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25 兔的皮膚、骨骼系統
實驗25 兔的皮膚、骨骼系統
一、目的
通過對兔骨骼的觀察,了解哺乳動物骨骼系統的基本組成;認識總結哺乳類骨骼系統適應于陸生的進步性特征。
二、內容
(一)整架及零散骨骼觀察(頭骨結構,可對比貓的頭骨進行觀察)。
(二)兔的皮膚切片觀察。
三、實驗材料和用具
兔的整架骨骼標本及零散骨骼標本。貓的骨骼標本。哺乳動物不同類型代表動物頭骨及附肢骨的示范標本。
解剖器、放大鏡。
四、實驗操作及觀察
本實驗應首先觀察兔的整架骨骼標本,區分其中軸骨骼、帶骨及四肢骨骼,了解其基本組成和大致的部位。然后再仔細辨認各部分的主要骨骼,并掌握其重要的適應性特征。注意保護骨骼標本,不要用鉛筆等在骨縫等處劃記;不要損壞自然的骨塊間的聯結。
(一)中軸骨骼:兔的中軸骨骼由脊柱、胸廓和頭骨構成。依次觀察下列骨骼:
1.脊柱:兔的脊柱大約由46塊脊椎骨組成。可分為5部分,即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和尾椎。
以1枚分離的胸椎為代表,注意觀察脊椎骨以下各部分結構:
(1)椎體:哺乳類的椎體為雙平型,呈短柱狀,可承受較大的壓力。椎體之間具有彈性的椎間盤。
(2)椎弓:位于椎體背方的弓形骨片,內腔容納脊髓。
(3)椎棘:椎弓背中央的突起,為背肌的附著點。
(4)橫突及關節突:橫突為椎弓側方的突起,其前后各有前、后關節突,與相鄰椎骨的關節突相關節。
(5)肋骨關節面:胸椎的橫突末端有關節面與肋骨結節相關節。相鄰椎骨的椎體共同組成一個關節面與肋骨小頭相關節。因而肋骨與脊椎之間具有雙重聯結。
在觀察單個脊椎骨的基礎上,試比較脊柱各區的椎骨外形有何不同?然后計數頸椎、胸椎、腰椎和薦椎各有幾枚?它們各有何特點?取第一二枚頸椎進行觀察:第一頸椎稱為寰椎,外觀呈環狀,前緣有1對關節面與頭骨的枕骨髁相關節。第二頸椎稱樞椎,其所伸出的齒狀突起深入寰椎的腹方。用新鮮的標本可以看到:在寰椎齒突伸入處的上方,有一橫行韌帶緊束齒突,從而頭骨與寰椎一起,可在樞椎的齒突上旋轉(這種結構對于陸棲生活有什么意義?)
胸椎:特點是背面的椎棘高大,腹側與肋骨相連。
腰椎:12~15枚。在椎骨中顯得最為粗壯。橫突發達并斜指向前下方。
薦椎:由4個椎骨組成,構成愈合薦骨。愈合薦骨藉寬大的關節面與腰帶相關節(試回憶蛙和爬行類的薦椎,理解薦椎的數目和形態的變化對陸生生活的意義)。
尾椎:由15~16塊椎骨組成。前面數枚尾椎具有椎管,以容納脊髓的終絲;后面的尾椎僅有椎體,呈圓拄狀。
2.胸廓:胸廓由胸椎、肋骨及胸骨構成。家兔的肋骨共有12~13對,前7對直接與胸骨相連的為真肋;后面不與胸骨直接連接的為假肋。從胸椎前部任取1枚肋骨觀察,可見上段骨質肋骨籍兩個關節與胸椎相關節,下段藉軟骨與胸骨聯結。
胸骨構成胸廓的底部,由6枚骨塊組成。最前邊的1塊為胸骨柄;最后面的1塊胸骨與一軟骨板相聯結,稱為劍突;位于胸骨柄和劍突之間的各塊胸骨統稱為胸骨體。
3.頭骨:哺乳動物頭骨骨塊數目減少,愈合程度很高。取一頭骨標本對照教材上的插圖,從后方向前方順序觀察:
(1)后部:環繞枕骨大孔的為枕骨,系由基枕骨、上枕骨及左右外枕骨愈合而成。枕骨兩側各具有1個枕骨髁,與寰椎相關節。枕骨大孔為脊髓與延髓的通路。
(2)上部:自后向前分別由間頂骨、頂骨、額骨和鼻骨所構成。間頂骨位于上枕骨的前方中央,前接1對頂骨。家兔的間頂骨較小。頂骨、額骨和鼻骨均為成對的片狀骨。鼻骨較長,其所覆蓋的腔為鼻腔。前端的開口為外鼻孔。
