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地鼠 Syrian Hamster
一、起源
1930年于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Aharoni博士在敘利亞人工飼養,后來成為研究Leishmania donovani(杜氏利什曼)感染人類內臟利什曼原蟲疾病一個重要的動物模型。
二、主要解剖學特性
1.頰囊
地鼠兩頰各有一長形囊袋
(1)具高度可擴張性,可由兩頰往后延伸至肩胛骨。
(2)頰囊壁薄,具發育良好的血循系統,及淋巴管有顯著的缺失。
(3)頰囊用于貯存食物。
(4)在免疫學上,頰囊具有特有部位可用來進行免疫耐受性研究。
2.腰窩腺(臀部腺)
(1)雄性地鼠較顯著,成年地鼠有深色的色素。
(2)腺體由脂肪腺,末梢毛發及色素細胞等所組成。
(3)腺體被毛發所覆蓋。
(4)此腺體乃用來標記地盤,以及有助于激發交配性行為。
3.褐色脂肪組織
(1)主要位于兩個肩胛骨之間。
(2)主要功能為暖化流經此區域的血液循環。
(3)此功能對于冬眠期很重要
4.牙齒
(1) 齒式 2( I 1/1, C0/0, P0/0, M3/3)=16
(2) 臼齒:恒齒,不持續成長
(3) 門牙:持續不斷地成長。
5.結腸及腎臟
(1) 結腸與腎臟有非常長的絨毛,具吸收與保有水分的功能。
(2) 地鼠為沙漠動物,為保有體內水分,排泄非常濃稠的尿液。
11.胰臟:散漫性分布,如大鼠一樣。
三、繁殖
1.交配方法
(1) 雌地鼠比雄地鼠更具攻擊性,應將雌鼠放入雄鼠籠內。
(2) 成熟雌地鼠每四天排卵一次,排卵時間通常在午夜。
(3) 一雄多雌交配:1雄:5-7雌輪流交配; 集體交配:10雌:3雄關在一起,避免互相打架; 長期同居交配:將發情前之雌地鼠與雄地鼠永久關在一起。
2.妊娠
(1) 在產后五至九天,排卵后期之陰道栓塞消失便可確認懷孕。
(2) 懷孕期約十六天,哺乳18-24天,仔鼠離乳體重35克。
四、飼育
1.可用嚙齒類飼料喂養;每百克體重約消耗12克飼料,10毫升水量;
2.地鼠有嗜食糞便的行為。
五、地鼠應用特性
1.腮囊—其薄膜能夠完全往外翻轉供作實驗研究
2.血管系統研究—腮囊外翻時其血管可以肉眼清晰觀察到
3.腫瘤成長研究—地鼠的腮囊上沒有淋巴液的流注,因此同質(iso-),異質(allo-)及異體腫瘤等皆可在腮囊成長。
4.新生地鼠對于致腫瘤病毒的易感性.
5.心肌病模型。
六、地鼠生理數值
成年公鼠體重 | 8 0 -130 g | 中性球 | 10-42% |
成年母鼠體重 | 9 0 -150 g | 淋巴球 | 50-95% |
出生體重 | 2 g | 嗜酸性球 | 0-4.5% |
體溫 | 37-38 ℃ | 單核球 | 0-3% |
染色體數 | 44 | 嗜堿性球 | 0-1% |
壽命 | 18-24 月 | 血小板 | 200-500×103/mm 3 |
食量 | 10-12 g/100g/day | 血清蛋白 | 4.5-7.5 g/dl |
飲水量 | 8-10 ml/100g/day | 白蛋白 | 2.6-4.1 g/dl |
公鼠性成熟 | 10-14 周 | 球蛋白 | 2.7-4.2 g/dl |
母鼠性成熟 | 6-10 周 | 血糖 | 60-150 g/dl |
發情周期 | 4 天 | 血尿素氮 | 12-25 mg/dl |
妊娠期 | 15-16 天 | 肌氨酸 | 0.91-0.99 mg/dl |
平均窩仔數 | 7 只 | 總膽紅素 | 0.25-0.60 mg/dl |
離乳所需天數 | 20 天 | 膽固醇 | 25-135 mg/dl |
繁殖期 | 10-12 月 | 血清中含鈣量 | 5.0-12.0mg/dl |
呼吸 | 35-135/min | 血清中磷酸量 | 3.4-8.2mg/dl |
心跳 | 250-500/min | 紅血球數 | 6-10×106/mm 3 |
血壓 | 150/110mmH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