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北大三只兔,清華一頭牛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21 10:49:08/ 個人分類:北大 清華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當今中
國學術界的頭等大事,全方位、大規模地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設立各種名目的大學支持計劃,氣勢與氣氛都造的相當足。
可惜的是,不久前的
一個亞洲大學排名,中國的大學仍然無一進前十,雖然頗有爭議,但這說明中國大學與“世界一流”尚有不小的距離。
要說哪座大學能最先
成為“世界一流”,應該還是皇城根下的北大或清華。其它花下的、樹下的、山下的、湖邊的、海邊的等等大學同仁千萬不要生氣,這僅僅是我的猜測而已。
不過這倒讓我想到一
個問題: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靠文還是靠理?
北大之所以為北大,
是因為有三只兔子:蔡元培、陳獨秀、胡適。這三位都是文人,均屬兔。蔡元培研究哲學、文學、美學、歷史等;陳獨秀研究文學,新青年的創始人;胡適自然是聞
名遐邇的作家,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這三只“兔子”是北大的“寵物”,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
清華之所以為清華,
是因為有一頭牛:梅貽琦,兩岸清華大學的總校長。梅先生出生于1889年12月29日,據查證,屬牛。梅是庚子賠款留美的第一批學生,獲電機工程碩士,回國任清華物理學教授。清華從
一個“留美預備學校”能變成名校,與梅校長不無關系,我們今天所提倡的什么“去行政化”,實際上梅早就在清華實行過“教授會、評議會、校務會”的行政體
制。有意思的是,清華雖然丟了梅的三會體制,但仍然保留了“留美預備學校”的傳統。
我們國家現在引進的
高級人才,大多數是理工科的科學家,一人領導一個實驗室甚至一個學院,將來還有可能領導一個學校。文科當然無法引進類似的高級人才,不太可能引進研究中國
文學和哲學的外國人吧?
如此推論,在不久的
將來中國大學將是理工科校長、院長的天下。從此不再“養兔喂牛”,徹底脫離大學的“農業化”;全面上馬CNS和SCI 生產線,
徹底實現大學的“現代化”。
可不可以問:這樣的
大學還是不是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呢?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北大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