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氨芐青霉素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初步鑒定
(1.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北京100089;2.北京農學院動物科技系,北京102206; 3. 新疆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52) 摘 要:利用碳化二亞胺(EDC)法將氨芐青霉素(Ampicillin,AMP)與匙孔嘁血藍蛋白(mcKLH)偶聯制備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應用雜交瘤技術將免疫鼠脾細胞與小鼠骨髓瘤細胞(SP2/0)融合,建立分泌氨芐青霉素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細胞株。同上方法將氨芐青霉素連接到陽離子化的牛血清白蛋白(cBSA)上制備檢測抗原,對AMP-KLH偶聯物免疫小鼠產生的抗體進行檢測。通過對雜交瘤細胞培養上清的檢測、鑒定,篩選出8株高親和力的雜交瘤細胞株,用其制備的腹水ELISA效價達到2×10 6 ,純化后的單克隆抗體(McAb)可以應用于氨芐青霉素殘留的快速檢測。 關鍵詞:氨芐青霉素;單克隆抗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青霉素類藥物是歷史上最悠久的抗微生物藥物,同時也是品種最多和最重要的一類抗生素。目前仍是動物和人類最常使用的抗生素之一。其作用機制是抑制細菌黏肽轉肽酶的活性,阻止細胞壁的形成,從而呈現很強的殺菌活性。青霉素類藥物的結構特點是含有β-內酰胺環母核,在動物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如用于控制奶牛的乳腺炎,治療尿道、生殖道、胃腸道和呼吸道感染。隨著青霉素類藥物的廣泛應用,也帶來一些諸如過敏反應和耐藥性等副作用,因而許多國家對動物使用青霉素類藥物和動物食品中青霉素類藥物的殘留實行嚴格的監控措施。 關于青霉素類藥物殘留的分析方法已有大量報道,由最初的微生物生長抑制試驗,發展到比較靈敏的儀器分析法 [1-3] 。目前比較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免疫分析法和微生物測定法,其中HPLC靈敏、高效,為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方法,但需要特殊的檢測儀器,微生物測定法非常簡便,一般實驗室均可應用,因而目前使用非常廣泛,但其靈敏度不高。免疫分析法是將抗原抗體反應與靈敏的檢測系統結合而成的一種簡便、快速、敏感的分析方法,目前雖剛起步但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4] 。近幾年也發展出一些新的檢測方法如毛細管電泳法 [5] 和青霉素受體蛋白試驗 [6] ,結果也能達到最大殘留限量(MRL)標準,但未被廣泛使用。目前國內對青霉素殘留的檢測幾乎都是借鑒國外的HPLC方法 [7] ,而使用青霉素單克隆抗體的免疫學方法檢測青霉素殘留尚未見報道。本研究旨在應用雜交瘤技術建立能穩定分泌抗氨芐青霉素(AMP)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細胞株,為下一步建立氨芐青霉素快速檢測方法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氨芐青霉素(AMP)、牛血清白蛋白(BSA)、弗氏佐劑、PEG溶液、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標記的羊抗鼠IgG,HAT和HT溶液購于Sigma公司;DMEM低糖干粉培養基、優等胎牛血清,購于Hyclone公司;EDC偶聯試劑盒購于Pierce公司; Balb/c小鼠購于軍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中心;SP2/0骨髓瘤細胞為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畜牧所高技術實驗室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