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實驗方法> 免疫學技術> 免疫檢測分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關鍵詞: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家族來源: 互聯網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研究近年來獲得重大突破。日本學者利根川進(Tonegawa)因在免疫球蛋白基因結構研究有突出貢獻而獲得1987年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應用X結晶衍射分析、DNA序列分析和園雙色等技術研究表明,許多細胞膜表面分子和機體某些蛋白分子多肽折疊方式與Lg相似,在氨基酸組成上與免疫球蛋白可變區(V區)或/和恒定區(C區)有較高的同源性,它們可能從同一祖先基因(primordial ancestral gene)進化而來。編碼這些多肽鏈的基因稱為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immunoglobulin gene superfamily),這一基因超家族所編碼的產物稱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

      Ig超家族中某些成員如Fascilin Neuroglian和Amalgam等分子存在于昆蟲中,這表明Ig超家族結構域的多樣化(diversification)在后生動物(Metazoon)進化早期即開始發生,通過基因的復制(duplication)和隨后發生的偏離(divergence)產生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多功能域結構。

    第一節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組成和特點

      一、Ig超家族的組成

      由于細胞表面標志、單克隆抗體以及基因工程技術的應用,發現越來越多的膜表面分子和蛋白分子屬于Ig超家族,主要包括T細胞、B細胞識別抗原受體及其信號轉導分子,免疫球蛋白重鏈和輕鏈,MHC抗原及相關分子,免疫球蛋白Fc段受體,某些細胞因子受體,與神經系統功能和粘附有關的分子,某些粘附分子和分化抗原等(表3-1)。

    表3-1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組成(舉例)

    成 員 分子量

    (kDa)

    Ig結構域類型 人染色體

     定 位

    主要功能
    C1 C2 V
    識別抗原和信號轉導       ?
    Igμ重鏈   4 - 1 14q32.33 識別抗原
    Igγ重鏈 52~58 3 - 1 14q32.33 識別抗原
    Igδ重鏈   3 - 1 14q32.33 識別抗原
    Igε重連   4 - 1 14q32.33 識別抗原
    Igα重連 52~56 3 - 1 14q32.33 識別抗原
    Igκ重連 24 1 - 1 2p12 識別抗原
    Igλ重連 24 1 - 1 22q11.12 識別抗原
    Ig-α(CD79a) 47 (一個Ig結構域)   mIg復合體成分,信號轉導
    Ig-β(CD79b) 37 (一個Ig結構域)   mIg復合體成分,信號轉導
    TCRα鏈 45~60 1 - 1 14q11.12 識別MHC/多肽復合物
    TCRβ鏈 40~50 1 - 1 7q32 識別MHC/多肽復合物
    TCRγ鏈 45~60 1 - 1 7p15 識別MHC/多肽復合物
    TCRδ鏈 40~60 1 - 1 14q11.2 識別MHC/多肽復合物
    TCRγ鏈 25~28 - 1 - 11q23 TCR信號傳導
    TCRδ鏈 20 - 1 - 11q23 TCR信號傳導
    TCRε鏈 20 - 1 - 11q23 TCR信號傳導

    續表1

    成 員 分子量

    (kDa)

    Ig結構域類型 人染色體

    定 位

    主要功能
    C1 C2 V
    MHC抗原及相關分子        
    MHCⅠ類抗原α鏈 44 1 - - 6p21.3 α1、α2結合肽片段, α3結合CD8
    MHCβ2m 12 1 - - 15q21-q22 穩定MHCⅠ類分子α鏈
    MHCⅡ類抗原 α鏈 32~34 1 - - 6p21.3 α1結合肽片段,α2結合CD4
    MHCⅡ類抗原 β鏈 29~32 1 - - 6p21.3 β1結合肽片段,β2結合CD4
    MHCⅡ類抗原 γ鏈 30 (屬IGSF)   參與Ⅱ類抗原功能
    CD1 43~49 1 - - 1q22-q23 TCRγ/δ限制成分?
    Qa/TL重鏈 48 1 - - (小鼠) TCRγ/δ限制成分?
    免疫球蛋白Fc段受體        
    polyIgR 100 - 1 4 1q31-q42 多聚Ig受體(肝細胞上 polyIgR是HBV受體)
      FcγRⅠ(CD64) 70 - 3 - 1q23-q24 IgG Fc高親和力受體
     FcγRⅡ(CD32) 40 - 2 - 1q23-q24 IgG Fc低親和力受體
    FcγRⅢ(CD16) 50~70 - 2 - 1q23-q24 IgG Fc低親和力受體
    FcεRⅠα鏈 25 - 2 - 1q23-q24 IgE Fc高親和力受體
    FcαR(CD89) 60 - 2 - (尚未鑒定出) IgA Fc受體
    細胞因子受體        
    M-CSFR(C-fms) 165 -4 1 5q33.2-q33.3 細胞因子受體
    (CSF-1R)(CD115)        
    SCFR(C-kit)(CD117) 145 -4 1 4q31-3 細胞因子受體
    IL-1RtI(CDw121a) 82 - 3 - 2q12 細胞因子受體
    IL-1RtⅡ(CDw121b) 68 - 3 - 2q12 細胞因子受體
    IL-6R(CD126) 80 - 1 -   細胞因子受體
    G-CSFR 150 - 1 -   細胞因子受體
    PDGFR 180 - 4 1 5q31-q32 細胞因子受體
    FGFR 130 (3個Ig結構域)   細胞因子受體
    gp130(CDw130) 130  (屬IGSF)   細胞因子受體
    VEGFR   (7個Ig屬結構域)   細胞因子受體
    粘附分子和分化抗原        
    CD2 50 - 2 - 1p13 LFA-3(CD58)配體
    CD4 55 - 1 2 12pter-q12 結合MHCⅡ類抗原
    CD7 40 - - 1 17q25 T細胞活化
    CD8α鏈 34 - - 1 2p12 結合MHCⅠ類抗原
    CD8β鏈 30 - - 1 2p12 結合MHCⅠ類抗原
    CD19 95 (2個Ig樣結構域)   B細胞活化

