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鰭豚(Lipotes vexillifer)
關鍵詞: 白鰭豚來源: 互聯網
亦稱白暨鰭。哺乳綱。為我國特產的淡水鯨類。身長1.5~2.5米,體重可達230余千克。吻部狹長成喙狀,上下頜等長。鼻孔縱長形開口在頭頂偏左側,孔緣有活瓣:出水時鼻孔開啟,呼吸;潛水后緊閉。眼很小。前額成圓形隆起。背中部有一低矮的等腰三角形的背鰭。身體背部淡藍灰色,腹部白色。胸部鰭肢一對。尾鰭寬闊水平位,上下擺動游泳前進。牙齒上下頜每側各有31~36個,總共約130個,全呈錐狀,為同型齒。以魚類為食,用牙齒將魚牢固咬住,然后囫圇吞下。它的活動方式是潛水游泳和浮出水面呼吸空氣交替進行,一般潛水10~20秒后,露出水面呼吸一次。視力衰退,而聽覺十分發達,具有發達的回聲定位能力。它發出的聲音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滴答”聲,頻率8~160千赫,起著探測目標的作用。另一類是嘯叫聲,頻率穩定在6千赫,是白鰭豚之間的通訊聯絡信號。繁殖率很低,每胎1~2仔,懷孕10~12個月。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僅產于我國,目前數量日趨稀少,和大熊貓一樣,同為世界上最珍貴的瀕危動物。此外,它的器官構造、聲納系統和超凡的回聲定位能力,對仿生學、生理學和動物學也有重要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價值。
? |
?
推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