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朱老師實驗室的科研經驗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9-25 16:25:18

    你們剛從本科畢業,對于科學研究可能還感到神秘,可能認為搞科學研究的人個個智力超群,對于科學家可能還有一種發自內心的仰視。的確,在很多時候,科學研究需要“靈性”,但如果你沒有頂尖聰明的腦袋也不要緊,因為現代科學研究已逐漸傾向于職業化、程序化與規程化,在某種程度上你只要按規程辦事就可以了,跟聰明與否關系不大。如果你經歷了嚴格的科學研究培訓,即使智商平平也依然可以做出可喜的成就來。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在新生入學時開設十個培訓專題的原因之一。

          下面言歸正傳,開始“文獻閱讀”專題的探討。我把本次專題討論的題目定為“文獻閱讀與科研訓練”,內容主要針對碩士研究生,希望對在座的博士新生也會有所幫助。我主要講三點:文獻閱讀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文獻閱讀的基本技巧,以及文獻閱讀需要注意的幾點事項。

    (一)文獻閱讀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研究生3年需要學習和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基本禮儀與學術規范,基本實驗技能(包括濕、干實驗),閱讀與寫作能力,報告與答辯能力,提煉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在研究生學習、研究過程中,文獻閱讀是一項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它幾乎融匯于研究生培養的各個主要環節,與研究生各項能力的發展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文獻閱讀能力的培養很重要!

            我們為什么要閱讀文獻?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你也許無法回答全面。其實,我也回答不全,這里我只能根據我多年來的體會簡單地談談文獻閱讀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從大的方面講,當代科學研究早已不同于牛頓、達爾文時代,從零(空白)建立科學大廈的可能性基本為零,我們從事的每一項研究都只能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如果我們想要在科研上有所建樹,我們必須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行。如果你沒有大量文獻閱讀的積累,你肯定爬不上巨人的肩膀,更談不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采摘碩果或仰望星空。從小的方面來說,通過讀文獻可以讓你充分了解研究小方向上的歷史發展和前沿動態,能粗略判斷自己的研究大致處于什么位置。人們常說,基礎研究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每一項基礎研究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或多或少都是獨特的。如果文獻調研不充分,你就無法做出獨特的研究。所以,文獻閱讀的一個作用是避免重復選題,避免重復研究。在研究生期間,文獻閱讀最直接的作用是模仿學習,在閱讀中仔細體會別人論文的行文思路,既包括語言文字、句式的組織,也包括論文邏輯結構的組織和表達。此外,文獻閱讀可以體會如何提煉科學問題、如何解決科學問題等,在思維方式、研究方法等各個方面都能得到最直接的訓練。這些就是我對文獻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

    (二)文獻閱讀的基本技巧

            下面我簡單談談如何進行文獻閱讀。不過,每個人學習、做事的方式和習慣都不完全相同,下面的這些建議不希望你們照搬,我希望你們能盡快建立適合你自己的文獻閱讀方法和技巧。

            對于碩士新生,你們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遺憾的是,我不能給你提供快速提升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捷徑,我個人認為也沒有什么捷徑。具有四、六級水平不能保證一開始就能順利閱讀專業英文文獻,因為專業文獻有它自己的特點。掌握一定的專業詞匯量、熟悉專業文獻的特點,當你翻過這個門檻后,你就會發現專業文獻的閱讀其實很簡單,相比于很多其他類型的英文文章,專業文獻的閱讀反而更為容易。這個過程你必須自己親自經歷,這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下面給你們提供一些建議,你們可以選擇性地采納。

            文獻閱讀的第一個階段就是跨門檻階段,這個階段你的閱讀速度可能很慢,可能無法理解文章的全部內容,不要緊,這是正常現象,你要做的就是堅持去讀。不過,我的建議是,剛開始閱讀的文獻最好是你導師提供給你的經典、高質量的文獻,因為開始閱讀必然是一種細嚼慢咽的精讀,這些文獻會給你留下經久難忘的印象,如果文獻質量太差會給你造成不良的影響。

