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實驗方法> 蛋白質技術> 其他技術>膠體電泳法方法步驟

    膠體電泳法方法步驟

    關鍵詞: 膠體電泳法 方法步驟來源: 互聯網

    SDS 平板膠片鑄造︰

    1) 整理出兩組玻璃片及白板鑄膠組合,先用酒精拭凈,并選擇合適的間隔條(0.75 mm) 組合起來。請熟悉鑄膠三明治組合的正確組裝方式,以免灌入的膠液漏出來。

    2) 三明治組合后直立站好,準備所要濃度的SDS 膠體溶液如表4.2. 兩片0.75mm 厚的平板膠片約需10 mL 分離膠體溶液,以及5 mL 焦集膠體溶液。APS液到最后才加入,未加APS 以前可在真空中抽去溶液中的氣體。

    配制兩片0.75 mm 膠片所需膠體 (mL)

    3) 以上分離膠體各成份在小燒杯中混合均勻后,可直接沿著玻璃一側倒入鑄膠組合到預定高度 (約八成高),勿陷住氣泡;再輕輕加上一層isopropanol. 也可使用滴管慢慢加入膠體,同樣勿注入氣泡。

    4) 約30 min 可凝結,以濾紙吸去isopropanol,同法倒入焦集膠體溶液,要加到滿;盡快插入樣品槽齒模,注意不可有氣泡陷在膠體中。一般在凝膠完成后,膠體與所加的水層的間,會出現清楚的直線界面,但因為背景為白色,較不易觀察的。

    5) 再度凝結后取下齒模即可使用。若不立刻使用,則把整個膠片組合用保鮮膜包好,膠面上方加一水層,勿使干掉,在4℃約可放1~2 周。

    電泳方法︰

    6) 若膠片組合保存于4℃,則要等待膠片完全回復室溫,才架到電泳槽。膠片一定要完全回溫,否則在進行電泳時,玻璃會因熱脹而破裂。

    7) 取F液稀釋成一倍溶液,并加SDS成為0.1%;先倒入下方的正極槽,注意不可有氣泡黏在膠體,然后倒入上方的負極槽。用微量針筒或微量移液器一個一個清洗樣本槽,除去殘留在槽內的膠體 (刷牙)。刷牙的動作很重要,而且要徹底,否則注入樣本時,會有大麻煩。又因為白色氧化鋁板乃白色背景,不容易看出樣本槽的位置,可用Hoefer 所附的透明樣本槽位置模板,作為指引,順便可練習樣本添加的動作。

    8) 取蛋白質樣本溶液,加入同體積E 液,以及適量追蹤染料bromophenol blue,混勻后在100℃加熱10 min.放冷短暫離心后即可依次以微量移液器注入樣本槽,樣本體積可自斟酌,但要記好位置及體積;通常都使用5~15uL.注入樣本時,盡量把針頭或吸管伸到樣本槽底部,但不要觸到樣本槽底的膠面,則可以使得樣本所占的體積最小,分離效果較好。

    9) 裝上電源蓋,以100~150 V進行電泳,最高可加至200 V,視實驗的緊急程度,以及膠片發熱的情形而定。通電后兩極附近會立刻產生無數細微氣泡,是通電的特征。

    10) 追蹤染料很快進入膠體,開始焦集成藍色細線,并向下泳動,大約1 h 可泳動到底邊,中止電泳,除去電源蓋。有些分子量較大的樣本,或使用濃度較高的膠片,可以等到藍色細線泳出膠體才停止。

    膠片染色法:

    11) 取出膠片組合,使玻璃板向上,先除去兩側間隔條,再以扁形藥匙輕輕撬起玻璃,膠片則留在白板上。切除焦集膠體,并在分離膠片的右上方截角做記號 (區別膠片的左右)。

    推薦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