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實驗方法> 實驗動物技術> 實驗動物總則>第五篇 實驗技術-- 寄生蟲學實驗技術-- 寄生蟲學實驗診斷技術

    第五篇 實驗技術-- 寄生蟲學實驗技術-- 寄生蟲學實驗診斷技術

    關鍵詞: 技術 寄生蟲來源: 互聯網

    網絡

    第五篇 實驗技術

    第二十一章 寄生蟲學實驗技術

    第一節 寄生蟲學實驗診斷技術

    一、病原檢查

    (一)糞便檢查

    糞便檢查是診斷寄生蟲病常用的方法。要取得準確的結果,糞便必須新鮮,送檢時間一般不宜超過24小時。如檢查腸內原蟲滋養體,最好立即檢查。盛糞便的容器要干凈,并防止污染與干燥;糞便不可混雜尿液等,以免影響檢查結果。

    1.直接涂片法 用以檢查蠕蟲卵、原蟲的包囊和滋養體。方法簡便,連續作3次涂片,可提高檢出率。

    ⑴蠕蟲卵檢查:滴一滴生理鹽水于潔凈的載玻片,用棉簽棍或牙簽挑取綠豆大小的糞便塊,在生理鹽水中涂抹均勻;涂片的厚度以透過涂片約可辨認書上的字跡為宜。一般在低倍鏡下檢查,如用高倍鏡觀察,需加蓋片。應注意蟲卵與糞便中異物的鑒別。蟲卵都具有一定形狀和大小;卵殼表面光滑整齊,具固有色澤;卵內含卵細胞或幼蟲。

    ⑵原蟲檢查:

    1)活滋養體檢查:涂片應較薄,方法同查蠕蟲卵。氣溫愈接近體溫,滋養體的活動愈明顯。必要時可用保溫臺保持溫度。

    2)包囊的碘液染色檢查:直接涂片方法同上,以一滴碘液代替生理鹽水。如碘液過多,可用吸水紙從蓋片邊緣吸去過多的液體。若同時需檢查活滋養體,可在用生理鹽水涂勻的糞滴附近滴一滴碘液,取少許糞便在碘液中涂勻,再蓋上蓋片(圖21-1)。涂片染色的一半查包囊;末染色的一半查活滋養體。

    圖21-1 原蟲包囊碘液染色操作方法

    碘液配方:碘化鉀4g,碘2g,蒸餾水100ml。

    3)隱孢子蟲卵囊染色檢查:目前較佳的方法為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對于新鮮糞便或經10%福爾馬林固定保存(4℃1個月內)的含卵囊糞便都可用此法染色。染色過程是先用金胺-酚染色,再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復染。方法步驟如下:

    金胺-酚染色法:

    ①染液配制:1g/L金胺-酚染色液(第一液):金胺0.1g,石碳酸5.0g,蒸餾水100ml;3%鹽酸酒精(第二液):鹽酸3ml,95%酒精100ml;5g/L高錳酸鉀液(第三液):高錳酸鉀0.5g,蒸餾水100ml。

    ②染色步驟:滴加第一液于晾干的糞膜上,10~15分鐘后水洗;滴加第二液,1分鐘后水洗;滴加第三液,1分鐘后水洗,待干;置熒光顯微鏡檢查。

    低倍熒光鏡下,可見卵囊為一圓形小亮點,發現乳白色熒光。高倍鏡下卵囊呈乳白或略帶綠色,卵囊壁為一薄層,多數卵囊周圍深染,中央淡染,似環狀,或深染結構偏位,有些卵囊全部為深染。但有些標本可出現非特異的熒光顆粒,應注意鑒別。

    改良抗酸染色法:

    ①染液配制:石炭酸復紅染色液(第一液):堿性復紅4g,  95%酒精20ml,石炭酸8ml,蒸餾水100ml;10%硫酸溶液(第二液):純硫酸10ml,蒸餾水90ml(邊攪拌邊將硫酸徐徐傾入水中;20g/L孔雀綠液(第三液):20g/L孔雀綠原液1ml,蒸餾水10ml。

    ②染色步驟:滴加第一液于糞膜上,1.5~10分鐘后水洗;滴加第二液,1~10分鐘后水洗;滴加第三液,1分鐘后水洗,待干;置顯微鏡下觀察。

    經染色后,卵囊為玫瑰紅色,子孢子呈月牙形,共4個。其他非特異顆粒則染成藍黑色,容易與卵囊區分。

    不具備熒光鏡的實驗室,亦可用上述方法先后染色,然后在光鏡低、高倍下過篩檢查,發現小紅點再用油鏡觀察。效果好,可提高檢出速度和準確性。

    2.厚涂片透明法(改良加藤法)取約5mg(已用100目不銹鋼篩除去糞渣)糞便,置于載玻片上,覆以浸透甘油-孔雀綠溶液的玻璃紙片,輕壓,使糞便鋪開(20×25mm)。置于30~36℃溫箱中約半小時或25℃約1小時。待糞膜稍干,即可鏡檢。

    玻璃紙準備:將玻璃紙剪成22×30mm大小的小片,浸于甘油-孔雀綠溶液(含純甘油100ml、水100ml和3%孔雀綠1ml的水溶液)中,至少浸泡24小時,至玻璃紙呈現綠色。

