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體金制備方面的小Tick總結
1、鑒定膠體金燒制的質量一般有三種:
(1)目測直觀法:金膠溶液不渾濁,無漂浮物,無顆粒沉淀物,在日光燈下觀察溶液中無微小顆粒。或用光電筆透過金溶液成一條直線,無散光現象。
(2)分光光度計光譜測定:波峰越尖,峰寬越窄,說明顆粒更均一、分散性越好。
(3)透射電鏡對金顆粒的形貌進行表觀,直接反映金顆粒溶液有無凝聚,均不均勻,分散性如何。顆粒直徑大小。
科研單位制備膠體金時涉及的加熱器主要有微波爐、電爐、磁力加熱攪拌器。這幾種在科研單位都是比較普及的,但微波爐制備時內面溫度雖比較均一,但在燒制中要將溶液瓶置于外面才能加還原劑,給操作帶來不方便,不能攪拌,且易沸騰噴射出來,影響質量效果。電爐、磁力加熱攪拌器則操作簡便,但其受熱溫度不太均一。
產業化的大公司則基本上采用磁力恒溫加熱包,根據加熱容器的不同選擇不同大小規格的加熱包。它可將整個加熱容器裹住,如燒杯。制備時使溫度得到很好的均一性,方便快捷。建議大家都使用磁力恒溫加熱包。
另:所用的去離子水,其值一定要達到18.2,為避免其它離子的干擾。很多人談到玻璃容器的硅化問題,不硅化其實也可以用,影響不大,但建議大家對一些首次使用新的玻璃容器,加入金膠溶液放置幾天后清洗下就沒問題了。如對玻璃器皿硅化當然是最好了。
關于漂浮的油狀物,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加熱溫度過高。二是玻璃器皿不清潔。(by zhuiyong網友)
2、一直用帶加熱功能的磁力攪拌器制備,進口的和國產的都用過,效果應該比使用電爐要好,因為后者雖然可以通過試驗結束后補加水保持總體積,可少了一個攪拌的步驟,制出的金顆粒可能大小不均。(by zhonghua2000網友)
3、用未硅化過的玻璃三角瓶制備膠體金,偶爾也見油狀物。相比較,制備的比較好的膠體金油狀物很少甚至未發現。如果制備的差,上面的油狀漂浮物就很明顯。用的水是millipore純水(基礎型,進水為公司自制去離子水)。迎著陽光看,偶爾發現水中似乎有結晶,但是純水器指標是正常的。如果用那樣的水制備膠體金,十有八九出毛病。所以現在習慣性的看看水有沒有問題。(by liz135網友)
4、曾經和幾個制水廠的人員交流,他們說三蒸水比不上經過過濾的純水(18.2的),并且,即使是18.2的水,里面也可能含有有機物,因此,水很關鍵。 (by yihai網友)
5、用的是高純水,但也達不到18.2兆歐,一樣用。玻璃器皿不用特意用試劑硅化,可以先煮一次金,然后倒掉,這樣瓶子就可以用于后來煮金了。用電爐加熱的,然后再配一個攪拌器,螺旋槳插到瓶子里攪拌。做的一個產品是這樣的,但另一個產品就不用這么麻煩,就直接電爐加熱,一樣用。 (by xianzjh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