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是很多人形容我國中藥飲片出口狀況時經常使用的一句話,因為目前我國中藥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不到5%,大量市場被日韓等國占有。而一大批懷抱著幾千年醫藥瑰寶的我國中藥飲片企業,卻長期在利潤底線徘徊,生存現狀令人堪
這讓我們不得不深思,師傅被餓死真的是因為教會了徒弟嗎?
剛剛過去的2007年,我國醫藥商品整體出口數量攀升,但中藥飲片出口利潤增長卻仍舊處于較低水平。昨日,記者從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醫保商會”)了解到,為了解決我國中藥飲片出口誠信力差、缺少知名品牌等問題,增強我國中藥飲片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醫保商會決定首次在中藥飲片出口企業中開展品牌誠信評選。
初步審評,共有9個品牌符合誠信要求,已進入網上公示。而該工作將在今年繼續下去。對于陷入“內憂外患”的我國中藥飲片行業來說,品牌的樹立也許是其自救的一根稻草。
行業,標準缺失
中藥一般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其中,中藥飲片產業是我國醫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醫藥行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之一,2006年我國中藥飲片產業的工業總產值為224.3億元人民幣,占整個中藥產業的15.5%。同時,中藥飲片(含中藥材)也是我國中藥出口的主要大類產品之一,多年出口額占中藥出口總額的50%以上。
然而,據行業調查顯示,我國中藥飲片行業總體水平并不高,嚴重制約了行業的發展和國際化進程。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生產工藝設備落后、創新能力薄弱,出口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出口企業品牌意識淡薄等等問題,已經把這一古老的行業逼到了要抉擇“生存還是死亡”的懸崖邊。
其中對中藥飲片行業影響最大的要數標準缺失。昨日,醫保商會中藥部主任劉張林告訴記者:“中藥飲片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著中藥制劑的療效和毒性。而中藥炮制則是決定中藥飲片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國中藥飲片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炮制工藝不統一、不規范,缺乏具體能操作的工藝技術參數和較完整的質量標準,致使飲片不能保證臨床療效。”
劉張林表示,行業標準缺失,成為制約我國中藥產業和外貿發展的瓶頸,由于我國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在對外經貿往來中我們沒有主動權,只能按照客戶的要求去做,非常被動,特別是近兩年來,作為我們出口最多的日本、韓國不斷提出要修改相關法律法規,提高中藥材進口標準,這對我國中藥材出口影響很大。
遭遇,特殊時期
這讓我們不得不深思,師傅被餓死真的是因為教會了徒弟嗎?
如果說標準缺失等歷史遺留問題已經讓中藥飲片行業頭痛不已,那么在剛剛過去的2007年中,這一行業卻不得不面對更多、更困難的新問題。北京一家中藥飲片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訴苦稱:“去年,我們不但要面對國內中藥材(中藥飲片原料)價格上漲、gmp認證大限將至、出口退稅調低以及人民幣升值等難題,還要面對國際市場食品安全爭端不斷、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等現狀,這一系列新問題沖擊著每一家中藥飲片生產經營尤其是出口企業的利潤底線,讓人有種被壓得透不過氣的感覺。”
針對這些問題,醫保商會中藥飲片分會副秘書長張中朋向記者介紹,整體來講中藥材每年都以5%-10%的幅度正常上漲,但去年確實出現了異常情況,本應隨著進入淡季而價格趨穩的中藥材,卻出現了價格普遍大幅上漲的反常現象,從5月下旬開始,有90%以上的藥材品種漲價。再加上2007年我國能源價格、運費價格、勞動力成本等不同程度的上揚,以及企業環保等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中藥飲片行業的盈利水平。
據統計,2007年1-11月份我國中藥飲片(含中藥材)累計出口4.3億美元,同比增長15.2%。然而,出口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中國外貿的焦點問題,中藥飲片也未能幸免,各國紛紛提高中藥飲片準入門檻(如韓國提高二氧化硫檢測標準),中藥飲片出口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記者手記
哪里才是中藥的未來
商報訊記得一位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經感慨頗多地說,多年來,我國中藥飲片企業習慣于作為原料供應商,直接給國外客戶供貨,并不關注企業品牌建設,長此以往企業缺乏后發優勢,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地位極其容易受到沖擊。
確實,中國企業擁有長久的中醫藥歷史,擁有很多中藥配方,然而卻在國際市場上意外地輸給了日本、韓國。看來坐吃老本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現在應該好好想想怎么樣走傳承與創新相結合之路了。
其實,日、韓的成功也給了我們不少啟示。因為種種不利因素對那些創新能力差、產品質量不穩定、出口標準較低的企業才是極大的考驗,而對于那些中藥飲片優秀生產出口企業確實是個非常好的發展機遇。而隨著我國中藥飲片行業的不斷規范,行業集中度逐步加大,我國企業將更容易打出自己的品牌,重新贏得國際市場并非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