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
中國科研人的雙重人格之必要性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8-05 11:38:17/ 個人分類:研究生
中國文化因其獨特性引起世界廣泛的關注,身處其中,作為科研工作者,也必然受其影響,需要特定的素質。其中一個素質看來是必要的,那就是需要具有雙重人格:一方面,在學術思考中,需要勇于創新,打破常規,否定權威;另一方面,在生活中,為人謙虛謹慎,再多也不為過。
學術的主要目的在于發現新知識,發明新工具,解決新問題。一切的核心在于新。為了做到這點,在進行學術思考時,就必須服務于客觀,抓住問題的本質,
對現有的方法、理論進行徹底的分析和批判,并且思路要非常廣闊,敢想敢做。運氣好的,就能夠有所創新。這時候,盲目聽權威的意見,盲目跟蹤所謂的前沿,都
不能創造出所謂的好的新理論和方法。人的批判性就顯得非常重要。相反,謹小慎微的心理是不符合科學的需要的,大膽的分析,謹慎的求證才是真理。
可是,科研需要資源:物質的,權利的。。。。,沒有資源,大多數科研不能順利開展。可是資源是社會的,不屬于科學的范疇,為了得到這些資源,就要服
從社會的規律,而中國的社會規律就是要求人比較謙虛謹慎。而且要求謙虛到很高的程度,謹慎到無限高度。這個道理自古至今都一樣,沒有絲毫的改變。
所以,在中國,要做好科研就需要具有兩種看似矛盾的雙重人格。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很多人不能很好的做到這種雙重性而失去了科研的能力或者資源。中國的文化是不會短期內改變的,科學發現的要求也不大會改變,那么這種雙重矛盾需求就必然還要持續。
對于年輕人來說,做起來自然是非常的困難,主要原因在于年輕人習慣于只抓住一方面,而沒有學會很全面的看問題。看到社會生活需要謙虛謹慎,于是就謙
虛謹慎了,但是這種心理會在所有行動時發揮作用,科研時就不大容易做出非常好的工作。如果認準了科研的需要,變得非常的大膽,那么在社會中處處碰壁,最終
才智也一樣得不到發揮。因此,在中國,需要人的人文修養非常高,非常全面。當然,如果能做到這種矛盾需要的完美整合,那么對科研的提高也是巨大的,畢竟客
觀世界處處都充滿了矛盾,學會處理矛盾雙方的統一,才能有更好的科研,或者更具有生命力的科研。 分析化學 儀器分析 紅外光譜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中國科研人雙重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