據用`x±s表示,統計方法。

    6.結果 列刺激強度與肌肉收縮張力、刺激頻率與肌肉張力和肌肉收縮時間與舒張時間原始數據表格,對數據進行統計和顯著性檢驗。標注刺激強度與肌肉收縮曲線記錄圖,繪制刺激強度與肌肉收縮張力曲線。標注刺激頻率與肌肉收縮曲線記錄圖,繪制刺激頻率與肌肉收縮張力曲線。用文字和數據逐一描述實驗結果。

    7.討論 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推理。

    8.參考文獻。

    推薦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