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項目為山東省科學院基金項目。應用于農副產品的加工及其深層次開發。該研究內容如下:
1 牛蒡的成分分析與評價
利用現代分析手段,分析了牛蒡的營養成分,所得基本數據,為評價牛蒡營養價值和牛蒡的深層次的開發提供依據。研究結果每100g含水分約83.5g,蛋白質2.1g,脂肪0.2g;每100g鮮牛蒡中含VB10.20mg,VB20.45mg,尼克酸4.37mg,VC6.02mg;另外,牛蒡中還含有鉀114.4mg、鈣46.2mg、鎂73.8mg、鐵49.7mg,并含有一定量的銅、鋅、錳、硒等元素以及菊科植物中特有的菊糖,具有較高營養價值和醫療保健作用。提取分離牛蒡中的揮發性成分共鑒定出23種,其中醛類化合物4種,萜類化合物3種,烷烴、炔烯類化合物7種,有機酸、酯化合物8種,醚類1種,牛蒡的特殊氣味成分應為醛類和萜烯類化合物。可以看出牛蒡的營養較為豐富和全面,是一種較好的天然營養食品資源,很值得進一步研究開發利用。
通過牛蒡干料與高粱、玉米、瓜干的研究比較,發現牛蒡無論從營養成分還是從相關的物理形質適宜釀制白酒,可與高粱相媲美,是一種優質的釀酒原料。該項研究為進行小試、中試,制定合理的工藝及參數,分析解決研究過程出現的問題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2 中試發酵技術
篩選對菊糖有較強酶活力的黑曲霉,并進行純種擴大培養,然后接種到制曲原料,混合制曲。中試生產通過二次原料處理,合理配料,雙輪底發酵的工藝,有效驅除牛蒡的邪雜氣味,降低甲醇、雜醇油的含量,生產出優質的基酒,再經過科學催陳,精心勾兌,生產出無色透明,酒香濃郁,口感柔和協調、牛蒡風格突出的牛蒡酒。同時加強對基酒的分析研究,鑒定出36種成分,為酒的陳化,勾兌提供依據。中試研究合作單位是山東省蒼山保健品廠,年產牛蒡酒1000噸的設備生產能力。截止99年底連續中試4個月,每批投料500kg,自中試后已正常進入生產。經山東省食品質量監督檢驗站、蒼山縣衛生防疫站和蒼山技術監督局檢測,各項指標全部合格。
牛蒡屬于菊科,牛蒡屬,兩年生草本植物,以肉質根為產品,藥食兩用。 本草記載牛蒡具有祛風熱、消腫毒,治頭暈咽痛、齒痛咳嗽、消渴(即糖尿病)、癰疥等。我省的牛蒡資源豐富,僅蒼山縣就有8萬多畝,年產量30多萬噸。我省的牛蒡主要出口日本和韓國。由于目前我省僅僅將牛蒡作為一種原材料出口,受到外商多種限制,壓價收購,使農民的利益受到極大損失,1999年該縣有10多萬噸不能出口而被廢棄,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蒼山已被國務院授予“中國牛蒡之鄉”,力圖通過開展牛蒡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研究,來改變目前僅作為一種原材料出口的現狀,增加農民收入。衛生部已批準牛蒡作為食品新資源,鼓勵其深加工研究,我們根據省科技發展計劃的精神要求,開展農副產品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我省是白酒的生產和消費大省,在國家限制糧食生產白酒的情況下,利用牛蒡生產白酒,不僅做到了產品的新、奇、特,而且還充分利用了豐富的牛蒡資源,該項產品的開發,將形成蒼山農副產業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