            當你跨過文獻閱讀的門檻后,建議你根據不同的目的,對不同的文獻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跟你課題直接相關的高質量文獻依然要采用精讀的方式,對于其他更多的文獻,建議采用泛讀的方式。泛讀就是快速瀏覽,對文章的重點有選擇的進行跳讀,泛讀的目的就是獲取信息,只需知道文章的主要發現和結論即可。對于重點文獻要采用精讀的方式,精讀與泛讀的本質差別不在于閱讀速度的快與慢,而在于你是否將思考融入閱讀過程。精讀的主要目的是要把文章的內容真正消化掉,要轉化為你自己可以運用的東西。我把精讀的方式分為三種,它們包括“驗證型閱讀”、“挑刺型閱讀”和“總結歸納型閱讀”。

            什么是“驗證型閱讀”?就是拿到一篇好文章,暫不看文字內容,先把圖和表挑出來,你根據圖和表的內容想想你來寫這篇文章,你會怎么寫,包括大的結構框架、組織邏輯,以及如何引入問題,如何進行結果陳述,如何引申出結論等,然后再看作者是怎么做的,反復體會你想的和你看的有哪些不同。當你的想法和作者的雷同程度越來越高,你的水平也在不知不覺之中越來越高。這種“圖表——思索——驗證”的閱讀對提升思維非常有效。你想,當你做實驗后得到的就是幾個表、幾個圖,如果有意識地經過了“驗證型閱讀”的訓練,你就會知道該怎么從更高、更好的角度來寫你的文章。同樣的數據,有的人可以發10.0的文章,有的人可能只能發5.0的文章,為什么有這種差別?這種差別其實就是在平時閱讀文獻的過程中慢慢積累出來的。

            “挑刺型閱讀”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精讀方式。挑刺就是找不足,能挑刺說明你不僅消化了文章的內容,而且還能比作者看得更深、更遠。很多高檔次雜志經常會刊出針對新文章的評論性短文,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挑刺型閱讀。“挑刺型閱讀”可以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如果你立志于從事科學研究,撰寫課題申請書是必須的能力之一。課題申請最重要的就是有新的idea,“挑刺型閱讀”可以為你今后從事科學研究的選題提供良好的訓練。

            “歸納總結型閱讀”是一種宏觀視野下閱讀,是對多個“單”研究的歸納性思考,是對本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的總結和把握。每個人都可以總結,但要真正總結到位并對發展趨勢進行合理、準確的預測卻需要很強的能力,一般初涉研究的碩士很難達到這一水平,往往只有同學們常戲稱的“大牛”才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但是,我仍然鼓勵你們對你閱讀過的文獻進行嘗試性的總結分析,因為大牛不是天生的,也是從研究生開始慢慢煉出來的。我希望你們當中今后也能出幾個大牛,讓我們老師也沾沾光,萬一大牛不行,出幾個中牛也可以。

            另外,我還有幾條建議:
           1、泛讀與精讀相結合
           2、文獻數據庫與搜索引擎相結合
           3、對于應用研究和部分應用基礎研究,還要結合專利數據庫。
           4、雜志論文與書籍、學位論文相結合
    (三)文獻閱讀的幾點注意事項
           1、高水平的研究基本上都是英文的,所以你們要盡快完成從中文文獻到英文文獻的過渡
           2、閱讀文獻的質量與檔次決定你視野的深度與廣度,精讀必須讀高檔次的文章
           3、不要將第一年課程學習與第二、三年截然分開,文獻閱讀應始于第一年
           4、注意最新文獻與實際實驗有1-2年的時間滯后性
           5、忌用文獻填充硬盤,不做收藏家
           6、但是,有用的重點文獻還是要分類保存,甚至做好總結和記錄

     


    TAG:

    hongjingzi 引用 刪除 hongjingzi   /   2010-09-25 16:46:47
    5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歷

    « 2024-10-17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4501
    • 日志數: 20
    • 文件數: 25
    • 建立時間: 2009-12-18
    • 更新時間: 2011-08-24

    RSS訂閱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