    使用此法需掌握糞膜的合適厚度和透明的時間。如糞膜厚,透明時間短,蟲卵難以發現;如透明時間過長,則蟲卵變形,也不易辨認。

    3.濃聚法

    ⑴沉淀法:原蟲包囊和蠕蟲卵的比重大可沉集于水底,有助于提高檢出率。但比重較小的鉤蟲卵和某些原蟲包囊則效果較差。

    1)重力沉淀法:取糞便20~30g、加水成混懸液,經金屬篩(40~60孔)或2、3層濕紗布過濾,再加清水沖洗殘渣;過濾糞液在容器中靜置25分鐘,倒去上液,重新加滿清水,以后每隔15~20分鐘換水一次(3~4次),直至上液清晰為止。最后倒去上液,取沉渣作涂片鏡檢。如檢查包囊,換水間隔時間宜延長至約6小時換一次(圖21-2)。

    圖21-2 糞便沉淀及毛蚴孵化法

    2)離心沉淀法:將上述濾去粗渣的糞液離心(1500~2000rpm/min)1~2分鐘,倒去上液,注入清水,再離心沉淀,如此反復沉淀3~4次,直至上液澄清為止,最后倒去上液,取沉渣鏡檢。

    3)汞碘醛離心(MIFC)沉淀法:糞便1g,加適量(約10ml)汞碘醛液,充分調勻,用2層脫脂紗布過濾,再加入乙醚4ml,搖2分鐘,離心(2000rpm/min)1~2分鐘,即分成乙醚、糞渣、汞碘醛及沉淀物4層。吸棄上面3層,取沉渣鏡檢。

    汞碘醛配制:

      ①汞醛(MF)液:1/1000硫柳汞酊200ml,甲醛(40%)25ml,甘油50ml,蒸餾水200ml。 ②盧戈氏液:碘5g,碘化鉀10g,蒸餾水100ml。

    檢查時取汞醛液2.35ml及5%盧戈氏液0.15ml混合備用。但混合液在8小時后即變質,不應再用;碘液亦不這且于1周后再用。

    4)醛醚沉淀法:置糞便1~2g于小容器內,加水10~20ml調勻,將糞便混懸液經2層紗布(或100目金屬篩網)過濾,離心(2000rpm/min)2分鐘;倒去上層糞液,保留沉渣,加水10ml混勻,離心2分鐘;倒去上液,加10%甲醛7ml。5分鐘后加乙醚3ml,塞緊管口并充分搖勻,取下管口塞,離心2分鐘,即可見管內自下而上分為4層。取管底沉渣涂片鏡檢。如檢查原蟲包囊,可加盧戈氏液染色,加蓋片鏡檢。

    ⑵浮聚法:利用比重較大的液體,使原蟲包囊或蠕蟲卵上浮,集中于液體表面。常用的方法有兩種:

    1)飽和鹽水浮聚法:此法用以檢查鉤蟲卵效果最好。用竹簽取黃豆粒大小的糞便置于浮聚瓶(高3.5cm,直徑約2cm的圓形直筒瓶)中,加入少量飽和鹽水調勻,再慢慢加入飽和鹽水到液面略高于瓶口,但不溢出為止。此時在瓶口覆蓋一載玻片,靜置15分鐘后,將載玻片提起并迅速翻轉,鏡檢(圖21-3)。

    圖21-3 飽和鹽水浮聚法

    飽和鹽水配制:將食鹽徐徐加入盛有沸水的容器內,不斷攪動,直至食鹽不再溶解為止。

    2)硫酸鋅離心浮聚法:此法可用于檢查原蟲包囊,球蟲卵囊和蠕蟲卵。取糞便約1g,加10~15倍的水,充分攪碎,按離心沉淀法過濾,反復離心3~4次,至水清為止,最后倒去上液,在沉渣中加入比重1.18的硫酸鋅液(33%的溶液),調勻后再加硫酸鋅溶液至距管口約1cm處,離心1分鐘。用金屬環取表面的糞液置于載玻片上,加碘液一滴,鏡檢。

    3)蔗糖離心浮聚法:此法適用于檢查糞便中隱孢子蟲的卵囊。取糞便約5g,加水15~20ml,以260目尼龍袋或4層紗布過濾。取濾液離心5~10分鐘,吸棄上清液,加蔗糖溶液(蔗糖500g,蒸餾水320ml,石炭酸6.5ml)再離心,然后如同飽和鹽水浮聚法,取其表液膜鏡檢(高倍或油鏡)。卵囊透明無色,囊壁光滑,內有一小暗點和發出淡黃色的子孢子。隱孢子蟲的卵囊在漂浮液中浮力較大,常緊貼于蓋片之下,但1小時后卵囊脫水變形不易辨認,故應立即鏡檢。也可用飽和硫酸鋅溶液或飽和鹽水替代蔗糖溶液。

    常見蠕蟲卵、包囊的比重如表21-1。

    表21-1 蠕蟲卵及包囊的比重

    蟲卵或包囊 比 重 華支睪吸蟲卵 1.170~1.190 姜片吸蟲卵 1.190 肝片形吸蟲卵 1.200 日本血吸蟲卵 1.200 帶絳蟲卵 1.140 微小膜殼絳蟲卵 1.050

    推薦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