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科研,那情緒就像坐過山車.實驗怎么都不出結果時候,查文獻,核對試驗筆記,分析細節,幾近崩潰.尤其是長期不出結果時候,有時候就開始問自己是否該放棄這一想法.
第一次,費了很久,總是得不到產品.按理類似反應應該可以的,就是收率多少的問題.后來才發現,原來反應比文獻快太多了(文獻1-2小時),咱這個瞬間結束了,時間長了會進一步生成副產品.知道原因了,調節條件就快多了.期間老板都勸我放棄了,但我根據試驗分析鍥而不舍,搞定了.
第二次,又是費了很久,選擇的保護基團總是不起作用,老板此前用過類似反應.我優化了很多條件,產品很是怪異,很難得到純品.終于得到了,一分析不對.最后我放棄了,換一個新的保護基團成功了.
第三次,很快就得到產品,一放大試驗的量,試驗結果不穩定,費了很久.以前行,為什么現在不行?恐怕這個搞化學的都能遇到,其實知道肯定是哪個環節出錯了.具體是哪,這可就費腦子了.不過還好搞定了,放大試驗也能穩定了.就是剛來的人告訴他試驗具體步驟也能輕而易舉重復了。
其實,做實驗就是遇到新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的過程.這過程不斷補充新知識,有時候也是挑戰人毅力和判斷力的過程.每次遇到問題,我自己都覺得費那么長時間不好意思了,老板總是安慰"That's
the chemistry".
有段時間的心情就是,今天累死了還是失敗了。回家的路上不斷分析可能原因,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到家時候感到明天又有新希望了。周而復始,既有黎明前黑暗的感覺,又有這化學這么折磨人的感覺。待到徹底成功時候,不覺常常出一口氣,來不及有高興,又投入明天的期待中了。
俯仰拾天地,唯興趣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