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和健康息息相關
粗多糖含量測定中標準品的選擇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5-08 10:36:44
多糖是存在于自然界的醛糖和(或)酮糖通過糖苷鍵連接在一起的聚合物(一般10個以上)。多糖是一切有生命的有機體必不可少的成分,它與維持生命的種種生理機能有著密切的聯系。用于粗多糖含量測定的方法有很多,一類是利用了多糖的還原性,測定還原性多糖的方法有3,
5-二硝基水楊酸鹽(DNS)比色法和Somogyi-Nelson法。另一類測定方法,也是現在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利用多糖在強酸性條件下脫水生成糠醛或其衍生物,然后再與酚類或胺類化合物縮合,生成有特殊顏色的物質的這一性質進行測定,這類方法有地衣酚-硫酸法、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
苯酚-硫酸法是用得較多的方法,苯酚-硫酸試劑可與游離的寡糖、多糖中的己糖、糖醛酸起顯色反應,己糖在490
nm處有最大吸收值,吸收值與糖含量呈線性關系。此法是先用標準糖制作標準曲線后,再通過多糖的顯色反應測定吸光度,然后根據其在曲線上的位置推算出多糖的濃度從而推算其含量。此法操作簡單、快速、靈敏、重復性好,對每種糖僅需制作一條標準曲線。蒽酮-硫酸法是另一種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糖類遇濃硫酸脫水后生成糖醛或其衍生物,可與蒽酮試劑縮合,反應后溶液呈藍綠色,于620
nm處有最大吸收,顯色深度與多糖的含量呈線性關系。
目前,在制作標準曲線的標準品的選用上普遍存在爭議。葡萄糖因為其低廉的價格和方便的來源,一直是研究人員的首選。但當我們深究比色法的原理,發現其本身不能區分單糖和寡糖,所以它的測定結果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標準品的選擇。此外,比色法通常用濃硫酸短時間水解粗多糖,對于分子量較小的粗多糖,高濃度的硫酸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將其水解成寡糖和單糖,但當粗多糖的分子量較大時,水解是很難控制的。比如對香菇粗多糖(分子量500,000~1,000,000)的完全水解就需要4M
HCl或2M
H2SO4于100℃作用3-6小時。因此如果用葡萄糖做標準曲線,勢必對粗多糖樣品中大分子部分的測量帶來很大的誤差。所以,國內外的學者的研究數據表明:1)對于比色法測定當標準品與被測樣品的結構類似時,得到的結果要準確得多[1];2)用葡萄糖做標準品和用葡聚糖做標準品測粗多糖含量時,前者測的結果不同程度的偏高[2,
3]。這樣看來,用葡萄糖作為測定多糖含量的標準品是不合適的。
認識到這一事實,人們開始逐漸改用葡聚糖作為測定粗多糖含量的標準品,最為廣泛使用的是分子量為500,000的葡聚糖(經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驗證)。百特純大分子科技有限公司(Putus
Macromolecular Sci.&
Tech..Ltd)是主要從事碳水化合物大分子領域的新品研發及應用的國際公司,制造并提供高質量、高純度、高均一性的具有特定分子量和支化度的碳水化合物大分子標準品及其相關產品。我公司采用β-葡聚糖含量最高的燕麥作為原料,提取的燕麥葡聚糖是一種β-(1,
3)和β-(1, 4)糖苷鍵連接而成的線性多糖,我們使用先進的工藝和技術對粗多糖進行分級,得到分散度極窄(1.01-1.05)的,分子量范圍從10,
000到1, 800,
000的單分子量燕麥β-葡聚糖標準品,不含淀粉、蛋白質等雜質,水溶性好,穩定性高。更寬泛的分子量,更窄的分散度,更有競爭力的價格,這無疑緩解了目前國內在粗多糖含量測定中多糖標準品一品難求的局面,為獲得更準確的實驗結果和更穩定的實驗數據提供了有力保證。
參考文獻
[1] M.B.Hall. Challenges with nonfiber carbohydrate methods.
Animal Science. 2003, 81:3226- 3232
[2] 胡居吾,范青生,肖小年. 粗多糖測定方法的研究. 江西食品工業. 2005, 1
[3] 李明元. 真菌粗多糖測定方法的研究. 食品研究與開發. 2007, 5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標準品粗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