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畢業生——鍛煉身體的境界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9-17 11:16:04
畢業會上,大凡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沖突不是那么尖銳的,都會說些體己的話。所謂人之將走,其言也善。這句話本意是鳥之將亡,其鳴也哀。我這里轉借一下,把生命的消亡延伸為長久的分別,發現也仍然適用。有些學生愿意就自己的未來走向向老師征詢一下意見。對此,我的回答也很簡單。
我常常對學生說:“你們知道我是怎么看你們是否胸存志向,是否前程燦爛的嗎?我的判斷很簡單,我只看你們如何鍛煉身體就知道得八九不離十了。”為什么說得這么肯定呢?道理很簡單,窺一斑而見全豹。身體是革命的唯一本錢。一個連自己的健康都不懂得保護的人,如何指望他去造福更多的人呢?
保護身體健康就是鍛煉身體。這個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人生最能享受和揮霍的階段,卻能不接近香煙烈酒和賭局舞場。
第二重,人生最富體能和精力的階段,卻能不中斷強筋健骨和怡情養性。
第三重,人生最為黯淡和壓抑的階段,卻能不忘記忍辱負重和養精蓄銳。
我們的生活當中,可以看到不少即使平常不曾參加體育鍛煉的人,也能給人精神飽滿,意氣風發的印象。他們大多便是在人生最能享受和揮霍的階段,也能不接近香煙烈酒和賭局舞場。單是這一重境界,就足以修身養性了。然而遺憾的是,在人生韶華最為燦爛的青春里,在人生最能享受和揮霍的階段,我們身邊的絕大多數同學卻飲食無度,生活混亂,香煙烈酒,賭局舞場無所不在。這個是無法用簡單的嗜好和興趣來加以掩飾的。這些人中,即使偶有翹楚,也定會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嘆息。這第一重境界就無情地將一成以上的少年分隔而去。
如果能夠說,在中學階段,我們看到的同學當中,那些慣于沉醉于聲色犬馬的同齡人還是少數,那是因為未成年人自制力尚未發育完全。等去了大學求學了,到了一代社會青年的人生道路分化得最為集中的階段,就會發現上述煙酒賭舞已經上升為同學之間最為普遍和最為時髦的消遣方式。我們無法簡單地判斷,大學生居然仍未成人。我們只能說,那些肯在嚴冬的清晨早起,去操場鍛煉身體的同學,心里頭一定有一團烈焰在燃燒。只是我們不能感覺到那賴以在他們胸膛熊熊燃燒著的究竟是怎樣的柴薪。我看好那些直到大學畢業的最后一天也不曾放棄這樣艱苦鍛煉的同學,他們用心地積存著健康這筆財富,是為的留待來日支付給他們的雄心壯志的。那些即使在人生最富體能和精力的階段,也能不中斷強筋健骨和怡情養性的人,必定目光如炬、炯炯有神,絕非庸碌之輩。這第二重境界將撇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知識青年。
即使衣食無憂的大學階段,都很難找到那些一貫嚴于律己地鍛煉身體的同學。那么可以想而知,當生活出現重大變故,生活前景變得不再明朗,心頭時常壓著沉甸甸的心事的時候,即便是那意志堅強的人,也常常會出現暫時的懈怠。那些能在此刻,在人生的逆境里,在人生最為黯淡和壓抑的階段,都能不忘記忍辱負重和養精蓄銳的人,終非等閑之輩。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堅定信念和執著追求的人,在如此逆境中,用什么來支撐過分負重的人生脊梁。這第三重境界里便是那些碩果僅存的未來世界的的社會中堅和國家棟梁之才。
在一個崇尚努力和奮斗的社會,這樣的人生軌跡,好似數學家手里過分簡化的關于人類社會個體發展的理想數學模型。然而遺憾的是,當今社會,這個模型所受到的制約和扭曲的程度,卻大大超過了人們的預期。幾千年沿襲而下的思想束縛,凡事分個三五九等的社會等級,個人家庭背景和關系圈子,凡此等等,讓這個模型不再具有普遍預測的功效。
盡管如此,我依然相信這個模型的長久生命力。因為我相信社會始終是要前進的。當這個模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那天到來的時候,便是這個社會的文明突飛猛進和躍遷到全新階段的時候。即使那時候我已經邁入耄耋之年,我還是為心中能有這個僅有的一點信念而無悔一世蹉跎。我還是為千年以前的詩人劉禹錫所吟唱過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而共鳴和欣慰。
我未能親臨自己曾教過的學生的畢業歡送會,就讓我用這個文章為他們送別吧!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境界畢業生鍛煉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