(3)底部:自后向前依次為枕骨基底部(基枕骨)、基蝶骨、前蝶骨(兩側尚有翼骨突起)、腭骨、頜骨和前頜骨。基蝶骨呈三角形,位于基枕骨的前方。前蝶骨細長,位于基蝶骨的前腹面中央。腭骨位于前蝶骨的兩側,其前方與頜骨相接。
注意觀察骨質次生腭:是由頜骨和前頜骨與腭骨的突起骨板拼合而成的。在顱底部次生腭后端的開口稱后鼻孔,為鼻腔延伸的通路。骨質次生腭所構成的部分稱硬腭,硬腭后方的口腔頂壁組織尚沿翼狀突起邊緣后伸,構成軟腭,使鼻通路進一步后延。在底部側枕骨的下方,還有圓形的骨塊,稱為鼓骨(或耳泡骨),構成對外耳道及中耳的保護。其側面的孔,即為耳道通路。
(4)側部:在外枕骨前方可見一塊大型的骨片,稱為顳骨。它是由鱗骨、耳囊(構成顳骨的巖狀部,在矢狀切開的頭骨才能見到)以及鼓骨等所愈合成的復合性骨。顳骨向前生有顴突,與顴骨相關結。顳骨腹面的關節面,與下頜(齒骨)相關節。試思考這種關節特點與低等陸棲動物有何不同?對咀嚼有何意義?顴骨前方與上頜骨的顴突相關結。顳骨、顴骨和頜骨構成哺乳類特有的顴弓,為支配下頜運動的咀嚼肌的附著處。顴弓內側還是附著于顳骨上的、支配下頜運動的顳肌穿行處。
顴弓前上方所見的凹窩即為眼窩(眼眶)。淚骨和蝶骨構成眼窩的前內壁,其余部分均為附近的骨骼突起所形成,不須細看。上頜骨與前頜骨構成頭骨前方部分,臼齒及前臼齒即著生在上頜骨上。門牙(前后著生,共2對)著生于前頜骨上。
取沿縱軸鋸開的頭骨標本,觀察內部骨塊的結構,可明顯的看到前半的顏面部與后半的顱腔部。顏面部中卷曲的多層薄骨片,即為鼻甲骨;顱腔內容納骨髓。在顱腔底部后面的圓形骨即為顳骨的巖狀部。它是由耳囊骨組成的,在哺乳類與鱗骨愈合成復合骨的一部分。巖狀部骨塊內藏有聽覺及平衡器官。其外側緊臨鼓骨,中耳腔內有3塊聽骨(錘骨、砧骨、鐙骨),必須以骨剪破壞鼓骨后才能看到(本實驗不必觀察)。在顏面部尚可見中線處的垂直薄片骨,即鼻中隔。它是由下方的犁骨與上方的中篩骨所構成。在顏面部與顱腔部交界處,可見帶許多小孔的隔板,即篩骨。嗅神經即從這里穿過,將嗅粘膜感受到的嗅覺信號傳入大腦嗅葉。
(5)下頜骨:由單一的齒骨組成。在其升支上有關節面與顳骨相關節。
貓的頭骨與兔的頭骨相比,在結構上有何異同?根據觀察的結果,寫出它們各自的齒式。
(二)帶骨和肢骨:以觀察帶骨為主。
1.肩帶和前肢骨:肩帶由肩胛骨和鎖骨組成。肩腫骨為一較大的三角形骨片,其前端的凹窩即為肩臼,與前肢的肱骨相關節。肩臼上方可見一小而彎的突起,稱烏喙突。它相當于低等種類烏喙骨的退化痕跡。肩胛骨背方的中央隆起稱為肩胛嵴,是前肢運動肌肉所附著的地方。兔的鎖骨退化成1個小薄骨片,兩端各以韌帶連于胸骨柄和肱骨之間。
前肢骨骼由肱骨、橈骨、尺骨、腕骨、掌骨及指骨組成。
2.腰帶及后肢骨:腰帶由骼骨、坐骨和恥骨愈合而成的無名骨構成。3塊骨所構成的關節窩稱髖臼,與后肢的股骨相關節。骼骨以粗大的關節面與脊柱的薦骨相聯結。左右恥骨在腹中線處聯合,稱恥骨聯合。由恥骨、坐骨及骼骨所構成的骨腔為盆腔;消化、泌尿及生殖管道均從盆腔穿過而通體外。位于每側坐骨與恥骨中間的圓孔,稱為閉孔,可供血管和神經通過。
后肢骨骼由股骨、脛骨、腓骨、跗骨、庶骨、趾骨組成。脛骨較腓骨大且長。此外,在股骨下端還有一塊膝蓋骨。
哺乳類肢骨的基本結構與其他陸生的四足動物基本相似。注意哺乳類與爬行類肢骨的著生位置有何差異?
五、示范
(一)不同類型的哺乳類,例如食蟲目、食肉目、靈長目、奇蹄目、偶蹄目等動物的頭骨標本,注意比較并總結各類群動物頭骨的特點。
(二)兔的皮膚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皮膚的表皮、真皮等各部分的結構。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