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出現的“早熟門”事件,最終圣元奶粉已否認的態度回應。在“早熟門”事件中,武漢3名女嬰食用奶粉,造成性早熟的后果,多地出現同類病例,已引起了多方的關注。而牽扯在“早熟門”事件中的圣元奶粉否認奶粉中含有抗生素和激素等有害物質。但超市中的圣元奶粉價格時起時伏,令人費解,這又說明了什么呢?是否將來的孩子只能吃母乳或五谷雜糧,不能喝奶粉了呢?
性早熟是指任何一個性征出現的年齡比正常人群的平均年齡要早2個標準差。目前一般認為,女孩在8歲前第二性征發育或10歲前月經來潮,男孩在10歲前開始性發育,可診斷為性早熟。由于性發育與多種因素有關,而且人的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并沒有一個十分精確的界限。有些學者認為,女孩在7歲前乳房明顯發育或在9歲前月經來潮,男孩在9歲前開始性發育,才稱性早熟,需全面檢查。性早熟常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他們的智力發育一般正常。女性性早熟很容易成為性攻擊的對象,甚至發生妊娠。個別性早熟也不排除腫瘤因素。
性早熟以女孩多見,女孩發生特發性性早熟約為男孩的9倍,而男孩性早熟以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如腫瘤)的發育率較高,中樞性早熟的臨床特征是提前出現的性征發育與正常青春期發育程序相似,但臨床表現差異較大,在青春期前的各個年齡組都可以發病,癥狀發展快慢不一,有些可在性發育一定程度后停頓一時期再發育,亦有的癥狀消退后再發育。在性發育的過程中,男孩和女孩皆是有關身高和體重過快的增長和骨骼成熟加速,由于骨骼的過快增長可使骨骺融合較早,早期身高雖較同齡兒童高,但成年后身高反而較矮小。在青春期成熟后患兒除身高矮于一般群體外,其余均正常。外周性性早熟的性發育過程與上述規律迥異。男孩性早熟應注意睪丸的大小,若睪丸>3ml,提示中樞性性早熟,如睪丸未增大,但男性化進行性發展,則提示外周性性早熟,其雄性激素可能來自腎上腺。顱內腫瘤所致者在病程中僅有性早熟表現,后期始見于顱壓增高、視野缺損等定位征象,需加以警惕。
骨成熟加速,最終可導致終身高低于靶身高。在伴有顱內腫瘤等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時,可有頭痛、嘔吐、視力改變或其他神經系統癥狀、體征;McCune-Albright綜合征可有骨的假性囊腫、變形和骨折,可伴甲狀腺、腎上腺、垂體和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表現為結節性甲狀腺腫、甲亢、腎上腺結節性增生、生長激素分泌過多產生巨人癥或肢端肥大征等;外源性性激素可引起乳房增大,陰道出血,卵巢囊腫。
聽說過兒童性早熟,但甫一聽說幾個月大的嬰兒就出現乳房發育等性早熟特征,還是震驚得無語。
據報道,近期,湖北省武漢3名女嬰(最大的15個月,最小的4個月)身體出現性早熟特征,醫院診斷是由激素引起的。而且,隨著媒體繼續跟進,發現類似病例不獨武漢有,江西省奉新縣10個月女嬰、山東省臨沂市8個月女嬰也出現早熟癥狀,另有廣東湛江3個月男嬰雌激素檢測超標——他們出生后均食用同一品牌的奶粉,因此家長們懷疑是奶粉惹的禍。
筆者查閱資料發現,醫學上的性早熟屬于內分泌疾病,是指兒童沒到10周歲的發育年齡就出現了第二性征發育。激素或類激素過多是兒童性早熟發病的主要原因,六成人是吃出來的性早熟。雖然近年來性早熟病例日漸增多,但兩歲以下的嬰兒性早熟并不常見。
現在,4省食用同一品牌奶粉的多名嬰兒都出現性早熟,是偶然還是必然?而且,嬰兒這么小,除了奶粉(母乳除外)不會吃其他食物,因此,奶粉的嫌疑無疑最大。但就此認定奶粉含有激素,顯然有失偏頗,畢竟沒有權威的檢測結論作為支撐。
由此,查清數名嬰兒性早熟的真實原因,除了廠方自證清白,更需要權威部門科學認定。
但詭異的是,受害兒童家長向工商局投訴,工商局讓他們找質檢所;質檢所又表示不接受個人申請;他們無奈只好找到醫院,醫院稱沒有檢測能力;兩大國家級乳制品質量檢驗中心則表示,只能檢查奶粉國家標準里面規定的項目,激素并不在其中——沒有官方機構主動出面檢測,也不接受個人送檢,“踢皮球”的結果是家長們從終點回到起點,陷入了“投訴無門”的絕望窘境。
據稱,中國乳制品管理部門多達11個,2008年發生三鹿毒奶粉事件后,國家又出臺了系列公共政策,但這次的“檢測無門”,還是再次讓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存在的漏洞暴露無遺。
當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曾導致國產奶業深受重創,而且,其造成的公眾對國產奶粉草木皆兵的后遺癥還在。此次性早熟事件,在無法證明奶粉不含激素、真相不能大白的混沌狀態下,倒霉的何止是幾名患兒、幾名家長,難保不會再次重擊中國奶業。
所以,相關職能部門應以嬰兒的健康為最大行為準則,快速介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找出原因,給公眾一個交代:是奶粉的責任就及時整改,不是則迅速查找性早熟的真正原因。這不僅關乎國產奶業的發展,更關乎祖國花朵的健康成長。
資料顯示,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兒童的青春期普遍提前一兩年,這很正常,但性早熟是一種病態,需要警惕。我國兒童性早熟率約為1%,在某些經濟發達的城市約為3%,臨床病例90%以上是女孩。且兒童性早熟問題近兩年越來越嚴重,在大小城市都有擴散趨勢,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
兒童性早熟,危害是多方面的,就患兒自身而言,有造成心理障礙;影響患兒身高,導致其最終身高矮于同齡人;致患兒系統性內分泌失調;使患兒分心、影響其讀書學習等四方面。就整個國家而言,兒童性早熟則成了一個新的社會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否則任其發展,會毀了一代兒童,殘害民族未來。
從這個角度說,對于此次激素引發的性早熟事件,是不是奶粉的責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檢測無門”——它讓嬰兒性早熟這一新病例的病因如墜云霧,無法對癥下藥及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