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16 血細胞的計數
?
實驗16 血細胞的計數
?
【目的要求】
學習紅細胞、白細胞計數的方法。
【基本原理】
血液中血細胞數的計算是使用血細胞計數板。而且要用適當的溶液將血液稀釋后,放入計數板的計數室內,在顯微鏡下計算一定容積血液稀釋液中的血細胞個數,再將所得結果換算為1mm3 血液中的血細胞個數。
【動物與器材】
兔、血細胞計數板、血紅蛋白吸管、1ml和5ml吸管、表面皿、顯微鏡、刺血針、酒精棉球、紅細胞稀釋液、白細胞稀釋液、95%酒精、乙醚、1%氨水。
【方法與步驟】
1.采血及稀釋用1ml吸管吸取0.38ml白細胞稀釋液放入表面皿內備用,另用5ml吸管吸取3.98ml紅細胞稀釋液放入表面皿內備用。
用酒精棉球消毒兔的耳緣靜脈采血部位,用刺血針刺破血管,讓血液自然流出,擦去第一滴血,待流出第二滴血時,用血紅蛋白吸血管吸血至刻度20mm3 處,將血液吹入盛有白細胞稀釋液的表面皿內,吸上清液沖洗沾在管壁上的血液。立即將吸管洗凈和干燥備用。再用同樣方法吸取血液至刻度20mm3 處,并將血液吹入盛有紅細胞稀釋液的表面皿內,輕輕搖勻。2.血細胞計數板的結構計數板是一塊特制的長方形厚玻璃板,板面的中部有4條直槽,內側兩槽中間有一條橫槽把中部隔成二長方形的平臺(圖3-3)。此平臺比整個玻璃板的平面低0.1mm,當放上蓋玻片后,平臺與蓋玻片之間距離(即高度)為0.1mm。平臺中心部分各以3mm長,3mm寬精確劃分為9個大方格,稱為計數室(圖3-4),每個大方格面積為1mm3 ,體積為0.1mm3 。四角的大方格,又各分為16個中方格,適用于白細胞計數。中央的大方格則由雙線劃分為25個中方格,每個中方格面積為0.04mm3 ,體積為0.004mm3 。每個中方格又各分成16個小方格,適用于紅細胞計數。
稀釋后的血液滴入計數室前將表面皿搖振1-2min。將蓋玻片放在計數板正中,用小吸管吸取搖勻的稀釋血液,將一小滴血液滴在蓋玻片邊緣的玻片上,使稀釋血液借毛細管現象而自動流入計數室內。如滴入過多,溢出并流入兩側深槽內,使蓋玻片浮起,體積改變,會影響計數結果,需用濾紙片把多余的溶液吸出,以深槽內沒有溶液為宜。如滴入溶液過少,經多次充液,易造成氣泡,應洗凈計數室,干燥后重做。紅細胞和白細胞的計數,各使用一計數室。
3.計數血液稀釋液滴入計數室后,須靜置2-3min,然后在低倍顯微鏡下計數。計數白細胞時,數四角4個大方格的白細胞總數;計數紅細胞時,數中央大方格的四角的4個中方格和中央的一個中方格(共5個中方格)的紅細胞總數。計數時應循一定的路徑,對橫跨刻度上的血細胞,依照“數上不數下,數左不數右”的原則進行計數(圖3-5)。計數白細胞時,如發現各大格的白細胞數目相差8個以上;計數紅細胞時,如各中方格的紅細胞數目相差20個以上,表示血細胞分布不均勻,必須把稀釋液搖勻后重新計數。
4.計算
白細胞數:將4個大方格內數得白細胞總數乘以50,即得每mm3 血內的白細胞總數,因為:
(1)稀釋液0.38ml加入血20mm3 (1ml=1cm3 =1000mm3 ,故20mm3 =0.02ml),使血液稀釋20倍,換算成未稀釋血時應乘以20。
(2)計數四角上4個大方格內的白細胞總數,其容積為1×1×0.1×4=0.4mm3 。換算成每mm3 時應乘以2.5。這樣把4個大方格內數得的白細胞總數乘以50(即20×2.5=50)即為每mm3 血內的白細胞總數。
紅細胞數:將中央大方格中的5個中方格內數得的紅細胞總數乘以10,000,即得每mm3 血內紅細胞總數。因為:
(1)稀釋液3.98ml加入血20mm3 (即0.02ml),使血液稀釋200倍,換算成未稀釋血要乘以200。
?
(2)在計數室內只計數0.02mm3 (即1個中方格的容積為0.2×0.2×0.1=0.004mm3 ,5個中方格的容積為0.004×5=0.02mm3 ),換算成每mm3 時應乘以50。
這樣把5個中方格內數得的紅細胞總數乘以10,000(即200×50=10,000)即得每mm3 血液內的紅細胞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