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武漢三名女嬰性早熟”的病例經《健康時報》報道后引發社會強烈關注。記者了解到,武漢三名女嬰家長稱自己的孩子食用圣元奶粉,因此她們懷疑是圣元奶粉惹的禍。
另一方面,國內奶粉市場再起“波瀾”。近日,一則“圣元奶粉疑致女嬰性早熟”的報道引起消費者的廣泛關注。昨天,圣元營養食品有限公司在其官網上發布“致媒體的公開信”表示,圣元公司生產銷售的產品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違規物質的行為。同時,圣元方面已委托律師準備對刊播消息的兩家媒體提起上訴。
而作為官方的聲音, 國家藥監局負責藥品檢測的中國藥品檢驗總所負責檢品受理業務的工作人員稱,除某些保健食品之外,目前我國藥檢部門尚未開展食品檢測業務,“要檢測奶粉中的激素成分,現在肯定不能送檢,而且不受理個人申請”。國家質檢總局授權的兩大國家級乳制品質量檢驗中心工作人員均表示,無法對奶粉進行激素檢測。兩家機構均表示,“我們只能檢查奶粉國家標準里面規定的項目,激素并不在其中。”
看來,我國的有關機構是明顯幫助奶粉生產的企業的。因為,牛奶和奶粉中含有雌激素是一個事實,并不需要添加的。這一點,我是知道的,因為曾經有一位預防醫學專業的本科學生,曾經來找我討論,他想檢測一下市售牛奶中雌激素的含量,想需求我的支持與幫助。不過,由于經費有限,且我當時對牛奶的雌激素沒有太大的興趣。同時,我知道奶牛能夠產奶就是因為其體內雌激素的作用,牛奶中有雌激素一點也不奇怪,所以,我沒有支持他。畢竟,我們不能做所有的事。
有文獻報道(袁麗君。牛奶中的雌激素及其安全性。國際內科學雜志2007年4月第34卷第4期),牛奶中的雌激素為食物源性雌激素,可被人體吸收,是環境雌激素的一種。有美國學者報道,環境激素與近20年來男孩尿道下裂和女孩乳房早發育有一定的關聯。我國學者張樹成等在分析男性精液質量的變化時發現,在過去15
年間里,男性精子質量下降、數量減少,可能與環境雌激素有關。Remesar等計算人類飲食中雌酮吸收率,發現46.6%來源于乳制品。據測量,如每天消費一杯牛奶,將有700
ng的硫酸雌酮被攝入,該數量比健康成年男性循環中的雌激素高500~1
000倍。Ganmaa等用逐步回歸法分析了40個國家飲食與女性乳腺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相關性,推測牛奶和乳制品中雌激素與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有關。對大量的文獻分析后認為牛奶中的脂肪和鈣不能完全解釋前列腺癌的發生,提出牛奶及乳制品中的雌激素可能為前列腺癌發生的誘因之一。
動物實驗表明,注射雌二醇(牛奶中可能含有的雌激素形式)后可出現GnRH脈沖間隙減少,陰道開口及首次發情時間提前,認為雌二醇可影響新生雌鼠大腦中與性激素分泌有關細胞的分化,導致性早熟.
而且,由于奶牛的品種改良,飼料成分改變,現在消費的牛奶中雌激素水平較100年前有明顯增加。不僅如此,我國的網絡上,還可以輕易買到給奶牛催奶用的藥物(http://b2b.hc360.com/supplyself/41217618.html),其成分中不僅含有黃體酮、苯甲酸雌二醇等激素成分,更含有利血平等藥物。黃體酮、苯甲酸雌二醇等激素可以導致乳房發育,甚至可能與前列腺癌的發生有關。而利血平則是腎上腺素能神經抑制藥,對嚙齒動物是一種動物致癌物質。將利血平放在食物中喂養動物,可導致雌性小鼠乳房纖維腺瘤、雄性小鼠精囊惡性腫瘤、雄性大鼠腎上腺髓質惡性腫瘤的發生率增加。乳腺腫瘤可能與利血平引起泌乳刺激素水平升高有關,因為其它數種有促泌乳刺激素作用的藥物均涉及嚙齒動物乳腺腫瘤發生率增加。
另一方面,奶粉中的雌激素其實是可以檢測的,我國的疾控中心就有方法可以檢測(張宏,等。氣相色譜- 質譜法測定奶粉中的環境雌激素。現代預防醫學2010
年第37 卷第4 期),有關家長可以求助疾控中心。該方法檢測的市售奶粉中,4-壬基酚和雙酚A
在所測定的奶粉中均有很高的檢出,17β-雌二醇、17α-雌二醇和雌酮也有檢出。
所以,女孩喝奶粉,可以攝入其中的雌激素,而導致早熟,醫生沒有診斷錯,家長應該及時停用該品牌奶粉。而企業確實也沒有故意添加雌激素,但收購和使用了劣質的高雌激素的奶源。所以,企業應該標注其產品的雌激素含量。當然,有錯的人還是有的。那就是喂奶牛的人,可能使用了催奶劑,生產催奶劑的企業濫賣雌激素,有關監管部門不作為,不制止或者強制標示雌激素的含量。
所以,牛奶中是有雌激素的,這是事實,不能否認。而人為的因素,導致我們牛奶里的雌激素越來越高,但我們并無法知道真相。這可能導致孩子喝奶粉而乳房發育,也可能導致老年人發生乳腺或者婦科腫瘤,以及前列腺癌。我國目前老年男性前列腺癌的發病率不斷攀升,是否也與我們的牛奶雌激素有關呢?這值得我們思考。在沒有答案之前,我建議,有前列腺疾患的老年人應該慎重喝未標明雌激素安全的牛奶。
北京大學免疫學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學院路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