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過敏 來者不善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18 10:00:40
食物過敏 來者不善
武漢同濟醫院過敏反應科主任 劉光輝
吃早點竟引發休克
一個40多歲的中年男性在外面吃早點后趕到單位上班,剛到單位就發生了休克,全身出現紅色風團、意識喪失、血壓下降、尿失禁,十分兇險,由同事送到醫院治療后好轉。沒過兩天他又是在進食早點后進行跑步鍛煉,再次出現全身紅色風團、意識模糊。這位男性感到不舒服后,立即到醫院就診,癥狀逐漸得到緩解。他這兩次吃早點均為面餅,但以前食用從未出現過類似癥狀。經進行過敏原檢查,我們發現他對小麥過敏,因此診斷為小麥過敏運動誘發的過敏性休克。我們囑咐患者今后進食小麥類食物后,兩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此后患者再無類似癥狀發作。
6%的人存在食物過敏
“民以食為天”。但有的人吃了某些食物后出現急性哮喘、喉頭水腫、血壓下降和休克,甚至命喪九泉。近年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發達國家超過20%。我國的調查數據表明,在15~24歲年齡段健康人群中,約有6%的人發生過食物過敏。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接觸到很多以前從未吃過的食物,以致食物過敏的病例日益增多。
食物過敏在日常生活中時有發生,具有突發性和復發性等特點,嚴重危害過敏患者的身體健康,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也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
食物過敏主要是機體對異種蛋白產生的反應,主要致敏食物包括蛋類、花生、乳類、黃豆、小麥、果仁、貝類及魚類八大類。
患者可迅速出現全身皮膚瘙癢、潮紅、蕁麻疹、血管性水腫等皮膚過敏表現和消化道癥狀,如腹痛、腹瀉等;嚴重者可出現哮喘、呼吸困難、喉頭水腫、窒息、血壓下降、心律失常、意識喪失,最終休克。
食物過敏性休克為食物過敏中最兇險的一種。文章開頭提到的例子就是食物過敏性休克中一個特殊類型,為依賴食物的運動誘發嚴重過敏反應。食物和運動缺一不可,在進食后兩小時內發生,如進食3小時后再運動,一般就不會發生過敏了。
三招應對食物過敏
識別
速發型食物過敏能在進食后迅速發生,患者自己就能很快發現;但是遲發型食物過敏多在進食后兩小時左右出現,較難與進食聯系。這需要患者和醫護人員共同努力,詳細詢問和回憶病史。患者可配合醫生記錄食物日記,有助于發現過敏的食物。通過回憶病史和發病前的食物,對高度懷疑的過敏原進行較安全的皮膚點刺試驗和血清過敏原IgE檢查,以明確食物過敏的診斷。
處理
較輕微的食物過敏癥,多可自然緩解或在給予抗過敏藥物治療后好轉。對于嚴重的食物過敏患者,治療的關鍵是迅速緩解呼吸道阻塞和循環衰竭。應首選肌肉注射腎上腺素。如果發作時距醫院較遠,就要給有可能發生過敏性休克的高險對象配備隨身攜帶的腎上腺素藥物及注射裝置,教會患者在發生意外時自救。這已成為多數國家在第一時間搶救過敏性休克的主要方式。
預防
預防原則可歸納為四個字:避、忌、替、移。其中最有效的辦法是避免進食已知的可引起過敏的食物。有的嬰幼兒患者長大后對過敏食物的反應會消失,而成人在避免食用過敏食物后1~2年,對該食物過敏的現象也能逐漸減弱或消失。
鏈接
1906年,奧地利兒科醫生馮·皮爾凱首先提出變態反應的概念,從此產生了變態反應學科。2005年6月27日,在德國召開的世界變態反應大會上,由世界變態反應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共同倡議,將7月8日定為世界變態反應日。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過敏性疾病正在快速增長,目前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全球性疾病。
分析化學 儀器分析 紅外光譜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食物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