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三聚氰胺重現:有關部門欠公眾一個說法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14 11:38:19/ 個人分類:三聚氰胺重現

      三聚氰胺妖霧又重現!新華社7月8日的調查報道說,警方查明,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廠,檢測出三聚氰胺超標達500余倍,而原料來自河北等地。很奇怪,這次事件曝光,輿論并不如從前激憤,甚至可以用麻木形容。

      新華社的報道之外,少見相關的新聞評論。顯然,這樣的新聞,除了不斷挑戰人們對惡之極限想象,已難有額外的社會功效。對于隱忍的國人而言,無語,當是最為無奈的表達之一。

      但我仍然覺得,有關的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門應該有個說法。三鹿奶粉事件后,國家工商總局、衛生、藥監局等九個國務院機構聯合發文,要求相關的地方部門“依法監督生產者、銷售者及時就地銷毀”三聚氰胺奶粉和原料。當然,隨后我們便在媒體上看到了“要徹查”的決絕表態。

      之后究竟有沒有徹查,如何徹查的,并無人問起,直到年初某地的三聚氰胺奶粉在被瞞壓半年之后“驚現”,人們才恍然:原來所謂的“徹查”實際上并不徹底,政府部門的決絕表態只不過是一句臺上的唱詞。

      對于這次事件中“重現”的三聚氰胺,報道里說,從目前掌握的情況分析,很有可能是一些犯罪分子利用過去尚未完全銷毀的“三鹿問題奶粉”進行加工、銷售。原來又是余毒未銷,妖霧重來。

      對此,有關部門的說法不可謂不咬牙切齒,什么“緊急徹查”,什么“堅決銷毀”,其情急之狀、痛絕之心,你如果入了戲,沒準兒還會感動得掉兩滴淚來。只是假如有記者追問“為何總是徹查不完”,不知道那些官員們會如何作答。當然,官員們總是有理由不回答的。新華社記者到青海省質監局了解情況的時候,工作人員說他們沒有向記者提供信息的權力,還“指出記者應該向青海省衛生廳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了解相關情況,并提醒記者學習法律”。我實在好奇,什么詭異的法律,規定了他們“沒有向記者提供信息的權力”。

      有關部門欠公眾一個實實在在的說法。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措辭嚴厲的表態我們看到了,近乎“嚴打式”的整頓我們也看到了,但是卷土重來的三聚氰胺,我們同樣看到了。如果沒有對一些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的嚴厲問責,沒有科學縝密的法律制度,只是對一些企業和不法分子“運動式”地查處、法辦,是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同樣,沒有公開透明的信息披露,公眾難免陷入一種未知的恐慌之中。

      好在國人天生隱忍,大多數時候,通過正當的途徑討要公道不得,要么以極端的方式尋求解脫,要么變得麻木起來。只是這樣的社會,你會放心么?

     

    分析化學  儀器分析  紅外光譜


    TAG: 三聚氰胺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