    續表2

    成 員

    分子量

    (kDa)

    Ig結構域類型 人染色體

    定 位

    主要功能
    C1 C2 V
    CD22(MAG類似物) 130/140 - 5 - ? B細胞粘附
    CD28(同源二聚體) 90 - - 1 2q33-q34 T細胞活化,結合CD80
    CTLA-4(CD28類同物)   - - 1 2q33-q34 活化CTL
    PECAM-1(CD31) 140 - 6 -   粘附
    CD33 67 (2個Ig結構域) 19q13 髓樣細胞粘附?
    CD48(blast-1) 41~45 - 1 1 1q21-q23 B細胞粘附,結合CD2
    ICAM-3 (CD50) 124 - 5 -   LFA-1配體
    ICAM-1(CD54) 80~114 - 5 - 1q LFA-1配體(鼻病毒受體)
    LFA-3(CD58) 40~65 - 2 - 1p13? CD2配體
    CEA(癌胚抗原)(CD66e) 175~200 - 2~6 1 19q13.1-q13.2 粘附作用?
    B7/BB1(CD80) 60 (2個Ig結構域)   B細胞活化抗原,結合CD28
    B7-2(CD86) 80 (2個Ig結構域)   活化T細胞,結合CD28
    Thy-1(CDw90) 17.5~18.7 - - 1 11q23 T細胞活化和粘附
    CD96(TACTILE) 160 (3個Ig結構域)   T細胞激活
    ICAM-2(CD102) 60 - 2 -   LFA-1配體
    VCAM-1(CD106) (血管細胞粘附分子-1) 110 - 7 -   VLA-4配體
    MRC OX-2 41~47 - 1 1 3  
    妊娠特異性蛋白 54~72 - 3 1 19q13.2-13.3 粘附作用?
    α1BgP(血清α1膽汁糖蛋白) 63 - 5 -   (與CEA結構相似)
    BMLP(基底膜連接蛋白) 44.5~48.5 - - 1   粘附
    脊髓灰質炎病毒受體(PVR)與神經組織細胞粘附及其它功能有關 67 - 2 1 19q V區與PV結合
    NCAM(CD56)(神經細胞粘附分子) 97~220 - 5 - 11q23 神經細胞粘附
    NCAM-L1(神經細胞粘附分子-L1) 200 - 6 - (小鼠) 軸索成束和延長,神經元的移行
    MAG 67/72 - 5 - (大鼠) 髓鞘形成中軸索和神經膠質的相互作用
    (大鼠髓鞘磷脂相關糖蛋白) 外周髓磷脂糖蛋白(po myelin protein) 28~30 - - 1 (大鼠) 使髓鞘質緊密

      從表3-1中可以看出,不同組Ig結構域的類型和數目有以下特點:

      (1)識別抗原和信號轉導組中,Igμ、γ、δ、ε和α重鏈各含1個V區,3~4個C1區;Igκ、λ輕鏈各含1個V區和1個C1區;TCRα、β、γ和δ鏈各含1個V區和1個C1區;CD3γ、δ和ε鏈只含1個C2區(CD3ξ和η鏈結構與IGSF無同源性)。

      (2)MHC抗原及相關分子只含1個C1區,Qa/TL或CD1與β2m組成異源二聚體與MHCⅠ類抗原結構相似,MHCⅠ類分子α1、α2結構域,MHCⅡ類分子α1、β1結構域具有多態性,但其結構不屬于IGSF。

      (3)免疫球蛋白Fc受體基因均定位于1號染色體,除polyIgR外,其余IgFc受體的Ig結構域為2~3個C2區。

      (4)IL-6Rα鏈、gp130和G-CSFR的胞膜外結構除N端各含有1個C2樣區外,靠近胞膜側各有一個紅細胞生成素受體超家族結構域,此外,還有2~4個纖粘連素結構域。

      (5)與神經組織細胞粘附有關的粘附分子中絕大多數含有5個或6個C2區。

    推薦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