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的疾病防治
一、沙門氏菌病
本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是所有普通級實驗動物應排除的一種疾病。
(1) 病原體
沙門氏菌(salmonella sp),為革蘭氏陰性的短桿菌,無芽孢、鞭毛。此菌抵抗力弱,60℃以上和一些常規消毒藥就可將其殺死,但在飲水、土壤和糞便中可存活數月。
(2) 流行病學
傳染源為患病和病死的動物。人和各類實驗動物均可感染,人感染后發生腸道疾病,呈食物中毒癥狀。本病可水平傳播,如通過接觸病死或帶菌的動物以及被污染的飼料飲水而發病,蒼蠅和野鼠是重要的傳播媒介。
(3) 臨床癥狀
急性呈暴發型,看不到任何臨床癥狀動物就大批死亡,往往是下班時一切正常,第二天上班發現動物已有1/3死亡。亞急性表現為病鼠食欲、飲欲減退甚至廢絕,被毛蓬亂無光澤,眼結膜發炎、眼瞼粘合;
腹瀉,糞便呈泡沫狀粘液、黃綠色、味惡臭,嚴重時糞便中帶有血絲,通常可見病鼠腹部膨大,手彈可聽到明顯的鼓音,一般病程二、三周。慢性的有上述癥狀,但癥狀較輕,患鼠逐漸消瘦,二、三周后逐漸恢復。
(4) 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和尸體剖檢作初步診斷,確診須作細菌學檢查。
(5) 防治
加強飼料、飲水、籠具、墊料的消毒,嚴防野鼠、蒼蠅污染飼料、飲水。 飼養室定期消毒。定期進行微生物檢測,發現病鼠和帶菌鼠及時處理。
一般鼠群感染本病,很難徹底排除,需全群淘汰,重新引種。
二、支原體病
(1) 病原體
肺支原體(mycoplasma pulmonis),革蘭氏染色陰性,典型的支原體菌落為圓形,支原體沒有細胞壁,呈多種形態,如圓形、桿狀、放射狀、環狀。它廣泛存在于自然界,能引起人和動植物的多種疾病。
(2) 流行病學
傳染源為發病或隱性帶菌的動物。它主要以呼吸道感染為傳播途徑, 但沒有嚴格的宿主,人、各種實驗動物都可發病,植物也能感染。
(3) 臨床癥狀
大鼠主要引發肺炎癥狀。動物突然發病,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難,有支氣管肺炎或細支氣管擴張和肺膿腫癥狀。病鼠體重減輕,被毛粗亂,常常在飼養盒一角蹲縮。大鼠最易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和關節,感染部位可見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炎癥反應,包括充血、水腫以及漿液性分泌物形成。
- 線蟲-- 概論
- 常見兔病及防治
- Evaluating the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of Avian Species to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 Role of Immune Response in HCV
- Mouse Models for Pre-Erythrocytic-Stage Malaria
- Antigen Identifi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Genome: A Reverse Vaccinology Approach Applied to MenB
- The Pathogenesis of Disease Due to 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 Measurement of Avian Cytokines with Real-Time RT-PCR Following Infection with the Avian Influenza Virus
- Guidelines for High-Resolution Genotyping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Using 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
-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