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起搏點實驗
相關專題 ?
[實驗目的]
用結扎法觀察兩棲類動物心臟的起搏點和心臟不同部位傳導系統的自動節律性高低。
[實驗原理]
心臟的特殊傳導系統具有自動節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動節律性高低不同。兩棲類動物的心臟起搏點是靜脈竇(哺乳動物的是竇房結)。正常情況下,靜脈竇(竇房結)的自律性最高,能自動產生節律性興奮,并依次傳到心房、房室交界區、心室,引起整個心臟興奮和收縮,因此靜脈竇(竇房結)是主導整個心臟興奮和搏動的正常部位,被稱為正常起搏點;其他部位的自律組織僅起著興奮傳導作用,故稱之為潛在起搏點。
[實驗對象]
蛙或蟾蜍。
[實驗藥品]
任氏液
[儀器 與器械]
蛙板,蛙類常用手術器械一套,蛙釘,玻璃分針,秒表,滴管。
[實驗方法 與步驟]
1.實驗的準備
(1) 在體蛙心的制備 見實驗5.4
2. 實驗項目
(1) 觀察蛙心各部分收縮的順序 重溫蛙心臟的結構 ,從心臟背面觀察靜脈竇,心房和心室的跳動,記錄每分鐘的收縮次數(次·min-1),注意它們的跳動次序
(2) 斯氏第一結扎 分離主動脈兩分支的基部,用眼科鑷在主動脈干下引一細線。將蛙心心尖翻向頭端,暴露心臟背面,在靜脈竇和心房交界處的半月形白線(即竇房溝)處將預先穿入的線作一結扎(即斯氏第一結扎,圖7.1-1)以阻斷靜脈竇和心房之間的傳導。觀察蛙心各部分的搏動節律有何變化,并記錄各自的跳動頻率(次·min-1)。待心房、心室復跳后,再分別記錄心房心室的復跳時間和蛙心各部分的搏動頻率 (次·min-1) ,比較結扎前后有何變化。
(3) 斯氏第二結扎 第一結扎實驗項目完成后,再在心房與心室之間即房室溝用線作第二結扎(即斯氏第二結扎,圖7.1-1)。結扎后,心室停止跳動,而靜脈竇和心房繼續跳動,記錄其各自的跳動頻率(次·min-1)。經過較長時間的間歇后,心室又開始跳動,記錄心室復跳時間,及蛙心各部分的跳動頻率(次/·min-1)。
[注意事項]
1.結扎前要認真識別心臟的結構。
2.結扎部位要準確地落在相鄰部位的交界處,結扎時用力逐漸增加,直到心房或心室搏動停止。
3.斯氏第一結扎后,若心室長時間不恢復跳動,施實斯氏第二結扎則可能使心室恢復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